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台建设这么重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反对?

共 9456字,需浏览 19分钟

 ·

2021-07-27 02:29

导读:中台扮演着“承载新型资产的基础设施”这么重要的角色,为什么当下还会有人反对建中台呢?是单纯因为保守,还是有其它客观因素?这篇我想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写这篇文章也是机缘巧合。前面遇到了一些事产生了一些感想,而最近又读了一本书,很想借这个机会写一写这些感想。

作者:木羊同学
来源:大数据DT(ID:hzdashuju)





01 欢迎进入数据资产时代

这两年有个热度不断创新高的概念,叫“数据资产”,数据不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商品,一种资本。数据科学是很热衷于发明概念的,也有人说“数据资产”不过就是个新说法。但我认为,这次不一样——数据资产是在数据时代的大背景下,用新的视角重新发现数据的价值。

别的不说,在国内,“数据资产”有两件需要记住的里程碑事件。

第一件是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首次将数据和土地、劳动力、资产、技术并列,数据从此成为“第五大生产要素”,数据资产在国内横空出世。

第二件则是2021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数据资产的产权保护得到国家法律层面的认可背书,至此数据资产名副其实。

近几年数据中台、数据湖、还有数据仓库一再成为热议话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不仅仅是技术发展到了新阶段,关键还是在于数据资产。正因为数据成为了新型资产,那自然得大力建设能够承载这种资产的新型基础设施。

关于数据中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我已经写过不少分享文章,不过,大道理好懂,但魔鬼藏在细节处。随着建中台的呼声水涨船高,另一种反对建中台的声音也开始逐渐走强。

中台扮演着这么重要的角色,为什么当下还会有人反对建中台呢?是单纯因为保守,还是有其它客观因素。这篇我想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02 中台之困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建中台,很多人也在四处宣扬中台如何如何的好、建中台如何如何的必要,文章很多,但是,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似乎遗漏了点什么,没错,就是“用户体验”。

谈及中台的文章,都喜欢说中台怎么怎么好,或者建了中台的公司怎么怎么好,可是,公司肯定还有其它正在运营的传统部门,它们对于对建中台是一个怎样的态度呢?

我和一些公司聊过这个话题,出乎意料的是,我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归纳两个字——扰民。

我们说中台是个好东西,背后是有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条的。数据已经成为了资产,但流经企业的数据会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各种独立系统,而建中台能够将流经企业的数据沉淀成资产,所以,我们得出“中台是个好东西”的结论。

不过,我们也强调,建中台不是买彩票,掏完钱只要等开奖就好,建中台是需要整个公司共同参与的战略级举措,更像是谈恋爱,需要投入时间和耐心去经营,最后才可能赢来那个美满的结局,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可是,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

反对建中台的意见概括一下,主要观点有两个:一个是说大企业才用得上中台,中小企业没必要跟风,这可以再讨论。

另一个则是说建中台花费巨大,中小企业压根玩不起。这个就得说道说道了,企业确实都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啥都缺,但最缺的是时间和耐心,至于钱嘛,那得先算能带回多少收益,单说一个造价高昂其实没啥意义。

不过,我确实听到一些合理的“反对”意见。

这里的反对,我加了对引号,很多意见可能不是反对建中台本身,而是吐槽建中台的过程。这就要从企业怎么想到建中台说起。

我听过几个故事,有意思的是剧情都高度相似,开局多半是老总或者高层的某个谁,听到某个高人提到这个词,顿时醍醐灌顶,回来就问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负责人赶紧去找中台服务商给公司讲PPT。

PPT有套路。一定是酷炫的专有名词加漂亮的大图表,末了加几个成功得不能更成功的案例。关键是,听完以后明不明白中台的技术原理根本不要紧,要紧的只有一点:中台是个好东西。建了中台,下一个成功案例就是你家公司。

俗话说自古套路得人心,再加上肯听PPT的多半已经是被某些概念性的东西拨动了心弦,等这一整套剧本走完,不少公司就当即拍板决定要建中台。

这种冲动型消费该怎么评价,我们不讨论。对于公司来说,“建中台”事在拍完板以后就算完了,但对于公司的员工来说,“建中台”才刚刚开始。这种认知的差异,为后面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03 中台之痛

这里得先说一个背景,大家平时都很忙,五个人干六件事那都算不上事,一个萝卜三个坑还只是起步价,用管理学的说法,叫工作量高度饱和。这是一个大前提,下面说的都得基于这个大前提。要是你印象中的企业每天都在赏花钓鱼,那后面是对不上的。

好了,现在决定要建中台。别以为公司真就只知道掏钱,你不是说建中台是“战略级”举措吗,好,我给人给编制,专门成立了中台部门,许多公司为了表示“郑重其事”,还多加一条“直接向老板报告”,怎么听怎么“战略”。

但是,事情一旦离开纸面,“建中台”这三个字就变成了所有部门,包括中台部门自己都很头痛的事情。

每次介绍中台的优势,规定动作之一就是把企业内部系统“烟囱林立”拎出来鞭尸。那自然而然,很多人把建中台想象成一场革命,革谁的命呢,当然就是革公司内部各种烟囱的命。

听起来容易,干起来可不容易,结果就是许多人一聊到建中台的各种槽点就不困了。我归纳了一下,至少有三个不容易的地方。

你要做中台,无缝迁移那是起码要求。要知道企业内部系统“烟囱林立”,不是因为审美观扭曲,而是因为真的这有这么多的事需要通过这么多的烟囱来完成。你要迁移,那首先你肯定得摸清楚原来的烟囱是干什么的。

可是,中台部门没开上帝视角,不可能清楚烟囱原来都做些什么的,而且“烟囱林立”最大的问题就是导致混乱,整个公司可能就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些烟囱都做些什么。

那怎么办呢?那一点一点去了解。方法很多,从填写调查表、开小组会到一对一访谈,玩法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在你工作已经很饱满的情况下,还需要占用额外的工作时间。对,这就是很多内部员工觉得建中台“扰民”的起源。

也许对中台部门来说,建中台就是重要工作,但对其它部门,本来手头上就一堆重要工作,反倒是建中台对人家来说可有可无,纯属“飞来横祸”。

不烦你烦谁?

中台本身也有问题。

传统的系统分两块,前台和后台,而中台就是在前台之后和后台之前,搞一个中间层,管这中间层叫中台。拓扑结构很简单,可是一到具体的业务就复杂了。

你要知道,业务自己是不会分什么前中后台,你得自己拆分设计,本来前后台就已经跑得很顺的业务,你非说得加个第三者插足,插足就插足吧,那具体应该插足哪块呢?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过很多企业出于一个原因,实际操作是把前台切出一点,然后后台切出一点,然后拼在一起丢给中台,为了中台能“发挥作用”,有时候还得凭空再添一堆要求。在旁人眼里这叫建设中台吗?这叫没事找事。

不烦你烦谁?

那企业出于什么原因这么干呢?说来也简单,那就是赶工期。

虽然很多公司不一定十分清楚“中台”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不过好像都倾向于把“建中台”当作是“建大楼”一类的事,最重要的是赶紧封顶落成,提了很多远景规划,大多数都很大很抽象,唯一算得上具体的只有完成日期。

当你给一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东西,硬要加上一个拍脑袋想出来的完成日期,后面一定就是无穷无尽的埋怨和凑合。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人家不烦你烦谁。



04 一点读后感

前面说了很多建中台出现的问题,吐槽谁都会,可是解决问题就难了。当你真开始着手解决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是一环扣一环。有些问题追溯起来,不单得把中台建设推倒重来,可能还得先把公司制度推倒重来。

这么大的事,而且牵一发动全身,别说一个向老板直接报告的小小中台部门了,就算老板御驾亲征也未必就能旗开得胜。中台的困窘,恐怕就在于此。

不过,抛了这么多问题,最后总得想点办法。

开始我把这一小节的标题定为“中台破局”,后来想想,这么大的话题,恐怕只有业内大佬才能撑得起。正好最近在看这本《标签类目体系》,有一些粗浅的感想,未必就是破局良药,干脆还是叫读后感好了。

先从一个大家见多不怪、但细想其实挺诡异的问题说起。

中台部门在企业内部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如果你是传统部门,你会觉得中台部门特别别扭,好像非要和你对着干。可如果你是中台部门,你就会发现整个公司都特别别扭,好像在和你对着干。

现象很常见,但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当然。

在各种企业里面,什么部门是强势部门?一定是能创造价值的部门,姑且叫“生产部门”。哪怕是同一家企业,不同部门同样可能千差万别。

同学聚会大家都爱互相询问在哪工作,一听到是大公司大企业,就赶紧说恭喜,有时候对方会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一问原来是进了后勤保障部门,常年坐冷板凳,每年年会都只能干看着台上的生产部门各种领奖流口水。

那问题就来了:中台部门到底属于什么部门?

我想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将中台部门划进后勤保障部门,从很多方面来看,二者的工作模式也确实有很多相像之处。可是请等一下,我们是不是忘了最开始为什么要建中台?

因为数据是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数据资产。

那中台呢?中台能够将流经企业的数据沉淀下来,形成数据资产,并且增殖扩大。也就是说,从功能上看,中台部门是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本应该受到公司上下群星拱月的礼遇。

可是,怎么混着混着,中台部门反倒混成了与全公司为敌的后勤保障部门?

我想,问题在于业务模式和功能定位是倒挂的。

聊到建中台,很容易产生撕裂感,名字都叫“中台”,但好像大家说的是完全不同的事。说也简单,中台当然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好东西,可是运营中台也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除了需要公司承担的财务成本,还包括大量需要由不属于中台部门,但又与中台建设息息相关的其它部门来承担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这个问题很复杂,而且环环相扣。至于部门藩篱,那又是个更复杂的问题。光讲公司战略布局,强调精诚协作,念一些“公司一体化治理”之类的漂亮术语是没法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的。

《标签类目体系》这本书倒是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想法。

既然我们说数据是资产,还能拿去市场换钱,那么为什么不肥水先流自家田,把目标首先定为产出数据驱动其它部门的业务呢?

书里提出了一个观点——数据的价值在于复用,我觉得很有启发。以前兴起过一个名词,叫“大数据”,在一个时期里面,大家以“大”为美,动不动就说我存了多少个PB。但后面人们很快发现,数据大和大数据不是一回事,大量的数据用不起来,那只是挤占存储成本的垃圾。

同样,现在我们提数据资产,那什么样的数据能称为资产?能复用的数据才能称为资产。我生产的数据,得对我有用,还得对你也有用,这才存在交换的必要,才有价值成为资产。所以,数据中台数据中台,不能是为数据而数据,得以追求数据复用为目标。

那么,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标签类目体系》给出的办法就是建立标签类目体系。数据不再只是一个笼统的大概念,而是经过标签化以后,变成一个个可下订单的商品。

简单来说,中台就像一个大超市,各种数据按照标签分门别类地摆放好,其它部门也好,其它公司也好,需要什么类别的数据,那就提着篮子按标签来采购就好。这样中台部门就成了上游产品供应商,大家自然就得群星拱月了。

可是,理想很美好,但是数据要想标签化,还要首先处理一大堆问题。如何从无到有,建立门类完备又符合需要的标签体系,还能符合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所有的细节都将是挑战。

而这些重要问题又很难归纳出一个万金油式的方法,我推荐读一读《标签类目体系》,这本书用三分一的篇幅解释为什么要做数据标签化,接着又用三分二的篇幅解释怎样做数据标签化,也许其中就有你需要答案。

关于作者:莫凡,网名木羊同学。娱乐向机器学习解说选手,《机器学习算法的数学解析与Python实现》作者,前沿技术发展观潮者,擅长高冷技术的“白菜化”解说,微信公众号“睡前机器学习”,个人知乎号“木羊”。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标签类目体系》
点击上图了解及购买
转载请联系微信:DoctorData

推荐语:标签类目体系是数据中台理念落地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数据资产可复用、柔性组合使用、降低数据应用试错门槛的强力支撑。本书旨在培养资深的数据资产架构师及数据运营专家,以方法教育而非工具实施的方式助力企业建立自身的数据资产化能力,将数据能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商业价值。

干货直达👇


更多精彩👇

在公众号对话框输入以下关键词
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PPT | 读书 | 书单 | 硬核 | 干货 | 讲明白 | 神操作
大数据 | 云计算 | 数据库 | Python | 爬虫 | 可视化
AI | 人工智能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 | NLP
5G | 中台 | 用户画像 1024 | 数学 | 算法 数字孪生

据统计,99%的大咖都关注了这个公众号
👇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