健康险需求井喷下,京东健康“家医保”如何链接保险与服务?
共 3526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5-12 05:21
全文3297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文|漆叶青
编辑|顾彦
题图|Pexels
2020年的疫情不仅巩固了人们上网求医问药的热情,也更进一步刺激了国民对健康和保障的需求释放,保险的价值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8173亿元,同比增长15.67%,远超行业保费平均7%左右的增速。
随着健康险需求的增加,国家层面也越来越关注健康险的“服务属性”。去年9月最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同时还将健康管理服务成本从原规定的12%提高至20%。
大势所趋下,各家企业也在积极创新实践,推动保险产品与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深度融合。近日,京东健康联合多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家医保”管理型健康险,以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态为核心目的,将商业健康险与“京东家医”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相结合。
据悉,“家医保”是业内首个针对中国家庭健康管理的保险服务。同时,倚靠京东健康已有的用户规模和医疗服务能力,“家医保”有望打造成为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服务深度融合的行业范式和标杆。
对用户来说,“家医保”能有效降低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对企业自身来说,“家医保”是以“京东家医”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在健康险场景的拓展;对行业来说,“家医保”是助推管理型健康险从“事后理赔”到“服务前置”的创新样本。
从“治已病”到“保未病”
古语云:“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保险服务体系也同理,如果让“保未病”即疾病预防成为可能,就能直接扭转受保人在疾病面前只能被动承受的现状。
众所周知,以重疾险、寿险、百万医疗线为代表的传统健康险,采取的都是事前按期交纳保费、事后按约定理赔的保障方式。其关注点,几乎完全聚焦于受保人患病后的资金风险保障上,核心目标是少花钱,并不太关注如何预防疾病和减少患病。
相比这类传统健康险“保疾病”的属性,“家医保”管理型健康险则以“保健康”为出发点,帮助受保人从“得了病少花钱”的单一财产风险保障,升级为能帮助全家人“不生病、少生病”的健康与财务双重保障。
为达成这一目的,“家医保”开创性地将“京东家医”服务融入其中,通过“京东家医”提供的健康保障与服务,受保人不但可以有专业医生“事前干预”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可以通过癌症筛查、体检等免费或优惠服务,实现早诊早治,让自己少花钱、少生病。
从具体产品来看,“家医保”涵盖一系列产品矩阵,目前包括家庭健康管理&百万医疗保障、终身健康医疗服务&重疾保障等服务。
以“家医保”管理型重疾险为例,该产品不仅享有高额的重疾风险保障,还可提供终身“京东家医”服务和癌症筛查服务,并对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激励,帮助被保险人控制疾病风险,以及提供重疾康复服务。
除了通过健康促进、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干预方案,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和延缓疾病进展外,“家医保”对于用户的意义还体现在另一层次——提升用户获得感、增加投保主动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者对健康险的认知仅停留在财务保障层面,普遍认为买保险只有患病后获得理赔才有价值,而在出险前很长时间内每期保费都是白白浪费。这也阻挡了很大一部分群体买保险的主观意愿。
“家医保”让这种现状得到有效改观,因为从投保人买保险开始,其健康管理服务就已开始,用户不仅可以享受7*24小时京东家医服务,还可以获得交互式专业服务。
持续开放的医疗服务能力
除了出发点上的根本不同,传统健康险在运营中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健康险占总体社会医疗卫生支出还比较小,对医疗机构缺乏掌控能力,导致商保公司无法建立起优质的医疗服务网络,以进行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和干预。
这种行业环境下,“家医保”之所以能够实现健康管理服务与健康险的深度融合,背后其实离不开京东健康沉淀已久的医疗服务能力支撑。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是国内首批获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一。2018年,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就已经拿到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到如今,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开设了心脏、耳鼻喉、中医、呼吸、糖尿病等18个专科中心,引进包括韩德民、胡大一、高思华、林江涛等一大批顶级大咖和权威专家入驻,建成了一支由超过11万名全职医生和外部医生组成的医疗团队。
去年8月,京东健康还上线了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面向家庭成员提供全科室医生团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以及全国三甲医院名医面诊预约、名医专家在线会诊等服务,覆盖日常咨询、轻病问诊、疑难重症、健康管理等使用场景。
“京东家医”全面、及时的响应和服务,配以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18个专科中心的名医在线会诊服务,构筑起了“家医保”完善、全面的医疗服务网络。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表示,伴随“家医保”上线,在健康险的应用场景下,京东健康希望以“京东家医”为核心,持续开放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能力,打造行业创新样本,为社会和广大用户带来更为丰富多元的保险服务价值。
实际上,京东健康一直力图在不同场景中落地其医疗服务能力,从而最大限度释放其价值。在这之前,京东健康曾将以“京东家医”为核心的资源和能力分别开放给基层医疗机构和智能硬件设备。
去年9月,京东健康与湖北省卫健委合作“湖北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和心理疏导项目”,通过社区家庭医生与“京东家医”打通,开展新冠治愈患者签约服务工作;2个月后,“京智康-家医守护星”又应运而生,利用智能音箱的语音交互功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技术创新带来的更优医疗服务体验。
此次“家医保”的推出,则是“京东家医”服务能力在健康险场景的重要拓展。更关键的是,“家医保”能够串联起京东健康在互联网医疗、消费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的能力,构建起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以及诊前、诊中与诊后全流程的健康服务。
构建保险行业全新生态
当然,“家医保”所代表的管理式医疗保险并非国内首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滞胀、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管理式医疗保险由此被推出。这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关键在于保险公司直接参与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具体来看,管理式医疗组织通过为参保人指定服务提供方,引导参保人选择家庭首诊;提倡健康管理,力求通过降低疾病发生率来控制赔款;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则通过协议共担风险,防止过度医疗。
当前国内面临的环境虽然有所差别,但面临的痛点却有其一致性。
在数字时代叠加长寿时代的背景下,保险用户需求也开始发生了显著变化,用户需要的不再只是理赔款,而是一个对抗风险以及健康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这意味着,保险行业也急需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医保”恰是顺应了这样的大势,其以预防疾病、改善健康为核心目的,将健康险与京东健康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能力相结合,为家庭提供一站式终身医疗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解决方案。同时在保障人群方面,力图通过系列产品矩阵的提供实现全量扩展。
除了服务需求的整体转变,个性化的需求也在滋生。对于不同收入、年龄层和生活圈层的用户而言,健康保险的保障范围、交互方式和服务内容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家医保”通过定制个性化设计帮助用户主动开展健康管理,如设计不同的健康任务激励,以交互式专业服务与投保人进行主动干预,尽可能最大程度降低用户患病风险,实现健康险产品从单一化、标准化的模式,向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转变和升级。
有行业人士指出,通过保险新生态的建设,可以将保险作为支付和连接手段,形成保险和服务结合的新生态,一方面为民众提供对抗风险的金融和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发挥保险对医疗、药品、健康管理、养老等行业的撬动作用。
写在最后
正如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朱进元所言:“(在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还需要看到健康险与民众健康之间是否实现了很好的匹配和衔接。”
对于整个健康险行业来说,速度并非唯一追求,优质、及时、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匹配才是关键。“家医保”管理型健康险的出现为行业开了个好头,仍然期待行业更多的创新探索。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