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的“三张面孔”
共 3342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1-17 23:49
“有XX公司员工在脉脉上爆料……” 一次次热点事件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字眼,也将脉脉这家公司不断推向风口浪尖。
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脉脉公司本身却异常低调,直到今年10月,脉脉“悄悄”度过了自己的8岁生日。
与此同时,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是一直堪称脉脉最大竞争对手的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中国关闭用户原创内容发布与互动功能。这一系列的信息都引起了我对脉脉越来越强的好奇心,于是与脉脉CEO林凡有了一次深度对话。
揭开各种所谓爆料的迷雾,我发现的是脉脉的“三张面孔”。
不是职场社交,而是职场社区
“我们不是职场社交,而是职场社区。” 林凡的第一句话,首先是这样的澄清。
这一点令人不解,曾几何时,脉脉对外一直宣称的,都是“中国最大的实名职场社交平台”。为什么要对定位进行改变?只有一个字之差的职场社交和职场社区到底有何差异?
林凡一语道破:“社交的本质是人,社区的本质是内容”。之所以从社交转向社区,首先来自于自身发展的教训。林凡透露,脉脉在2017年和2018年有一个特别高速的成长,当时涌进来很多用户,但是后来他发现,非互联网用户的活跃与留存情况并不好。
而且,对LinkedIn的研究也促使林凡去思考中美职场环境的差异。为什么领英在美国的职场社交做得很好,但是在中国却水土不服?首先是两国的文化差异。美国的CEO大多是职业经理人,需要跳槽,所以会特别注重在LinkedIn上经营自己的职业形象,这也带动了公司中层这样做。而中国的CEO多是创业者,他们唯一的想法是如何把公司做得更好,而不是过几年换一份工作。他们不会去职场社交平台去经营自己的职业形象和个人品牌,顶层的想法和行动会层层传导到高管、中层和基层员工,会让他们在职场社交平台上公开表达时有很多顾虑。
而且,在中国,微信太过强大了。美国不同社交平台定位不同,比如在Facebook上很少会有人谈论工作,微信则不然,拉一个群讨论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一切都提升了在中国做职场社交的难度。
相反,做职场社区,在中国有很深的土壤,从当年的BBS到现在的知乎、微博、B站都发展得如火如荼。相比这些平台,脉脉做社区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有真实身份背书。“脉脉上一个真实的阿里员工说阿里P8的收入,比起其他平台上的普通网友来肯定更加可信。”林凡举例说。
找到了战略方向,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就像林凡在湖畔大学上那个著名的分享《我用10个亿“买”来的教训》中所说,“战略、人事、运营之间是互相关联和互相咬合的”,只有将他们协同起来,才能真正打开局面。
脉脉从职场社交到职场社区的转变就是这样,战略明晰,紧跟着就是找人,最后是做好运营,要想把公司运作好,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个因素,而是三位一体的去思考问题。林凡透露,为了做好社区,他们几乎把能找到的国内知名社区的运营人员都聊了一遍。在运营过程中,脉脉的产品机制、内容品类等都在逐渐的迭代和调整。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提升社区在专业内容上的分享和讨论。
“新经济领域,月活增加50%,其中教育行业增长200%, 新能源汽车增长100%, 审计增长80%。” 林凡在脉脉8周年的讲话中发布的数字可以清晰地看到脉脉正在成功“破圈”,进入到更多行业,成为一个通用的职场社区。
负面爆料地还是新商业文明推动者?
提到脉脉,“职言”里面的各种负面爆料是绕不开的话题,这让脉脉名声大噪,获得了不小的流量,同时也给脉脉带来了麻烦,很多互联网大厂的高管不断找上门来,也有很多公司会因平台上的负面消息发起诉讼。
为什么脉脉要做“职言”,就是为了流量吗?林凡给了否定的回答,他透露,负面爆料的内容在脉脉整体内容里占比不到5%,脉脉之所以顶着很大的压力做这个产品,目的还是因为符合脉脉的使命, “我们希望通过推动员工与公司平等交流,帮助每个人在职场里更好地发展。”
林凡用大众点评来举例:在没有大众点评的时候,你去一个饭馆吃饭,如果遇到问题,没有很好的投诉和沟通渠道,饭馆也不会重视问题,但是有了大众点评,你遇到问题可以在上面打分、评论,促使饭馆去解决问题,由此就通过沟通,推动饭馆去提升服务。
是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脉脉有点像“职场领域的大众点评”,为员工和企业之间构建起一个平等沟通的平台。在脉脉,这样的沟通分为很多不同的层次:既有点对点,也有“同事圈”这样的点对面,和“职言”这样的点对更大的面。明智的公司,会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激化。
林凡认为,之所以最近这两年员工和公司之间频繁爆发冲突,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员工代际的变化。一方面,中国正在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走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员工在公司中越来越强调公平;另一方面,是Z世代进入职场后,他们更强调自我身份的彰显,参与、甚至是主导控制权,这也造成了代际冲突增加。
在这种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商业文明在重塑,尽早改变的公司无疑将能在新商业文明中实现领先。可以说,脉脉作为员工和公司平等沟通平台,是顺应了这种大势,这也让其成为“新商业文明的推动者”。
“在阿里女员工维权事件的同时,还有一家公司出了类似事情,但是这家公司的HR负责人第一时间看到了脉脉同事圈的讨论,及时地进行了调查和解决,没有在外面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林凡表示。
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是公司对待员工提出问题的正确姿势。同样,利用脉脉与员工平等沟通、解决问题,而非找脉脉删帖,这也是公司在新环境下与员工之间沟通的正确姿势。
商业化的新领地:企业的战略雷达
脉脉发展8年,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轨迹,这从其商业化路径可见一斑。
比如,脉脉重要的一个商业化路径是招聘,但是它却与智联招聘等传统招聘网站有很大差异。在传统招聘网站,是流量生意,对于初级人才求职招聘可能好用,但是对于中高端人才却不一定有效。而脉脉是挖猎模式,中高端人才是“被动求职”,对他们来说,找上门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对于HR来说,可以通过职场社区更好地锁定人才。
例如,脉脉有一个“人才银行”,借助底层完善的大数据体系和先进的算法架构,通过人才&企业画像、关系图谱、行为协同、行业洞察的综合手段可以让企业先人一步发现人才。据了解,一个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使用脉脉的人才银行建立了动态人才库,比猎头更早地洞察了高端人选的意向,成功招到年薪300多万的产品高管,节省了数十万的猎头费,精准触达了高质高潜人才。
脉脉的独特性,还让其有一些可能意想不到的价值。脉脉会定期发布行业人才流动趋势报告。通过人才趋势分析,企业可以更清楚未来潜在的战略机会在什么领域,帮助企业制定人才战略和人才招聘策略。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招聘业务上连接了718万职场人的脉脉,又像是“企业制定战略的雷达”。
展望未来,脉脉的路正在越走越宽:比如,林凡透露,脉脉未来将加强职业发展成长领域的拓展,通过连接更多的专业机构,为职场人提供职业成长的帮助。而脉脉的专家网络业务也增长迅速,其一头连接专业顾问,一头连接企业,为企业提供不同领域的咨询服务。
“很早我就知道脉脉不会是一家Lucky的公司,我们不会站在风口上,我们选择站在正确的趋势上。”林凡在脉脉8周年讲话中这样说。
是的,脉脉8年,磕磕绊绊,发展得也并不像有的公司那样快,但是却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成为连接无数职场人,提供有用、有料、有归属感的职场社区;成为普通职场人与公司平等沟通的平台,做新商业文明的推动者;与普通职场人以及公司共成长,成为长期价值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