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上马的北斗产业化等六大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大有作为

今日北斗

共 154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3-05 18:33


在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拓展投资空间,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从远景目标以及相关规划来看,这六大工程的实施对于稳投资、扩内需、惠民生、促创新、补短板等意义重大。

 

01


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

随着我国新基建的推进以及各项基本公共服务的配置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已经由原来的绝对短缺逐渐转为相对短缺,但依旧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基于此,北斗产业化等六大工程可以看作为拓展投资空间的强大引擎,以及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领域。

 

图源丨新华社


从投资需求看,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带动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川藏铁路总投资约2700亿元;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下,2020年广西签约项目总投资超2.4万亿元。通过有序推进星际探测、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可以实现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带动投资增长。

 

从优化投资结构看,六大工程的实施聚焦基础设施等短板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投资,有利于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新的产能过剩,也有利于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02


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结构

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实施,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加快成网,改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统筹安全与发展,优化投资与消费环境,降低企业外部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和产业向内地转移。

 

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的实施既能提升已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又能顺应新需求新模式,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北斗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深度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9年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达3450亿元,10年来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北斗产业化将撬动万亿级大市场。

 

03


创新驱动,补齐重点领域短板

近年来我国在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上下了大功夫。如在基础研究的领域,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

 

实际上,扩大有效投资是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引擎,通过重大工程有效投资,有助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也有助于补齐重点领域创新短板,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核心产品研发。

 


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需以重大科技难题攻关需求为牵引,这将有助于加强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对国家相关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

 

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的实施不但能带动一大批重大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进步,还能催生一大批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美国领先于世界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很大部分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

 

我国基于北斗系统打造的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将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来源:公众号《半月谈


更多行业动态资讯



浏览 2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