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很难真正学好编程?

w3cschool

共 4298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4-05-23 17:00

👆点击关注 获取更多编程干货👆

许多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等到大学课程开始后,会发现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尽管上课认真听讲,但好像还是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编程任务中,这是为什么呢?


01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许多大学中,计算机教育仍然遵循这“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模式,同学们在学习大量理论知识(比如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和网络等)后,无法及时将他们应用于实践,学生实际操作需求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不到反馈与培养,就很难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同学们在大学期间,除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外,也要积极参与实践,多做项目,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02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应用场景和目标,就导致在后续的时间学习中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例如,高等数学在机器学习等领域确实重要,但并非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会涉足这些领域。此外,学生在面对实际编程问题时,往往会发现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需要重新学习。


因此,同学们在大学期间,除了被动地接收课堂上的知识外,还可以更加主动地进行自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有目的地学习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只有通过自我驱动的学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03
专业课的仓促与压力


大一大二苦学理论,到了大三大四突然被要求学习面向实践的专业课程,比如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等等,编程能力没怎么得到锻炼,就要着手写大项目。


基础课程与编程实际的割裂使得同学们在面对这些课程时感到时间紧迫和任务繁重,最后不得不选择去抄一份代码、水一份报告,结果就是毕业后编程能力没怎么进步,基础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



04
 半途而废,难以坚持


精通一门技术需要扎实的学习态度和不懈的努力,然而在遇到挑战时,许多同学直接回避问题。


很多人一开始对学习充满热情,但经不起挑战,一旦遇到难题,他们的热情就会迅速消退。还有的人在选择了一种编程语言后,因为觉得难以掌握而转而学习另一种语言,但很快又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放弃,最终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总体而言,要在大学中成功学习编程,同学们需要更加主动地寻找学习机会,比如参与实践项目、加入编程社区,以及参与各种编程相关的活动。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编程技能,还能够培养对编程的兴趣和热情,为将来的职场生涯做好准备。


点击名片回复『编程』

即可获取1000+编程学习手册


浏览 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