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中的心理学原理——深入了解多邻国APP

三分设

共 145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2-11-18 17:07


点击 ▲ 三分设 关注,和 10 万设计师一起成长

三分设 x 翻阅计划

正文共:3455 字 6 图 预计阅读时间:9 分钟

如何用心理学来提升用户体验
推荐:作者的背景是认知心理学,他经常思考心理学在用户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这篇文章中,他研究如何将某些心理学原理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这篇以多邻国APP为例来讲解他们是如何提高用户体验与参与度的。

峰终定律

峰终规则是一种认知偏差,会影响人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方式。它首先由 Daniel Kahneman 及其同事在1993 年的一项研究中提出。
在实验中,他们让参与者接触两种不舒服的体验(没有危险性)。
  • 第一项短时实验:参与者需要将一只手放进 14°C(57.2°F )的水里 60 秒。

  • 第二项长时实验:参与者需要将另一只手放进 14°C 的水里 60 秒,之后将水温加热到 15°(59°,再次将手放在水中 30 秒。虽然还是冻得手疼,但是对于他们来说是疼痛相比 14° 的水明显减轻了。

然后我们会要求参与者选择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之一。然而他们选择却与预期相反,有将近 80% 的参与者选择了重复进行第二项长时实验,为什么会这样呢?看起来是长时间实验的最后 30 秒稍微缓解一点痛苦,导致参与者改变了对长时间实验的看法。通过研究和现象发现,在“峰”( peak )和“终”( end )时的体验,决定我们对一段体验的好或者坏的感受,而跟体验时间长短无关。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你的体验是愉悦的,那么你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即使这次体验中总的来看更多的是痛苦的感受!
峰终定律表明,微小的变化会对我们体验和记忆事物的方式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体验设计时,应更多地关注目标用户体验中的(“高峰”)和最后时刻(“结束”)。
(译者注:其实峰终定律类似于认知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为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开始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的项目的现象。近因效应为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对开始和结尾的事物印象更深刻,比如我们在面试求职者的时候,我们对前几个和最后几个应聘者的印象会更深刻,对中间几个应聘者的印象会很低。再比如说我们在背单词时对开始的几个单词印象非常深刻,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我对 abandon 的印象就很深刻但是我怎么不记得最后一个单词是啥?那么很有可能没有背到最后。)
我们认为产品体验的负高峰是用户体验的重点之一。通过在正确的时间使用适当的元素,可以将体验从愉快转变为难忘。图中展示的是多邻国在每节课结束时展示简短有趣的互动动画。这些交互创造了一个正向的高峰,并鼓励用户继续他们学习的旅程。
多邻国的屏幕截图,积极的互动
像上面的例子一样,在成功的交互结束时向用户呈现积极的刺激可以确保用户以积极的态度记住体验。

冯·雷斯托夫效应

冯·雷斯托夫(Von Restorff)效应(也称为隔离效应)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认知现象,由 von Restorff 于 1933 年首次提出。根据该效应,如果我们呈现多个相似的对象,我们更有可能记住与这些不同的对象。
多邻国的订阅选项
在用户体验设计中,我们常常通过利用这种效应来增加用户对目标元素的操作频率。同样,相对来说可以淡化希望用户忽略的其他方面。冯·雷斯托夫效应经常应用在 Web 上,尤其是在商品单价展示和结算页面中使用的非常多。

浏览 8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