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纽约的这五年

程序源代码

共 3734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7-27 13:33

纽约的夏天又来了。

看着毕业生拍毕业照,看着疫情后逐渐复苏的纽约,看着新学生漂洋过海来求学,我不禁回想起 5 年前来纽约的自己。

2016 年的夏天,21 岁的我独自跨越大洋来到纽约求学。

还记得落地时夜幕降临的 JFK 机场,随着 uber 缓缓驶入曼哈顿......

那时的我,对未来既兴奋又忐忑。正如现在的自己。

而没想到的是,在纽约一待就是 5 年。

学生时代

有过之前在伯克利交流学习的经验,这一次来到美国没有那么忐忑。

  • 去 ikea 买了家具,并自己组装成功——终于不再睡地板了!
  • 去 soho 购物,买了 business casual 的裙子和高跟鞋——这些是我的战袍。
  • 开始研究每一门课,打听每位教授的风格,看项目的就业方向——这些是我此行的目的。

9 月初过完 Labor Day 就正式开学了,在紧张和兴奋中我开始在 NYU 这个以纽约为校园的学校里的学习生活。

选课的思路大体是按照 Quant 的面试准备来选的:数学、计算机、金融,三者缺一不可。

和国内 10 门课的容量不同,一学期大概 3-4 门课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需要开始 Networking,找实习了。

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我,学起 C++ 并不是那么轻松,而不知道找工作从何开始的我,参加了很多宣讲会之后也只是茫然。

都说在美国学习社交、睡眠和学习只能三选二,那我毫不犹豫的放弃了社交,开始两点一线,专心学习。

但因此,我也错过了找实习的最佳时间(9-11 月)。

等我考完 final 长舒一口气之时,很多同学都已经拿到 intern offer 了。

回头来看,我认为当初的选择还是很适合那时的我的:在来到美国的第一个学期,选一些含金量高的课、有高 GPA、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对长期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然更好的做法是:在国内就做好这些充足的准备。也就是在大四下学期做好这些功课,这样来到美国之后能够更高效的利用这里的资源。

寒假时,我没有出去玩。

短暂的休息之后,我开始准备 CFA 和 FRM,以及开始投资美股。

CFA 一级是很基本的金融学的内容,我感觉仿佛复习了整个大学学过的东西,打通了任督二脉。

我对期权等投资工具产生了更多的兴趣,也在实际的投资中学会使用。

这也促使我在第二学期选修了公司金融这门课,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估值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沉醉在学习的快乐中,以及处于逃避找工作的状态,暑期实习自然是没有任何进展。

而积极学习的状态总是能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和这门课的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同时也在帮很多公司做项目,问我有没有兴趣暑假加入进来。

但同时,我也收到了一些国内暑期实习的机会。

那时还不太流行 virtual onsite,必须要回去现场面试之后才能发 offer。

纠结再三之后,还是选择了回国。

5 月考了 FRM,6 月考了 CFA,便急匆匆的回国开始北京和上海的面试。

最终在上海的一家大券商实习。

然而没想到的是暑期实习转正的条件是要连续实习 6 个月。

看着实习转正没戏之后,9 月回美国之后开始着手在美国找工作的事情。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认识了一些学长学姐还有校友,有了助攻之后各种机会也来了。

一开始自然是不顺的,fail 了很多场面试,加上时间的紧迫,我会有很多次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数次的挫败、数次的反思、数次的改进。

直到最后,我知道,这次可以了。

面试完 Morgan Stanley 最后一轮之后,满意的走出大楼,真的做到了不留遗憾。

出去就收到了我好朋友的消息,她说她收到了 Morgan Stanley 的 offer。

我真心为她高兴,同时心里也默默祈祷,I will be the next...

幸运女神真的降临在我身上。

就这样,为我在纽约的两年学习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拉着好友又去拍了一组毕业照,认真的和学生时代说再见,开启人生新旅程。

初入职场

入职的第一天,记忆犹新。

老板是一位干练的女强人,来自欧洲,身材高挑,语速极快,和她说话我总是压力很大。

记得带我到工位上时,给我一个 package,然后说设置好电脑后来找我。

我说好的,长舒一口气。

从自由自在的学生时代,到规矩的职场人,刚开始是有些紧张和疲惫的。

在大摩的这一年多,压力很大,成长也很多。

从一个需要被指导的状态,到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再到主动去完善组里的一些项目或者工具,不断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

每个人都是如此的雷厉风行,西装革履,不苟言笑。似乎这都是投行的标配。

坐我旁边的是 sales,每天从早到晚电话打个不停,固定的下午 2 点去买一盒草(沙拉),然后就看着这么个估计有 180 斤的人就吃这么一点。有时下班后也会聊会天,聊聊他过去的经历,聊聊他的女儿。

坐我对面的是这个 sales 的下属,这小哥和其他人不同,有些随意和洒脱,每天到的比他老板还晚,经常听到他老板骂他,后来,这个位置就空了。

还有其他平时沉默不语的 trader,突然间就会有一个砸键盘,有时一个敲桌子,有时一声欢呼。

当时觉得压力很大,生活很累,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感激这段经历的。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会让你更强大。

下班后出门就是时代广场。

记得大一时第一次来美国,我在这里被骗了 20 美金(时代广场很多那种硬拉着你拍照然后要钱的),站在这个十字路口,看到他们身后的这些 office building,却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坐在这里...

如今,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等待着霓虹灯的降临,单曲循环 Empire State of Mind...

年底休假去了拉斯维加斯,在混杂了金钱和欲望的赌场、剧场、不夜城里思考人生。

回到现实生活中,开始思考长期的职业发展。

和一些前辈交流之后,更加意识到算法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我所欠缺的。

很多 hedge fund 在面试之前,都会发笔试题,直接用算法题来筛选。

想要在 Quant 的道路上走更远,算法一定是要拿下的。

那时的我,并没有想到:刷题一去不复返,从此 Quant 是路人...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之后就转行做了程序员。

刚开始做程序员时,只是想着提升编程能力。但真正做这一行之后,发现不完全是这么回事。

具体的转行经历之前也写过:

灵魂拷问:我是如何踏上代码之路的?

转行的纠结,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选择了一条路,便只能向另外一条路远远的张望。

世界那么大,喜欢的事情那么多,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照顾到。

选择亦没有对错,自己选的路,便是最好的路。

程序人生

去年年初加入了 FLAG 之一,开始了真正的程序员的职业生涯。

刚加入科技公司,仿佛来到了一个新世界。

没有了那么多的束缚:电脑下载软件不再受限,任何网站都可以访问,任何开源工具都可以使用,当然最重要的是,个人投资交易也不再受限。

每个人在公司里都是一种比较悠闲甚至慵懒的状态,和投行里时刻战斗的感觉很不同。公司里也有很多沙发,甚至专门睡觉的地方,以及图书馆。

进入到正式的开发流程,加入 on call,成为组里的 xxx embassdor,带新人...

从一个“开发小白”,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大项目,和其他组对接合作,偶尔优雅的撕 x,这一年,我在探索中成长。

另一方面,疫情开始居家办公,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包括自媒体、投资,以及对自己 career path 的探索和思考:

  • 自媒体的经历你们都知道了。

  • 我完整的投资经历之前也写过:我的 8 年投资心路历程

  • 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还在进行的以及我相信会一直持续的思考。

今年,2021 年,对我来说亦是一个新阶段。

年初闭关修炼了 3 个月,停更了公众号和朋友圈。

离开了社交媒体后,静下心来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的 career path 究竟走向何方。

  • 我是喜欢在美国的生活,还是只是逃避国内的压力?
  • 互联网更新换代太快,我是否能承受回国工作后的压力?
  • 我不想 996,是我真的不能,还是只是习惯了朝九晚五?
  • 金融 vs Fintech vs 互联网,我究竟选哪条路?
  • 到底要不要回国,要不要现在回去?
  • ......

每天醒来都会有新的想法,每天都会有新念头,当然每天也会更了解自己。

关于回国的一些想法,后面如果有时间会再单独写一篇文章。

是否留下,是否回去,是每一个海外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话题,是每一次和家人朋友聊天都会聊起的话题。

如今,我终于交上了答卷。

临行之际,无数次落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五年的时间不算长,因为我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五年的时间也不算短,因为它占据了我目前生命中的五分之一。

在这里,我从校园步入职场;

在这里,我从金融走向科技;

在这里,我从稚气迈向成熟。

这里,有我人生中最美好的 5 年时光。

感谢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纽约客,感谢每一次的相遇和相逢,感谢在读文章的你。

下一站,会更好。

纽约直升机 | 左:中央公园 | 右:自由女神

小齐

2021 年 7 月 19 日于纽约

浏览 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