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极客时间录课的故事(四):学习产生惰性是一种正常现象

共 1641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3-01 23:42

这是《我在极客时间录课的故事》系列内容第4篇,课程可以单击原文链接查看。

「持之以恒」看起来只是一句口号,因为我们都明白,做任何事情如果可以持之以恒的话,都可以成功。

难就难在一般人都难以持之以恒,而我们大多数人又都是普通人。不能坚持的原因,不一定就是意志和信念不坚定,可能还有客观上的原因,例如有本职工作要忙,遇到问题被卡住了很痛苦、无法继续等。

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我们人类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困难:

  1. 遇到困难无人解答、无法前进,这是外在的客观困难

  2. 不能得到及时反馈、热情难以为继,这里内在的主观困难

学习遇到困难怎么办?

先说第一个问题,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问同学、问老师,讨论+请教就可以把困难拿下。因为这样的困难往往并不是真正的困难,有时候只是自己观念认知不到,眼睛被蒙蔽了,才没有看到解决方法。

具体到《微信小程序全栈开发实战》这门课程,可以在课程的留言区问我;也可以把问题留下来,在我直播的代码直接把代码链接发给我,我在你的代码基础上查找问题,尝试将之解决。为什么要提供第二种方法呢?因为有些问题就是工程实践性比较强的,读者难以描述,解答者也难以领会,代码最直接;此处,采用直播的方式,即惠及更多读者,又锻炼作者本人。

现场查找bug,解决疑难,这对作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我想试一试。

学习产生惰性是一种正常现象

再说第二个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怎么办。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单纯是一个主观行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看作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不应该简单归因于学生懒惰、不上进、意志不坚定等主观因素。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反馈,学习者很容易迷失方向、丧失学习动力。所有编程初学者基本都有这样的困惑,这也是最近又接到的一位读者的提问,大意是这样的:

学员没接触过编程,之前做的是编程以外的其它工作(与互联网或电脑有关,但不涉及编程),目前因工作需要,准备学习一下编程,学之前需要准备学习哪些内容呢?

我的回答是:不要准备,在实践中学习,有问题就问。

从线下学校课堂的实践总结来看,从一门有及时反馈的、简单的、系统化的、相对独立的技术入门学习编程,会坚持得更久,更容易成功。这样的技术以前是Flash,现在是微信小程序。

有人会说,对于新手来说,像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模式等等,这些都需要准备。其实都可以先不准备。如果将这些东西都准备好了再去学习,学习的热情先被浇灭了。特别像算法这样的大部头,它们的作用对新手来讲,要么扼杀学习热情,要么将学员推进培训机构。

这门《微信小程序全栈开发实战》课程,因为当初定位在中级偏上程序员,所以对初级读者会有一些难度。但只要坚持把每节课作者敲过的代码都敲一遍,学过179节课,一定会大有收获。有时候有点困难,反而达成后更有成就感。

这门课最大的缺点就是我录的时间太长了,整整48小时,179节课,比一般其它课程多了一倍。课程节数太多,需要长期坚持学习,这对学习者是一个挑战。如何坚持?就是上面我提到的,有问题就问+坚持在反馈中实践。

具体反馈指什么呢?

最后补充一下,上面提到的反馈指什么?

指我们能够看到的、听到的现实表象,例如在终端里敲一下指令,成功了,写一段新功能的代码,编译通过了等等,这些都是正向反馈。还有,同学学习遇到困难,找你请教或讨论,你帮他解决了,这种输出式巩固所学的副产品——来自同学的感谢,也是正向反馈。

编程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做事情,微信小程序这门技术本身是相对独立的、语法简单的,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个前端技术,它有丰富的表现力,一个按钮、一个图像、一段文本,这些都能给读者带来最直观的感受。而我们人类的大脑就需要这样接地气的反馈。如果学习一门语言,只能在终端里看到文本结果,有时候还只是黑白的,这会大大降低学员对反馈的满足感。

我讲明白没有,欢迎关注公众号「程序员LIYI」留言提问。

2021年2月23日



小程序从0到1:微信全栈工程师一本通一本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小程序开发技术的书籍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