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名城保护,绘就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画卷
2023年上半年,广州各大旅游景点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1亿人次,同比增长58.2%,实现文旅消费总额1357亿元,这其中到广州老城区进行Citywalk成为旅游热门,千年商都人头攒动,笙歌鼎沸好不热闹。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广州的,除了地道好味的广府美食,还有这座古城源远流长的文化韵味。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坐拥20.39平方公里历史城区、26片历史文化街区、1+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28处历史建筑、3802处文物保护单位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建成有完善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名录,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陈家祠、圣心堂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传承的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8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州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作为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正在不断提升名城治理能力,不断倡导历史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努力走出一条“老城市新活力”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推进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广州市规划院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转变,通过数字化的行政管理和公众宣传两个抓手,构建起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数字档案新底板、信息管理新手段和活化共享新格局。
建设历史文化资源数字档案库,统一名城保护新底板
近40年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成果汇集了自清朝以来近40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历史城区古地图、影像图,展现历史文脉变迁,实现了BIM模型、三维模型、全景影像、点云、保护规划图则等多源数据一体化管理。
图 7 “名城+物联感知”新模式
建设共治共保共享机制,塑造名城发展新格局
蹄疾步稳,方能远行。跨越时间长河、走过40余年的名城保护之路,广州市规划院还将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价值,持续扩大数字化成果服务范围,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服务于更广大历史文化遗产的实际使用者、建设者、运营者,使已有数字化成果的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化,推动全社会共治共保历史文化,共享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技术交流联系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张秀英 18620998822
《精读》
点击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