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开“烂尾车”?
共 4537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4-04-01 09:30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 编辑丨伊页
2023 年 是本土 汽车业沸腾而高调的一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我国全年汽车总销量30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超过900万辆。
更亮眼的是速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第1辆到第1000万辆,用了27年;而从第1000万辆到突破2000万辆,仅用了17个月。
销量方面基本皆大欢喜,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大部分都收获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涨幅。
但是车市的狂飙,也掩盖不住威马、天际等昔日明星的相继暴雷。 更 不 容忽视的是, 利润不断下滑,车型快速迭代,经销商、车险商合作不畅,也是汽车业过去两年的现实。
2024年初,高合、阿维塔等车企裁员、停工停产的传闻不断;4S店经销商广东永奥暴雷,消费者无法提车;小鹏汽车部分车型无法投保等等风波,让消费者还是嗅到了危险气息。已付款的车甚至已到手的车,居然有买房般的烂尾风险。
那么从历史看未 来,新造车的根基不稳是否会在内卷的 2024 暴露出更多问题?加速洗牌的格局下, “ 烂尾车 ” 会成常态 现象 吗?
01
新造车“烂尾”,技术是原罪?
2023年初,天际汽车陷入停工停产的困境,随后出现售前售后停摆、匆忙撤店等问题。不少天际车主还保持乐观,“车没问题,就担心售后”。到了下半年,威马汽车突然传出破产重组的噩耗,随后“车机变砖”、“售后关门”等消息频出。
一些小众新能源车品牌出现问题,在时代的浪潮下,并不会给它们解释的机会,也阻挡不了大势。但从2024年开始,事情变得有些不太一样。
开年第一天,一则关于高合汽车“停工停产”的传闻不胫而走,内容称“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做好起诉准备工作。”官方立马在次日回应称,公司运营一切正常,研发、生产、营销、交付等各项工作正常推进。
不过,终端销量不会说谎。数据显示,高合汽车2023年交付量约为8681辆。自身无法造血,只好依赖外部的输血。高合最近的一则融资信息是去年6月与沙特投资部签署的一笔达56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但融资似乎迟迟未落地,高合汽车因此不得不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外界质疑,高合车主更是心惊胆颤祈祷破产晚点到来。
另一家明星新势力小鹏汽车被拒绝投保的事件,发酵之下更引人关注。官方后续回应表示,“接到过部分车主反映,说在外面购买不了保险,或是续保一些费用比较贵的情况,所以找我们安排对应的专员,去进行跟进续保的这些事情”。
但「科技新知」在询问多位小鹏车主后得到了较为悲观的说法。“小鹏官方平台上对接的有一些保险公司,如果你头一年出险次数过多,可能会被个别保险公司拒保商业险,我第二年续保就经历过这个情况。”一名来自广东的小鹏G3车主表示。
“我的小鹏G3是2019年提车,是小鹏第一款车型,这个老款型号G3已经停产。”郑州一位小鹏G3车主称,“因为我有出过商业险理赔,期间确实遇到有个别保险公司拒保商业险。”
事实上,包括比亚迪、特斯拉在内的头部新能源车企,也都有被拒绝投保或者上涨保费的例子。而保险公司方面给出的解释也很直接——保新能源车,不赚钱。
除了昂贵的电池包,越来越多的精密配件也成了保险公司的心头大患。此前有小鹏P5车主晒出其维修清单,激光雷达单颗配件价格为8916元,算上工时达到9000多元。而刚刚上市的问界M9,业内人士爆料其搭载的智慧投影大灯整套价格达到2.8万元。
一体化压铸是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新技术,将原本几十个车身零部件压铸成一个整体,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可一旦发生事故压铸零件变形,就要面临高昂的维修费用。此前就发生过特斯拉Model Y车尾受损,维修费用高达11万元的案例。
不能否认的是,新能源车被拒投保和保费上涨正在成为普遍现象,而买得起用不起,甚至不能投保,则成了“烂尾车”诞生的原因之一。
除了 售后 服务还未 健全 完善的新 势力 ,传统车企 “ 烂尾 ” 的概率也在变 高 。
02
传统车企,急中易出错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有两个主流方式,一是找有技术的公司合作造车,例如长安阿维塔,有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加持,含着金汤匙出生;二是推出独立品牌,如长城的欧拉、魏牌,吉利的极氪等。
两种方式都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做拓展,保住基本盘再去发展新能源,与比亚迪度全面All in不同,这种发展路径也使得车企始终有后路可退。
没有釜底抽薪之势,又着急被突然掉队,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背满了包袱。
拿魏牌举例,虽然据官网信息显示当前共有4款车型在售,即拿铁、摩卡、蓝山、高山,但「科技新知」了解过郑州的几家魏牌经销店,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能凑齐这“4杯咖啡”。有的4S店内只销售摩卡、蓝山、高山三款高端产品,有的经销商只有在售两款摩卡、蓝山车型。
一位销售透露:“当前除了早已停产的玛奇朵外,拿铁也已经停产,其他店就算还有拿铁,也都是库存车,而摩卡的车源也相对有限,目前在售的两驱车型也面临停产,厂家后续会出四驱车型,届时再考虑进车。”
过去几年内,魏牌已经有包括VV5、VV6、VV7、玛奇朵在内的四款车型停产,售期最长的VV7卖了4年零两个月,最短的玛奇朵只卖了14个月。就连此前大火的MPV车型蓝山,也不时有停产传闻。
可以肯定的是,厂家、经销商的“减法”,并不是因为产品到了该换代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实在卖不动了。
而后续影响只会让品牌在终端市场愈发乏力,在极具爆款潜质的新车登场之前,大有可能陷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销量下跌、经销商信心受挫、市场开拓不力、终端销量继续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主流车企的利润,继续下滑者居多。无论上汽还是广汽,都在价格战中掉了不少羽毛。虽不至于突然“烂尾”,但频繁地震的人事变动以及轰轰烈烈的裁员,难免会误伤到一些产品。
即便是BBA这样的品牌,像宝马i3、奥迪Q2L e-tron、奔驰EQA等低价甩卖的油改电车型,大概率会在自家纯电平台大展宏图之际被扫进垃圾堆。
快速迭代、停产,买 到的车主说好听点叫 “ 限量版 ” ,亦可以理解为 “ 烂尾车 ” 。 车卖 得 少,意味着产品在后市场上难被重视,保值率、售后维修、原厂配件 更换等等 都是问题。车企走下坡路,导火索和结果可能各有不同,但最后买单的 只能 是车主。
03
“烂尾车”大年将至
2024年是公认的新能源淘汰加速之年。淘汰的越多,嫁接到消费者层面的风险,也就越多。以往淘汰的还以车企为主,今年则格外需要注意经销商的状态。
1997年成立的广东永奥,在全国范围内有40多家知名品牌的4S汽车专营店,代理品牌涉及本田、奥迪、大众、奔驰、宝马、沃尔沃、问界等,并且曾经拿下“国内百强经销商”的称号。
毫无预兆的暴雷,表现为80多家门店突发面临破产清算风险,未交车、未购买购置税上牌的车辆不在少数。对于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厦倾颓的悲剧。
实际上,广东永奥或是国内传统汽车经销商经营承压的缩影之一。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返,经销商的生存困境已逐步显现,2022年退网4S店的数量达到1757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有4家经销商退网。
据汽车流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称,到去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的比例达到50.3%,持平比例为14.5%,亏损比例在近五年里首次超过半数。
究其原因,2023年的车市价格战中,经销商以价换量承压巨大,压缩了利润空间。《报告》显示,2023上半年经销商新车销售毛利率大幅下滑。从利润结构看,新车销售利润占比由2022年底的19.7%大幅下滑至4.9%。
此外,有业内人士透露称,厂家返利、补贴、奖励等是传统经销商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而流通协会调查显示,仅有37.4%的经销商完成全年任务,且仍有23.2%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不足70%。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经销商将在这部分收入方面损失重大。
短期难以改变的大趋势下,经销商成了车企和车主之间那颗不定时的暗雷。而追究一切的源头,还是在于车企的亏损。
2023年每个季度造车新势力的财报出来后,外界都在替蔚来计算亏损额: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150亿、造车以来累计亏损600多亿,这个不断增长的数字也不断刷新着中国造车的门槛。
小鹏汽车2023年前三季合计亏损90.28 亿元,到了年底官方再次宣布产品降价;唯一一家去年销量下滑的哪吒汽车,过去三年已累计亏了超100亿。按照消费习惯,车企们普遍会在第四季度冲量,销量和收入也会创下年度新高。但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板块基本面亏损已是定局。
造车未成先失血成了常态,也为大厦倾倒埋下了隐患。
传统车企曾天真地以为,实现油电同价将是自家电动车在市场大杀四方的拐点。但事实是,价格战导致油电同价的节点快速略过,直接变成电车比油车还便宜,造成如今卖一辆亏一辆的局面。
华为的余承东也说,智界S7每卖出一辆就亏损一辆;大众ID.3降价后销量涨势立竿见影,但也承认卖车并不挣钱。车企不挣钱,压力自然往下传导,广东永奥不会是个例,更不会是最后一例。
整个汽车行业,供应商、主机厂、经销商、售后保险等,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个不挣钱的链条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供应商断货、经销商暴雷、保险公司拒保,都是一次次警钟。汽车企业如果想要避免“断链”危机,必须尽快找到盈利模式的突破口。
价格战打了一年又一年,从上汽、东风、广汽等 龙头 的年度账单来看,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更不必说靠资本市场生存的新 势力 们。 加速 繁荣的代价,就是 2024 年 的 洗牌和淘汰 只会 更激烈, 只有被出清 的 “ 烂尾车 ” 足够 多,市场才能迎来真正的成熟和平稳。
/ THE END /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