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专访丨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袁昱博士、盛景嘉成管理合伙人王湘云:携手共建中国元宇宙产业生态链接全球的桥梁
共 8369字,需浏览 17分钟
·
2022-06-18 09:04
元宇宙该如何被理解?它当前处于何种阶段?人类社会实现终极的元宇宙还需要多久?它究竟是资本泡沫还是确定性的未来趋势?
全文7272字,阅读约需16分钟
文|亿欧
编辑 | 出新
题图 | unsplash
【访谈嘉宾简介】
袁昱博士,IEEE候任董事(Director-Elect, IEEE Board of Directors)兼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President-Elect, IEEE Standards Association)
在IEEE 2021年度选举中,袁博士成功当选IEEE董事(IEEE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董事)和IEEE标准协会主席(IEEE标准协会历史上第一位非美国籍的主席)。袁博士目前还兼任IEEE董事会战略与协调委员会委员、IEEE技术理事会标准指导委员会委员、IEEE消费技术协会董事、IEEE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标准委员会主席。
王湘云,盛景嘉成基金管理合伙人,主管盛景产业互联网和企业服务/SaaS赛道,以及盛景海外母基金(美国/以色列)的投资,并代表发起股东盛景参与元创盛景公司的关键性决策。
自Roblox上市成为 “元宇宙第一股”, Facebook更名Meta,all in元宇宙点燃市场以来,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已经持续到了第二个年头。
然而,尽管这一概念早在1992年就被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在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且破圈一年多以来,引发了各界的狂热探讨,但截至目前其仍然是个混沌的概念,众说纷纭。
那么除了抽象的概念,元宇宙该如何被理解?它当前处于何种阶段?人类社会实现终极的元宇宙还需要多久?它究竟是资本泡沫还是确定性的未来趋势?它与我国“3060”双碳目标是否冲突?会以何种方式赋能实体产业经济…
怀着这些疑问,亿欧近日有幸访问IEEE标准协会候任主席袁昱博士、元创盛景合伙人王湘云,试图得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有删改)
亿欧:当前关于“元宇宙”的讨论和关注度非常高,除了抽象的概念,您心中是如何理解元宇宙的?
袁昱:首先元宇宙它本身不是一个新词,它是最近火起来的一个概念,基础还是VR/AR/XR这些我们若干年前就在研究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名词没有将未来世界的一个核心或者亮点凸显出来。而元宇宙这个术语却激发了大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给大众描绘了一个持久存在的数字化的世界,或是现实世界叠加虚拟世界的概念。
在之前研究VR/AR/XR的基础上,我自己对元宇宙定义的核心要素是持久存在,而非每次登录后都需重置的一次性体验,包括说大家建立社交关系,创造新的内容,有留存才有意义。所以我认为持久存在是关键。
而基于我的观察,当前对于元宇宙的认识,国内国外同样都是众说纷纭,各持己见,根据出身和立场基本可以归纳为“四个流派”:
第一个流派我把它称为 XR 派,主要包括VR/AR/XR、以及游戏和3D虚拟世界的从业者。这一流派目前是主流,像Meta、微软、英伟达、腾讯这些公司均可划入这一派,其业务To C 与To B兼顾,To C稍多一些。我个人也比较偏向于这一派。
第二个流派可归纳为数字孪生派。像从事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相关企业,业务主要To B。技术维度上,我觉得这一派和 XR 派可以统一,有很多共通共融之处。以上是最主流的两个流派。
第三个流派是人工智能派,是做人工智能出身、或者从人工智能角度切入元宇宙的。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种普适的支撑技术,应用广泛。在元宇宙的技术版图中,这一派主要做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人。也可以称之为虚拟人派,To C 和 To B 的应用都有。
最后一派就是NFT 派,相对鱼龙混杂。如果NFT是在一个相对持久存在的虚拟世界里的数字造物,确实也符合我对元宇宙的定义。但现在把单独的一张图片或者一个3D模型也贴上元宇宙的标签,就属于蹭热点了。我承认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系统和web3的理念,包括NFT 的理念,对于元宇宙的开放发展是有帮助的,但对于炒作的行为我们要特别小心。
王湘云:我认为元宇宙是一个划时代的概念。和互联网和其他技术概念相比,其核心差别在于量级上的差别。或许在过去元宇宙涉及的相关技术已经存在点状的应用,但元宇宙将所有物体、人、载体都融合在了一个空间里,形成高频、细颗粒度的互动和交互。
对于这样一个宏大的概念,无论在技术、产业应用、消费应用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需要统一对这个概念的认知,主动去整合资源,推动愿景。我认为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亿欧:您认为目前元宇宙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人类距离进入真正的元宇宙世界还有多久?
袁昱:对于这个问题我强调两点,第一,我认为元宇宙是长期的愿景,我们还差的很远,离《头号玩家》、《黑客帝国》这些科幻片里描述的场景也差得很远;第二,元宇宙是技术的集大成,在建设元宇宙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现有和新兴的技术去进行新的组合、新的应用、新的场景,相信这个过程会是不断收获的过程。
比如元宇宙的人机交互,我举一个喝啤酒的例子。现在有些XR的从业者认为我们可以在VR当中模拟喝啤酒,甚至可以实现模拟的嗅觉和味觉。但我们喝完酒之后感到的兴奋,也就是酒精刺激身体产生多巴胺而带来的愉悦感受,是无法仅靠外部感官的模拟输入实现的,更不必说当前我们在还原嗅觉和味觉的技术上都还差得很远。
另一个例子就是游泳,在虚拟世界中模拟水的难度很大。模拟水的流体力学需要能够在虚拟世界里去符合它的物理规律,能够自洽地去改变水的形态,同时涉及身体进入水的感觉,这是目前可穿戴设备远远不能达到的。
这两个例子对应我所预测的元宇宙发展路线上的两大技术挑战:一个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进一步的提升,最终必然会涉及脑机接口方面的突破,直接通过脑电向意识进行输入才能够实现《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愿景。但可读可写的脑机接口本身是一个重大挑战,它的实现可能比较久远,我认为至少需要 10 到 15 年。
第二个挑战即是游泳这个例子。我们什么时候对水的模拟能做到不仅是看到水波荡漾,还能真正模拟到水分子这个级别,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如今我们所见到的虚拟世界,用户可搭建的虚拟物品颗粒度较粗,最多只能细分到砖块、零件这样的粒度。但随着算力、模型等一系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相信虚拟物品的粒度会越来越精细、逼真。这方面我认为可能会在三到五年的时间里有大的突破。
但回过头来讲,尽管距离实现元宇宙的最终愿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取得的进展是可以立刻在 To B、To C 等领域应用的。并不是说我们需要坐十几年的冷板凳,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一边耕耘一边收获。
王湘云:我认为我们距离元宇宙全面的、深度的应用还有相当的路程和距离,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互联网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如今对每个产业进行深度渗透,是一个长达 30 年的过程。
对于元宇宙的发展,我认为它比互联网30年的发展周期还会更长。但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它都会有阶段的迭代,从局部到整体,从短暂到永续,从粗颗粒度到细颗粒度,从小规模交互到大规模交互。如果说实现元宇宙的全域性应用是目标,我认为我们可以规划未来十年在元宇宙赛道上我们需要取得什么成果,在十年周期的末端,我们可能又会对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这个理解,制定更加现实的发展规划。
亿欧:您认为元宇宙的实现必然是高能耗的吗?能源供应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袁昱:数字化和碳中和是政府和市场关注的两大主题,这两者相辅相成。回归到元宇宙作为数字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目前的核心方向,是绕不过碳中和这个话题的。
所以像挖矿这种耗能的行为肯定是不被鼓励的。但元宇宙作为基础设施本身确实会消耗相当大的算力。从技术的角度,我认为为了支撑一个大规模多人实时在线,同时非常精细粒度的元宇宙环境,在算力方面,我们需要低功耗的芯片等,从ICT技术方面做优化,既可以做到高性能,又同样尽可能做到低功耗;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从全局的视角来看待碳中和,如果单看元宇宙本身,我们很多事情都在元宇宙里实现,那它可能是比我们没有元宇宙这种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能耗要更高。比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频繁使用手机所增加的能耗肯定远超过以前只有 PC的时代。
但如果从整体上看,因为很多事情能够以元宇宙的方式去做,会在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节能,所以我相信元宇宙对于人类社会整体的能耗最终可以实现降低的效果,而不是增加。
王湘云:我们元创盛景恰好与全球元宇宙大咖在本次即将发布的元宇宙全景及展望系列报告之“全球大咖论元宇宙”报告中,共同探讨了元宇宙相关的 ESG 问题。元宇宙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服务于产业将带来效率的提高。比如说做虚拟世界里的仿真实验就比现实世界中做实验更低碳,减少损耗;又譬如线上会议,可以降低线下聚集会议所产生的能耗。
所以这也是我们初期希望重点关注元宇宙在产业或工业领域应用的原因,通过降排节能,提高生产率,无论是客户、服务提供方、产品提供方都能够从中获得产业性收益,促使元宇宙产业健康发展。
亿欧:现在国际上是否有评价元宇宙相关企业ESG行为的标准?
袁昱:从ESG的角度来说,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体系去评价判定元宇宙相关企业行为整体减少多少碳排放,但现在很多企业把线下的事情挪到线上去做,包括在线培训、协同工作、线上会议、仿真测试,从环境和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讲,都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同时我们也在筹备成立全球开放元宇宙联盟。它的重要职能就是制定元宇宙相关标准。很显然的是,产业端首先应达成共识,然后制定成标准。包括元宇宙的不同分类、成熟度,大家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值。就比如自动驾驶,大家都对号入座,说我们做的是 level 3、level 4一样,是SAE的J3016标准。那么元宇宙我们也认为它需要有相关的标准。
那么从元宇宙增效、降本、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应建立相对应的标准体系。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全球开放元宇宙联盟,通过IEEE这样的全球最大的专业组织,对元宇宙相关产业有一个健康的促进作用。
王湘云:我也认为在元宇宙能耗减排,给产业所带来的升级这一层面应制定相关的标准。那应该用什么样指数来进行计算和分析?我认为很值得研究。
有了这样的指数和评价标准,对于采用元宇宙技术或服务的客户来说,就能够更好地去判断它所带来的业务层面的改善,譬如说效率提高、能耗减少、成本降低等等。特别是能耗的减少,未来可以换算成经济性的指标。
这样一来,大家可以更好的,对元宇宙技术、服务的应用做出商业化的决策。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必须进一步思考或研究的方向。
而袁博士作为新当选的IEEE国际标准协会的主席,成立全球元宇宙联盟、推动元宇宙相关国际标准制定等等都在他规划的工作范围内。我们元创盛景也希望服务我们中国的这些企业和产业生态,能够以最短的距离去和国际生态对接,和国际标准对接,共享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
亿欧:从产业发展角度看,您认为元宇宙对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将优先赋能哪些产业?
袁昱: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把To C 和 To B 分开来看。
从 To C 来讲,首当其冲的就是娱乐传媒产业,包括文创、教育等等。这些产业的元宇宙化是指更多的事情能够通过虚拟或者虚实结合的增强数字化空间来进行。大众已经多多少少有所体会。
To B的角度,我觉得医疗、制造这两个产业是比较显著的。尤其在制造环节,比如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测试,绝大部分不是在真实道路上而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这已经成为产业的共识,可以节省不止一个数量级的成本。
同样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孪生工厂。通过数字孪生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益化管理,提前规避生产风险。包括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以及在实操中远程对员工进行指导等等。
王湘云: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因为无论是服务也好,产业也好,投资也好,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元宇宙在什么样的场景里能够尽快的落地和推广,这关乎到很多企业的商业决策、投资决策、产品研发和创新决策等等。
除了袁博士提到的这些产业之外,我认为元宇宙在艺术创造、建筑设计,电子商务、会展的展现等层面都可以带来进一步的迭代和升级,甚至未来我们可以把To B的销售也结合到元宇宙工具中。至于哪个产业被渗透的更快,得到大范围普及和应用,我们也在保持关注。
亿欧: 您认为未来元宇宙中是否会“代码即法律”?现实世界的规则会延伸至虚拟世界中吗?
袁昱:这是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首先我认为元宇宙的形态不是单一的,我相信未来会有多个元宇宙形态出现,不会整个人类只拥有一个大一统的元宇宙。不同的元宇宙提供不同的体验,它是与现实世界相独立的虚拟世界、还是和现实世界配套的孪生体世界、还是跟现实世界相辅相成相容的拓展世界,后续我们都会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界定。
而在元宇宙中人的关系,我的观点倾向保守。我认为人类社会积累的关系、经验并不会因为元宇宙而颠覆。对于“代码即法律”,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代码是否有bug本身就是一个没有解的问题。所以如果把代码认定为法律,那么如果代码有bug,该怎么办?
所以尽管我也认可有些事情可以靠智能合约、代码自动化去解决,但一定不能把人从这个循环中去掉。我认为人与代码混合的一种治理方式才是更好的方式。
至于现在很多人说的,去中心化的治理包括DAO这样的组织是更好的形态,我觉得也不见得。比如说像区块链所谓的权益证明一样,如果在去中心化的组织中,谁入股持有的资产越多,谁的话语权更大,就变成了谁更有钱,就更有治理权,这显然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理想形态。
所以我认为在元宇宙中人和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社会是怎么样的治理关系,这仍待讨论。但我相信它不会是一个完全的颠覆,而人类社会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共识,在元宇宙中,它的价值是会延续的。
亿欧:我国元宇宙产业发展条件和监管相对于国外来说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元宇宙产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特点?发展优势在哪里?
袁昱:首先,对于一些人将元宇宙与Web3或NFT混为一谈,或过于强调NFT、区块链在元宇宙中的作用这种观点,从个人技术信仰方面,我是不认可的。
我个人更偏向于XR和数字孪生派。在国外,对于NFT的监管相对宽松,从而炒作、诈骗等乱象也比较严重,我反而认为国内比较严格的监管环境更有利于元宇宙主流流派的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元宇宙产业的重要优势之一。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屏蔽、抑制一些对元宇宙并不是核心主流的技术方向。
从数据的层面来说,它是元宇宙中重要的生产要素。根据之前的归纳,我总结了元宇宙两类半的核心技术,即感知与交互、持久存在的虚拟世界(“持久计算”)、区块链与数字资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认为是普适性的底层支撑技术,即算力、通信、存储、智能、数据。基于咱们国家巨大的人口基数,或者说有这么规模庞大的市场做支撑,数据层面我们是有先天优势的。
亿欧:元创盛景元宇宙产业创新生态的布局是怎样的?以及有哪些未来规划?
王湘云:我们元创盛景首先要成为中国元宇宙生态跟全球元宇宙生态进行连接和合作的桥梁。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使命。元宇宙无论从它的底层技术,还是未来的全球化链接的标准来说,它必然不能是孤立的,且应该是共享的。
而元宇宙作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新课题,就更加凸显了和全球顶尖生态人才和资源进行互动的重要性。尤其是说我们刚才谈到的标准问题,如果说之前中国企业,无论是PC 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是在被动接受全球相对比较成熟或先进技术的引入,尤其在产业初期,都是国外优先发展,然后移植到国内,所谓“Copy to China”。在元宇宙领域,我们已经具备相当基础,尤其在互联网领域,中国产业也在跟全球进行同步,甚至在局部还会具有一定的引导和示范效应。
我认为,在元宇宙产业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和全球进行互动,我们也已经有了更多的基础去和全球进行互动和交流。元创盛景服务的对象不仅是企业,也包括科研机构、地方政府等。地方政府因为需要对元宇宙产业进行引导和规划,势必需要专业咨询服务。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全球化专家,那么在各个领域的专家依托这样的链接便可以组成一个专家库,既有技术的专家,也有产业的专家。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使命。那在这一使命的引导下,我们会继续拆分很多维度的一些具体工作。
比如说我们发布一系列研究报告、提供专家智库服务、组织设立产业联盟。不只是联合袁博士牵头成立全球元宇宙开放联盟,同时我们也会积极融入其他联盟,与合作伙伴互相嵌入,互相连接。同时举办大型交流峰会,服务产业集团、上市公司、互联网公司等等。
另外我们也会设立垂直基金来投资早期有技术、有创新能力,但还没有资金实力的元宇宙领域的创新公司,这都是我们会去落地的一些具体服务。就像袁博士谈到元宇宙领域的标准不可或缺,如果能有机会让我们的中国企业更早更快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当中,并把我们的思考和技术创新结合到标准当中,必定会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元宇宙生态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尤其当我们联想到元宇宙未来不仅是30年的机会,它可能是50年以上的产业愿景,那我们今天所做这些工作就更有意义了。我们有幸作为元宇宙时代的原住民,亲身参与到它的创建和初期的发展过程中,我觉得这个对于中国来说极具意义。
【关于元创盛景】
元创盛景由盛景嘉成与IEEE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董事、IEEE标准协会历史上第一位非美国籍主席袁昱博士共同创立,是立足全球服务中国的元宇宙整合赋能平台。围绕元宇宙产业生态发展的共同需求,以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开放、协作、共享为目标,从行业标准、元宇宙平台建设、人才支撑、产业集聚、上市公司元宇宙板块孵化、创新创业、投融资等要素出发,提供产业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造元宇宙产业创新体系,构建完善的元宇宙创新生态。
浪潮之下,未来已来。盛景网联、盛景嘉成携手元创盛景,将于6月15日-17日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大咖等元宇宙领军人物举办3期圆石沙龙特别节目:元宇宙·大咖说,聚焦元宇宙时代最热门话题,围绕元宇宙定义、应用场景、未来展望、ESG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为企业在元宇宙潮流中的发展提供启示。
▼
本文由亿欧原创,申请文章授权请后台回复“转载”,联系相关运营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