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过劳时刻

共 5061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2-03-04 20:03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邹帅 唐亚华 李秋涵 宛其 王敏
编辑 | 李秋涵



你曾经因为工作忙到什么程度?

 

近期,不到一个月时间里,有三起年轻人猝死事件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关注。他们都很年轻,在健身房突发不适的字节跳动员工,离世时年仅28岁;春节期间因脑出血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B站员工,出生于1997年;被曝猝死在出租屋的建筑设计师,也是95后。

 

2020年4月发表在《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显示,猝死的诱因主要为情绪激动,占比26%,其次是劳累,占比25%,除此之外,有的还和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有关。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猝死”成为一个出现普遍的词。在丁香医生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里,被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数的人都有过担心自己猝死的经历,其中,主播、快递员、程序员、自媒体从业者占比最高。

 

深燃与五位曾经和猝死“擦肩而过”的年轻人聊了聊,以期给职场人一些参考。

 

他们中有的长期熬夜加班,在逛街时突然休克,经历过濒死状态彻底改变了生活观;有的因为工作压力大,突然呼吸困难、心跳紊乱,最终在目睹一位同事因病离世后,选择离职;有的长期加班,因疲劳驾驶接连出现交通事故,在向公司提议要关心员工未果后,选择了换工作;有的心悸胸闷在地铁上晕倒,在身体吃不消时,终于停下脚步,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反复强调健康的重要性。这本是常识,却需要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来唤醒。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逛街时休克被送医院做手术,
开始反思高薪的代价

阿博 | 40岁 游戏行业从业者

 

我这个工作熬夜通宵都是常事,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我又很少去体检,那段时间血压、血氧应该都处于不太正常的范围。

 

爆发是在一次休息日和爱人逛宜家的时候。我当时突然头晕想吐,心脏难受,赶紧找个床躺下了。但是躺下之后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不是普通的不舒服。我昏迷前最后的记忆,就是跟我身边的爱人说:我不对劲。

 

后来的事都是爱人告诉我的。她当时立刻打电话叫120,幸亏到医院只用了半小时,到了医院马上被安排了开颅手术。那种情况下,速度真的非常重要。

 

这一次经历后,我辞职了。经过调整,现在我身体指标都正常,也通过运动健身瘦了不少,每天10点多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

 

睡觉,比运动健身重要得多。那件事之前,我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下班明明已经是凌晨了,回家我不睡觉,还躺在床上刷手机。我当时觉得自己需要一些释放,不能直接睡觉,所以越熬越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报复性熬夜”。

 

我2005年上大学,之后就一直在北京打拼。写过代码,创过业,当过总监,经济条件也不错,以前的理想就是赚大钱,过特别好的生活。但现在,我只想好好生活,每天运动、读书、和爱人散散步。


 

从那次之后,不仅理想变了,我的性格也变了。总之就是想清楚了很多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拼什么,只是觉得别人都在跑,那我也不能停下来。

 

我有很多互联网行业的朋友,他们无一例外都过着007、996的生活。我非常理解,经历那件事之后我也经常提醒我的朋友们:好好睡觉,不要太拼。互联网的工作不是全部,拿一份高薪,好像高枕无忧,但你要付出的代价,远超过那份看似体面的薪水。

 

我现在还处于休养阶段,以后可能会做点小买卖,也可能去开网约车,反正我要和家人在一起,小富即安。我要好好想想,40岁之后要怎么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早已厌倦高强度加班,
同事离世后我选择了辞职

现强 | 35岁 互联网行业从业者

 

我2008年大学毕业就来了深圳,进入互联网行业做产品设计。这本身是一个强度比较高的行业,我所在的领域,各公司都在拼命做产品,谁先做出来谁更容易挣到钱。

 

我加班强度最大的时期是2015年-2018年。那段时间公司为了推一个项目,基本上是一周工作六天,工作时间从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左右。

 

当时为了赶一个项目版本,我连续通宵了两天,都是工作到凌晨六七点,回去睡一会儿就过来上班,到了第三天晚上凌晨三四点,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呼吸有点困难,心跳已经紊乱了。那是我感觉到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我赶紧找领导请了个小假,去公司的休息室睡了一会,到了早上感觉稍微好一点,就接着去工作了。

 

我没有其他什么赚钱的门路,只能拿时间换钱。

 

我真正心态发生变化,是我们的一个同事突然离世后。那是一个88年出生的程序员,爱运动、性格很开朗。突然有一天我听说他离职了,正感到奇怪,同事圈就开始传他得了癌症。仅仅过了两个多月,他的病就扩散了。我们去医院看他,已经是头发掉光、骨瘦如柴的样子。不久之后他就离世了。

 

虽然他没有猝死,但我们都知道他的身体状况,跟长期的加班有很密切的关系,他跟我们一样也经常熬通宵。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件事公司冷处理,该加班还是加班,我们老员工觉得很寒心。

 

经历了这两件事情后,我开始转变想法。我觉得人最好的时光是20岁-40岁这个阶段,很多人的想法是我先挣到钱,以后再去享受,但其实可能到了40岁有了钱,很多事又做不了了。

 

后来我离开那家公司,找了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周末有双休,平时偶尔加班。

 

很多互联网从业者,其实早已经厌倦了几年如一日的生活,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周围都是这样子。前段时间某互联网公司应届生员工公开批判加班的事,说了我们很多互联网人不敢说的话。

 

对年轻人来说,我觉得还是要明白挣钱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不应该是前十年挣钱,后十年躺在病床上花钱,像猝死、大病,不是说健健身就能预防和恢复的,有一些损伤是不可逆的。

 

因为内卷,很多时候一份工作你不做总会有人愿意拼命去做,所以指望公司自觉去杜绝这种现象是很难的,还是需要个人去寻找平衡点。

 

 

长期睡眠不足,
一个月出了两次交通事故

霹雳 | 36岁 游戏行业从业者

 

我2017年10月入职了一家游戏公司,负责游戏发行工作,经历了职业生涯最疲惫的状态。

 

当时那家公司老板崇尚奉吃苦耐劳的文化,但不会拆分目标,只知道让员工盲目加班。当时我们考勤特别严格,所有制度都跟扣钱有关。工作时间996,作为管理层,每天下班前还得参加一个项目管理会,号称20分钟,老板一开就是两小时,每天离开公司都11点多了。

 

我家离公司有30公里,加上堵车,早高峰要花2小时,晚上要花50分钟。回到家洗漱完,凌晨1点睡,早上6点半就得起,就这样连轴转了半年。这半年里我们高管换了3波,每来一个方案都得推翻一遍。当时就没有时间喘口气,大项目截止的时间就摆在那里,只能尽量赶时间。为了按时交付,我们组又开启了通宵加班模式。

 

后来我掉头发掉的厉害,内分泌也出了严重的问题。在一个月里,因为疲劳驾驶,出了两次小的交通事故。一次是在凌晨下班回家路上,自己有点疲惫,开到小区门口就松了口气,结果不小心把后视镜挂护栏上了。另一次是在早高峰,由于疲劳驾驶,另一个后视镜被大公交车刮了。

 

不止是我,我们组里有车的同事,那段时间几乎都因为疲劳驾驶出过交通事故。有一个姑娘,从五环上高速时,车直接撞到了马路牙子上,万幸的是人没有受伤。这给了我深刻的教训,真的很后怕。

 

后来公司再换了一个高管,我心力交瘁,彻底不想再继续,没有坚持战斗的欲望了,选择了离职。


 

当时我尝试跟老板沟通过,企业可以平等善待一下员工。他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他认为我是本地人,没有生活压力,才会向他提“这类额外的要求”,更多人因为生活,压力更大,他们还都没有呼吁。

 

在我看来,以身体为代价的打工人,其实都是被逼无奈。如果可以,谁愿意这样?相比于建议打工人劳逸结合,我认为更应该给企业经营者建议,让他们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重视一下员工本身。

 

 

在地铁上晕倒后,
我彻底改变了职业规划

林西 | 28岁 广告商务策划

 

我从毕业到现在工作五年,换了两份工作,都是在加班严重的广告行业。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4A(指国际性有影响力的广告公司)做广告策划,经常加班,作息都是被工作牵着走的。第二份工作换成了商务策划,加班更严重了,经常加到半夜两三点。而且只要有项目要竞标,领导就会叫我们熬通宵写方案。每次熬完夜,第二天早上起来化妆就会发现,再好的粉底液也遮不住满脸的疲惫。

 

我熬不住了,想着离职,但领导们总是挽留,给我加过薪,还升我为小组长。我就想着再坚持坚持。

 

我原来手下有三个人,有一个女孩受不了工作强度,只做了两个多月就走了,之后,再也没招到人。在招人方面,我也向领导提过建议,要求适当降低,或者加点工资。领导总说,适合的人不好找。我们组工作量大,还缺人,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

 

在这家公司一年左右,我感觉到身体在慢慢变差,晚上偶尔会心悸或者胸闷。有时候自己也感到委屈,赚的钱也不多,干嘛要这么拼。同时也想着要对自己好点,在网上买了不少营养品。

 

有次写方案写到凌晨5点,只休息了三个小时就去赶早高峰。没想到,我竟然在地铁晕倒了。具体原因很复杂,我本来有低血糖,加上早上地铁人挤人,空气也不好,我憋着气,胸闷不舒服就晕倒了。

 

我的确被吓着了,请了假去医院检查。医生给我拍片,说我经常感到胸闷,但心脏没有病变,是因为我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焦虑,引起了身体不适,建议我去看精神科。没想到,一去看,我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妈妈知道之后很担心我,来北京照顾了我半个月。她本来就不赞成我在北京上班,很希望我在老家找工作。刚毕业的时候,我还是有点抗拒这个建议的,但这次之后,我和她聊了很多,最后还是决定回去了。

 

辞职后,我去成都旅游,看望了一位之前在北京工作的同事。她已经回成都两年了,刚生完宝宝。在她家住的半个月,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生活,之前整天忙着工作,错过了很多生活的美好。

 

现在,我已经在长沙找到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虽然工资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但房租便宜了很多,周末也可以跟朋友同学一起出去玩,一放假,还可以回家陪家人。现在,我身体和心理状态恢复得还不错,很满意现在的状态。

 


累出一身病,
回到小城让自己“慢下来”

刘婧 | 31岁 前互联网公司文案策划

 

2020年之前,我在互联网行业从事文案策划大概两年多,工作节奏一直都很快,压力也比较大。

 

日常工作中几乎每天都在为新的点子而焦虑,而且时常会有急活。一旦遇到了急活,基本就需要通宵才能完成。有几次,我都是敲键盘到清晨,睡一两个小时,就接着去上班。

 

我印象中,作息最不规律的一段时间,为了在一个月之内赶出一份非常重要的报告,我那个月每天都精神高度紧张,生怕报告质量达不到要求,不能如期完成。我基本都是白天拼命找素材,晚上熬夜赶进度,还因为身体吃不消,最后感冒发烧好几天,不得不去医院。

 

那两年多,我其实已经感觉到身体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经常性颈椎痛、背痛、胃痛、失眠,但是为了升职加薪,在事业上有更大发展,我还跳槽到新公司,承担更多的职责,身体的事儿一直没放在心上。

 

直到我被公司辞退,又遇上了疫情爆发,找工作不顺利,身体越发虚弱,才想着回老家休养身体。回老家后,在父母的劝说下,我考了老家那边的公务员。


 

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我一开始也很难适应。体制内的工作环境、习惯,和以前在互联网行业时大不相同,收入上还下滑了一大半。

 

心理上的不适应,进一步刺激了身体上的病症。有一次上班期间搬东西,我突然觉得浑身无力,涌上来一种窒息感。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倒下去,再也起不来。当时缓了好久,症状才稍微有所缓解。现在回想起来,都还有点后怕。

 

这之后我除了吃药调养之外,也在刻意调整自己,慢下来。现在,我逐渐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好处,而且领导会体谅每个人的处境。比如因为我家不在本地,有时周五下午要赶高铁回家,需要请假一两个小时。只要工作任务完成了,领导就会同意,不会施加很大的压力。而且,在工作之外,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心态放松之后,去年底时,我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

 

对于透支身体工作的年轻人,我建议不要饮鸩止渴,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所从事的工作需要以长期透支身体为代价,还是要及早止损。生命诚可贵,健康无价,其他都是浮云。

 

*文中配图来源于Pexels。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 end —


我是老K,关注我继续听我BB~

我们还有万人PM社群,关注公众号↑↑↑,回复「加群」即可加入


浏览 3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