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weekly:德国将补贴SpaceX卫星宽带硬件每户家庭补500欧元;两千公里太空追逐,天舟二号对接科幻感十足

卫星与网络

共 8504字,需浏览 18分钟

 ·

2021-06-10 17:55



1


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下午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依托我国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全面阐述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要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更好发挥高层次专家作用,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各地区各部门要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开展工作,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知识培训,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形成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尊严形象的良好氛围。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


辣评:

还是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国际政治如是,经济发展如是,国际话语权更如是。虽然发展迅速,中国长期以来给人感觉是“闷声发大财”的形象。我们没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但是有些国家就是“吃饱了撑的”喜欢来找中国的茬,而且是各种无理茬、碰瓷茬、蹭热点茬,反正就是中国不对,对也不对。习总书记的指示从整体层面上将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到了更高层次,我们殷切期待各级执行机构将指示精神落实。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F6_T4lO4v9-ZnYzEPyQIw




2


两千公里太空追逐,

天舟二号对接科幻感十足


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对接完成,并转入组合体运行阶段。此时天宫空间站在轨规模由20吨级升级至30吨级,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一全新节点的到来。


从29日20时55分点火起飞至30日5时01分完成交会对接,历时8小时6分钟,整个对接过程十分顺畅,比预定对接时间更早,这是因为事先准备的时间余量完全用不上。


天舟二号入轨时刻与天和核心舱的距离大致是2000公里,经过两圈飞行后抵达天和核心舱后方约50公里处,这是“远距离导引段”。


紧接着就是寻的段飞行,经过半个周期飞行后抵达天和核心舱后方5公里停泊点。由此再接近至400米处是接近段,至200米处直至对接环接触前是平移靠拢段。寻的段、接近段、平移靠拢段统称为“自主控制段”。


天舟二号对接环与天和核心舱后端通道对接环接触开始进入“对接段”,期间完成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四个节点任务,进而形成组合体刚性连接。


此次交会对接被认为是全自主交会对接方案的首次实战任务应用,因为早在4年前天舟一号就曾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过快速交会对接技术验证任务,顾名思义那次只是一次技术验证任务,并不是由发射起飞到对接的完整任务流程。


那么,什么是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呢?国际上联盟系列与进步号两型飞船也曾数次执行快速交会对接任务,其中联盟飞船更是创造了3小时快速对接纪录。他们的快速交会对接与我们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联盟系列与进步号应用的快速交会方案离不开地面引导干预,而天舟号货运飞船率先提出基于绝对定位数据的快速交会对接自主导航与制导方案,解决了依靠地面定轨、计算、注入时 间长难以实施快速交会对接的难题。


天舟二号发射入轨约半小时后于当夜九点四十分左右进入全自主模式,并随即展开了第一次自主变轨,整个对接过程总计实施了6次自主变轨。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王忠贵披露,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那么这次的成功就意味着我们突破了这个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以后不论是货船还是载人船都将成为一种常态采用这种技术。这次的成功为我们接下来的神舟12号载人飞船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那么正常情况下,我们神舟十二也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快速交会对接,这对航天员来说是非常好的,时间缩短了,不用在飞船上等两天了,6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它的目的地。


天舟二号与之相比自主能力进一步增强,添加了远距离自主导引功能,此项功能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北斗导航系统辅助近地轨道航天器获取空间位置信息的能力,由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的实时位置信息,进而实现远距离、全自主的导航计算与制导控制。


既然是新技术进一步的实战任务验证就是必要的,因此在自主变轨次数的设计上就要尽量保守一些。变轨次数越少越精准,对接耗时才能更短。随着后续任务陆续铺开,全自主交会对接的用时也会越来越短。


以往神舟载人飞船、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包括当下SpaceX公司最新型的载人龙飞船应用的也依旧是48小时交会对接方案,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它有哪些优势呢?


航天员微重力环境适应综合征,此症状会在入轨约6小时后逐渐加重,48小时后症状消失,而交会对接必须有航天员手动控制备份自动交会对接,因此48小时交会对接成了首选方案。


快速交会对接就是要抢在微重力环境适应综合征恶化之前进行交会对接,此时航天员的身体状态良好。


除此之外,快速交会对接还可以运输时间敏感性货物,还有当空间站出现紧急状况时飞船可以应急快速发射,在最短时间内获取补给物资。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应用的异体同构周边对接机构属于第二代产品,对比第一代产品的撞击能量可承受力更强,空间交会对接的本质实际上是靠弱撞击实现对接环的对接,目标飞行器规模越大撞击能量就越强。


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两座空间实验室皆为8吨级航天器,因此第一代异体同构周边对接机构只需适应8吨级撞击能量即可完成任务。而现在这种情况不复存在,天宫空间站三大主要舱段加上神舟载人飞船的规模将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9倍有余,而且接下来天宫空间站还有二期拓展任务需要,因此新一代对接装置的撞击能量指标直接对标180吨级空间站最大构型。


对接机构研发团队提出了可控阻尼器控制的原始创新思路,可以缓冲大吨位航天器对接过程中产生的撞击能量,在经过544次仿真分析和317次地面试验后,阻尼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得到了充分验证,天舟二号对接任务的旗开得胜证明了此项技术升级的正确性。


半个多月后神舟12号载人飞船也将应用快速自主交会对接方案,与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对接,由此天宫空间站将形成一字形构型。


待神舟12号载人飞船乘组进入天和核心舱后航天员还将实施“遥操作对接技术试验”,我们都知道天舟货运飞船是无人飞船,全程都依靠自动交会对接模式,但如果在最后的自主控制段出现意外后果也是不堪设想,遥操作对接旨在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遥控来访飞船对接,与自动对接模式形成备份。


随着天宫空间站工程驶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没有走过去任何一座空间站的老路,而是新时代科技前沿的集大成者。


辣评:

天宫空间站是中国航天的重大成就。如果还有人说“这不算啥,都是山寨美苏的技术,尺寸只是国际空间站的一半大小而已”,看完天舟二号的这次成功对接他们就可以闭嘴了。


文章说到“随着天宫空间站工程驶入深水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没有走过去任何一座空间站的老路,而是新时代科技前沿的集大成者。“最卓越的技术就是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的快速对接了,从发射到完成和空间站的自动对接只用了6小时。


要知道科技狂人马斯克的龙飞船,运送宇航员去国际空间站也需要48小时啊,而我们即将登上天宫空间站的中国宇航员们将实现了太空里的“高铁速度”,打个小盹就到达了。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Z4Ewi4eXjjXlVe21RtSQiw



3


为了更安全可靠,

智能汽车集成需建工业化体系


解放双手是自动驾驶的最终呈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车企和供应服务商们想了两条出路:一条是依靠像激光雷达或者视觉等传感器感知世界,驱动汽车;另外一条是车路协同,从单车智能到系统智能。


这两条路,都离不开这家基础设施型公司:千寻位置。成立于2015年8月,千寻位置承担着建设和运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提供动态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能力和纳秒级的高精准时间同步能力,这样的能力被概括为“时空智能”。


陈金培表示,自动驾驶需要很多传感器的集成,时空智能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无论是激光雷达、视觉,还是毫米波、惯性导航,输出的都是相对定位的能力。“千寻位置提供的跟其他传感器的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千寻位置输出的是绝对定位能力,可以精确地让各交通参与方都确定自己在统一时空基准之上的精确位置。


“把精确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整合起来,才是整个智能驾驶里完整的技术支撑。”陈金培说,“再加上高精度地图的配合,可以有全局视角去对车辆进行驱动和调度,这就是它(高精度定位)必不可少的原因。”陈金培说。


在陈金培看来,高精度定位服务,并逐渐进入标配化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匹配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精准性的汽车工业,要同时兼顾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要把汽车使用这样的高精度服务变成一个工业化的体系”。


目前,千寻位置进行的全球最大规模高精度定位路测的累计里程已超过15万公里,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海量数据让智能驾驶算法进一步优化。


记者:高精定位服务,对于自动驾驶意味着什么?


陈金培:自动驾驶有两条比较明显的路线,一是单车智能,依靠激光雷达或者视觉等传感器来感知世界,然后驱动汽车;另外一个是车路协同,就是从单车智能到系统智能。目前业界有一个共识,如果单车智能要解决L4以上自动驾驶的问题,挑战非常巨大,所以需要系统性的智能来解决这个问题,最核心的是车和车之间、车和其他交通参与者之间的位置可以精确感知、协同和调度起来。这需要统一的时间和空间的基准来帮助车辆以及所有的交通参与者精确地输出数据,再来计算和协同。


所以,下一个阶段,我觉得自动驾驶的挑战来自于协同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好后能够解决之前单车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千寻位置非常深度地参与了这整个过程,不仅对智能驾驶汽车提供高精准的定位服务,同时也为V2X和智慧公路提供统一的时间和空间的基准和服务。


记者:高精度定位服务怎样在自动驾驶体系里打造商业闭环?


陈金培:高精度定位能力和高精准的时间同步能力,是千寻位置时空智能为智能驾驶提供的两个基础能力。无论是激光雷达、视觉摄像头,还是毫米波、惯性导航,它们输出的都是相对定位能力,而千寻位置最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输出的是一个绝对定位的能力,所以可以精确的让各交通参与方,都确定自己在统一时空基准之上的精确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整合起来,才是整个智能驾驶完整的技术支撑。


记者:千寻位置和北斗系统怎样嵌合?


陈金培:北斗系统一般是指天上的卫星,但是其实中国的北斗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地面的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做的事情就是在地面建设遍布全国的地基增强站,把它组成一张网络,地上的网络和天上的北斗卫星系统整合起来,统一对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中国的北斗在千寻位置的地基增强系统的统一整合运营之下提供动态的、厘米级的定位能力,这是以前的卫星导航系统所做不到的。



辣评:

在自动驾驶方面,中国厂商的思路要比特斯拉更开阔。在特斯拉还在是否使用激光雷达上扭捏时,国内厂商已经开始在利用北斗厘米级定位以及5G基站精确定位、车联网互通车辆信息等技术辅助自动驾驶系统。


最新消息是特斯拉竟然主动“降级”将毫米波雷达都从车上拿掉了,单纯依靠“视觉”摄像头来实现自动驾驶。马斯克此前也表示过高精地图是浪费资源。


我们认为新技术就是需要开放的拥抱百花齐放,让各厂家、各流派去自由的竞争、试错和迭代。退一万步说,谁说高精地图就是为了汽车一个行业服务的?不要自作多情了。天舟二号和天宫空间站的自动对接都是用了北斗的高精定位服务,以后运载航天员的神舟就是L4自动驾驶。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Fqv1egeH7Xa3_vaUClHbQ



4


中国高速卫星互联网航班

首次执飞国际航线


5月23日,青岛航空QW9901航班由青岛起飞,平稳飞抵韩国首尔仁川国际机场,这是中国首架高速卫星互联网飞机首次执飞国际航线,为国际航班旅客提供高速机上互联网服务。


飞机在17:20从青岛流亭机场起飞,不久系统即正常接入高速卫星网络。根据机上IFEC地面管理系统实时报告以及空乘人员、机上用户的反馈,飞行期间系统运行稳定,网络体验顺畅。


目前国内类似的用窄体飞机执飞国际航线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春秋航空9C6465航班(上海-曼谷,A320 NEO),厦门航空MF895航班(厦门-金边,B737-800),国航CA123航班(北京-首尔,B737-800)等。这些飞机上大多未安装传统的机载娱乐系统。目前中国已经发射了多颗高通量卫星,覆盖中国及亚太区域,可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班旅客提供高速机上互联网。


不仅如此,QW9901航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几乎全程跨海飞行。由于ATG(Air-To-Ground)地空通信方式需要在航线经过的地面部署基站,因此无法支持跨海航班互联网接入。因此,在这些航线上,卫星方式是唯一的选择。


辣评:

国际航空行业被疫情重创,即使在欧美情况好转的情况下,全球航班目前只恢复到疫情前的68%。因为疫情反复,业界预计全面复苏需要等到2024年。而众所周知,中国是防疫优等生,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快速恢复。这是否是中国机载互联网行业的弯道超车机会?


目前中国电信宣布开始基于地面5G的机载ATG网络的建设,这和卫星互联网是不同的发展路径,都可以为飞机上乘客提供Wifi信号连接。两个技术路径,两种解决方案,看来通信行业又要开始新一轮抢滩登陆作战了。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_AwjSep989GUjB0nlGFKQ



5


德国将补贴SpaceX卫星宽带硬件

每户家庭补500欧元


德国交通部示,德国政府将会帮助乡村地区的国民更好的接入互联网,具体手段是对一些无线通信的宽带公司提供补贴,比如马斯克创办的星链卫星宽带服务。


交通部表示,这项补贴计划主要针对在乡村地区利用无线方式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公司,其中包括卫星宽带企业或者提供直接无线通信链路的公司。


交通部表示,这一补贴计划的详细内容正在讨论制定当中,整个计划的目标是对消费者购买科技设备的支出进行补贴。交通部强调指出,消费者使用无线宽带服务的包月支出将不会获得政府补贴。


另据德国一家财经日报报道称,德国政府将会对SpaceX公司星链服务的卫星通信天线(俗称“小锅”)和其它公司的类似设备提供补贴,补贴金额为每户家庭500欧元(相当于611美元)。


德国政府推出这个补贴政策之前,五月中旬,德国交通部长安德雷斯·朔伊尔(Andreas Scheuer)刚刚和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进行了会面,两人见面的地点是马斯克旗下电动车企业特斯拉在德国首都柏林附近的新工厂工地。


目前,SpaceX星链业务已经开始对社会提供卫星宽带服务,包月费为99欧元。


辣评:

在跨过数字鸿沟,实现全民普遍上网的技术路径上,多数欧美国家使用的是依靠卫星来实现偏远地区覆盖,中国则是少数使用地面网络实现陆地全面覆盖的国家。不同的通信技术路径也导致了各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局面出现差异化。


中国对地面系统的重视催生出巨无霸的地面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兴华为,欧美对卫星的重视则催生出领先的卫星制造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如目前大热的低轨通信星座Starlink,OneWeb等等。孰优孰劣暂且不表,从宏观的角度看,通信科技的发展波澜壮阔,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这就是最好的年代。



新闻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FrgNPa_U6RRohQIp-RPeA



END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编辑及独家点评,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路径及推进 

高新民: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点及发展思路建议

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陷阱——谁来主导发展的进程

工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与参考架构的探索和实践

让事实说话,优秀工业互联网案例分析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孙国锋、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记军、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媒体合作等事宜,敬请加微信:Juice0212
投稿请发邮箱tougao@yinhexi.la
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风唤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呼风唤雨总部负责人:农燕

· 联盟负责人(惠新东桥分部):肖均
· 大会负责人:蔡凌希、黄山、周雷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语霏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浏览 3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