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生并入,新阶段的医联集团向何处去?

亿欧网

共 347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2-15 13:54

可以预见,医联的严肃医疗生态版图必将继续开花结果。

全文3347字,阅读约需7分钟


文丨漆叶青

亿欧大健康近日获悉,经医联证实,未来医生(原企鹅杏仁)已并入医联集团,医联与未来医生CEO王仕锐继续担任集团CEO,原未来医生总裁马丁任医联集团副总裁,分管未来医生事业部。


从企鹅医生、杏仁医生合并而成的未来医生,到创业7年的医联,业务覆盖了在线疾病管理全流程、服务基层的全科诊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消费医疗类的口腔/眼科诊所,以及服务医生多点执业的日间手术中心等。


这也意味着,未来医生并入后的医联集团,既有线上疾病管理平台,又有线下遍及全国16个城市的全科诊所、专科中心、手术中心和企业医务室等,全流程医疗服务的场景更加丰富,集结医疗供给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明星创业项目,医联一路走来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曾多次完成上亿元的巨额融资。据媒体报道,医联未曾披露的一轮融资是,中国生物制药于去年向医联出资5.14亿美元——这意味着,中生去年投资医联时,医联估值已高达40亿美元。



随着此次未来医生并入医联,这个“新巨头”公司的估值预计将进一步“水涨船高”。


医联集团为何在此时将未来医生并入,背后有哪些布局考量?业务将有哪些协同和配合?展望未来,医联集团希望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要回答这些问题,可能要回归到医联过往的发展轨迹,深刻理解其战略布局,以及其所强调的严肃医疗生态版图。



整合学科资源,去往疾病管理的深水区


“目前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同质化挺严重的,但医联在三四年前就有了要坐‘冷板凳’的思考,也坚决地做了一些‘冷板凳’的工作。”在去年年底参加的亚布力青年论坛第六届创新年会上,王仕锐直言,医联不想在咨询问诊这个层面去做竞争,而是想往服务模式更深、技术门槛更高、整合难度更大的“深水区”里走。


基于这样的判断,医联抓住了疾病管理这个核心,从2018年开设感染科,启动自主研发的丙肝患者管理体系,到眼下覆盖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慢性肾病、感染、妇科、精神心理、皮肤科、消化、神经、中医等多个病种。


患者在线下医院首诊后,扫描医生二维码进入平台,平台会为医患配备专属的管理团队(含医助、健康管理师等),提供包括用药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等一系列诊后院外管理,帮助患者进行病情状况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实现不同患者的分层管理,制定针对性的随访计划和管理路径。


不同于轻问诊、医药电商等模式,疾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并需要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做出调整的综合管理过程,因此,如何打造专业、规范、有效的互联网疾病管理方案,是横亘在不少同类型企业面前的重大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医联在横向拓宽病种覆盖时,也在纵向完善服务的规范化,深入专病研究,围绕数字化学科建设,结合临床指南和路径,形成每个病种的线上管理SOP。


今年以来,医联联合各领域专家、学协会,启动了包括糖尿病、肿瘤、HIV等多个学科的线上慢病管理专家共识项目,为行业提供技术操作规范及指引参照,让线上慢病管理有据可依。


除了单病种院外管理标准路径的打造,医联还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病因学专家程书钧,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任主席、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力生,以及数十位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力图深入研究并夯实每一个疾病的院外管理标准路径。


病种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但放在长远视角,这种病种学科系统将存在巨大的复利价值:一方面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对行业进行重塑成为引领者;一方面遵循医疗发展规律,推动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促成者。



连接患者和数据,实现1+1>2的效果


在王仕锐看来,在医疗健康领域,互联网技术真正解决的问题其实是连接,而按照医联目前的疾病管理逻辑,必须做好两个连接——技术和规范的连接,以及患者和数据的连接。


可以看到,病种学科建设力图解决的是前者,而今年以来持续加强和完善的云化能力(包括云检验、云影像、云药房、云医保等)布局则为后者指明了路径。


今年3月,医联与第三方检测服务商金域医学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慢病管理领域云检验整合服务方案;3个月后,医联又与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全景医学达成合作,共同打造全新的院外影像医疗生态体系。


将第三方检测、影像诊断服务纳入医联平台,患者能够体会到更加精准、便捷的服务,同时医生也便于在疾病管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早干预、早治疗,有效降低慢病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同样地,此次将未来医生并入医联,也其实是这套思考逻辑的延伸,为了进一步打通和完善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过去几年,通过合并与收购,未来医生在线下链接起基础医疗服务、专科医疗服务、手术中心服务、企业健康服务等多业态诊所网络。


整体来看,未来医生诊所网络覆盖16个城市,拥有超过70家门店,具体包含全科诊所旗舰店、口腔、眼科、中医、儿科等在内的专科中心,服务医生多点执业的日间手术中心,以及企业医务室等。


随着未来医生并入医联集团,医联线上的用户未来将有可能享受线下未来医生诊所带来的便利,比如在线下诊所进行血液、影像等检验检测,取药、输液注射等等。


这将持续反哺医联的疾病全周期管理,让“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医疗服务体系的场景得以丰富,让其中的每个环节都拥有线上+线下的服务能力,实现真正的闭环管理,真正为患者的结果负责。


与此同时,原来受限于需要线下资源支持才能开展的科室,比如眼科、口腔科,在未来医生并入后,可以借助线下诊所而开展起来,医联的互联网医院科室有望进一步扩展。


当然,这种作用也是双向的。未来医生线下诊所的用户也将可以直接被纳入医联的患者院外管理体系,借助医联的学科建设优势和疾病管理SOP,进行后期长效的疾病管理和随访。


总体来看,未来医生并入后的医联集团,患者的覆盖面更广,互联网医院科室得以进一步拓展,同时,患者的服务体验更加便捷、完善,对于新的药品、新的检测、新的行为干预等治疗方式的数据反馈更加及时。



以严肃医疗破局,向规范化阶段发展


历经了2020年疫情催生下的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医疗已经开始逐渐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规范”成为行业内被提及越来越多的热词。


“互联网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让人民群众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蕴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资质,二是质量,资质加质量就等于安全。”此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曾提到这样的观点。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互联网医疗不能简单以“造车”热潮般的资本风口逻辑套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必须回归医疗的本质,而医疗的核心是:治病、救命、延寿。


今年10月底,国家卫健委也发布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为当前互联网诊疗的监管提供了依据。业内人士指出,这将促使互联网诊疗服务更加专注于用好数字化手段进行疾病诊治和健康维护,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诊疗行业合规、有序、可持续发展。


在此之前的4月,医联也发布内部信,重申了严肃医疗发展战略,做疾病的全周期管理,致力于构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完整闭环,真正为患者的结果负责。 


从最初的医生社交、互联网慢病管理,到现在的疾病全周期管理、病种学科建设、严肃医疗战略,过去七年的发展,医联的每一步都踩准了政策的走向,又同时在同质化的互联网医疗发展路径中撕开一道独一无二的口子,从而构建起自身的壁垒。


在上述的内部信中,医联同时也升级了自己的使命,表示要“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豪迈的口号折射着公司的坚定和信心。


一方面,医联从单病种切入,找到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将技术与规范连接、把相应医疗供给高效提供给患者的独特模式,并通过生态合作、合并资源,不断强化线上线下闭环服务能力——一个以专业学术规范为根基的平台化新型互联网医院已成型。


另一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概述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在这里,可以看到,企业理想与国家战略的高度契合。


过去,王仕锐曾一度将医联所做的工作比喻为“坐冷板凳”,但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规范、高效、健康发展阶段,回归医疗本质成为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医联的严肃医疗生态版图必将继续开花结果。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