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抖音宣传母校被吐槽“招生减章”,网友:哈哈哈哈哈哈
共 244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7-08 01:13
点击上方“程序员大白”,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资料:极目新闻记者 满达、潇湘晨报、微博、南海网、中国青年报
导读:
最近,正是各大高校招生宣传漫天飞的时候。
但比起严肃的、高大上的高校招生宣传片。
抖音上,一位男生拍了个短视频,直接一波反向操作把母校云南农大带火了。
更有网友戏称:“懂了,这是招生减章”。
男生抖音宣传母校
点赞破百万、评论笑死人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的丁同学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条视频介绍自己的母校。
谁知道直接登上热榜,收获点赞量超百万。
视频中,他表示 “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
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就是偶尔要用用机器
有时候也要用到人力
这一番反差直接点燃了网友的热情。
学姐表示“锄头都轮冒烟了”。
更有网友戏称,这是“招生减章”吗?隔壁学校派来了卧底。
不过玩笑归玩笑,被“反向安利”到的同学也不少,更有人直呼“心动了,想报名。”
丁同学后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平时所学的课程内容比较广泛,中草药、作物、花卉等与农业相关的都有开设课程,并且还设有实践课程,他们需要去学校的实验地中耕作和种植作物。
但他们的实践课程并不是太多,主要是根据同学们的研究方向来设置课时。视频中的实验地种植的就是花卉,他背后那个人开的是他们学校自己研发的对山地适应性比较强的耕地机。
前几天,学校想在实验地里种植以前从来没有种植过的植物,看看它们的适应能力,就有了重新翻地的打算,当天有多名同学参与了翻地。
翻地的过程既辛苦又有趣,丁同学于是有了拍摄视频的想法,随手录制了一条宣传母校的视频发到了网上。
丁同学说,自己之所以对农业如此痴迷,是因为他就生长于云南楚雄的一个山村。在家乡,村民主要靠贩卖核桃、玉米为生。“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在家里种地,离开家乡去外省打工就不愿意再回来了。但我却觉得我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我们贫困的家乡。”他说。
视频火了之后,学院老师也支持他继续拍摄积极向上的内容,但同时也希望他能够继续扎扎实实地学习、搞研究,不要因为走红而跑偏。
另类招生方式
越来越受大家喜爱
其实近几年,从高校爆火的“土味招生视频”到最“实诚的招生简章”。
一些“另类”的招生宣传,却往往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引起大家的喜爱。
今年初,一则高校手势舞就在抖音上刷屏,上海海洋大学也因此被不少人知悉。
是谁在屏幕前唱出了BGM
甚至还带起了一波高校手势舞热潮,大家纷纷在留言区欢迎学子报考自己的学校。
再往前翻,2019年,上海交大的一则“土味招生视频”更是带起了招生界的“泥石流”
无论是文案还是画面,都让网友不禁感叹:“土味招生哪家强,上海交大在闵行”。
看看这渐变的字体和配色,让人梦回九十年代。
老牌名校,源于1896年,123年办学经验。
既然都是600多分,何不选择上海交大”?!
学生作品都这么精彩了,咱老师作品也不能差。
比如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院长2020年的这则招生朋友圈。也让无数人直呼,这招生信息,太有梗了。
原文在此:
今年我院各专业均无研究生调剂,第一志愿已满,估计今后也将如此。
各位朋友不必再因此事垂询。我院作备胎的历史恐将一去不返,各位有心就读敝院的学子,只有一志愿报考一途了。
我院或许不能保证你有美好前程,但基本可以确保诸君以下目标:
一、不变坏,至少不变得更坏。
二、敢抬头看更高远的天,想更远的远方和道路。
三、重新发现自己,多少不保证。
四、重新评价你的本科母校。对以前所学产生怀疑,可能伴有短期狂躁症。
五、不再怕热。
六、爱吃鸡、椰子和清补凉。
椰子鸡
七、东北同学困扰多年的冬季脚后跟起皮等症状自愈。
最后特别声明:在校期间不保证脱单。不保证毕业前头发完好。不保证毕业后异地工作各种不适应。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苏轼,按他的心态和养生技术本来可活八九十,离开海南就出事。慎重报考。
2021年,这位傲娇的院长再次重申,我院作备胎的历史是真的一!去!不!返!了!想要报考的考生,第一志愿走起来~
而正是因为这贴近学生生活的描述,让不少学子都直呼心动,想立马报名。
另类招生宣传走红背后
大学管理者看懂了吗?
笑归笑,这些“野路子”招生宣传的背后,也引起过不少热议。
一方面,我们不宜过于夸大这种创新式招生文案的实际效果。当前部分高校的招生压力增大是事实,在招生时能够以更被“新生代”所接受的风格展现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特色,也是一种恰当的自我营销。
但是,创意也要有个度,有时候创意过度了,不乏有被“玩坏”的观感,其真实的“传播效应”和“创造性”也未必有那么强。
学生们自制的招生海报 被一些网友调侃太不正经
另一方面,这并不是说在招生上不需要“努力”和创新。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由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所“贡献”的招生文案,更应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表达”。他们在帮助自己的大学在舆论场中寻找存在感的同时,也在展示自己心目中的大学形象。
在这些调侃中,校方可以看到学生心目中大学的真实形象。包括它所面临的不足,以及学生最期待改变的地方,高校管理者应该明白,只要学校提供足够的空间,大学生的创新、创意以及表达的欲望是无穷的。
同时,学校也应该尊重和正确引导、保护自己学生的创意表达。
而对于看客来说,能在笑完过后,真正的去了解一个学校,或许才不费这些学子们的心思。
这样的“招生减章”,或许还可以再多来点。
推荐阅读
关于程序员大白
程序员大白是一群哈工大,东北大学,西湖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博士运营维护的号,大家乐于分享高质量文章,喜欢总结知识,欢迎关注[程序员大白],大家一起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