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聊前端】强大的DOM(下)

共 6528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2-02-19 21:23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DOM节点、节点关系以及操作节点相关的知识。

那些知识是网页结构存在的基础,基础有了,DOM对网页来说有什么作用,开发者如何加以使用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

状态

什么是状态,当我们通过一个链接打开页面,会有资源请求的过程,资源包括哪些?HTML、CSS、JavaScript,页面相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当资源从服务器获取回来之后,就开始在浏览器窗口展现,这个展现的过程会对应不同状态,正在加载、加载完成,亦或是发生变化,这样的不同时机。

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做想做的事情。

  • DOMContentLoaded事件

这个事件可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和记忆,DOM内容已加载,什么是DOM内容,即HTML文档。所以,DOMContentLoaded事件的触发时机是初始的HTML文档被完全加载和解析完成之后,无需等待样式表、图像和子框架的完全加载。简单示例如下: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DOMContentLoaded',function(){
    console.log('DOMContentLoaded');
});

  • load事件家族

之所以称家族,是因为load有正向、反向的过程和一个中间态。

load:正向,整个页面及所有依赖资源如样式表和图片都已完成加载时,将触发load事件。简单示例如下: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event) => {
  console.log('page is fully loaded');
});

下面这种写法也很常见:

window.onload = (event) => {
  console.log('page is fully loaded');
};

beforeunload:中间态,当浏览器窗口关闭或者刷新时,会触发beforeunload事件。

unload:反向,当文档或一个子资源正在被卸载时, 触发unload事件。

在面试中,会出现询问 DOMContentLoaded 和 load 事件有什么区别,需要注意。

  • readyState

    readyState属性有两个可能的值:

loading,文档正在加载;

complete,文档加载完成。

当文档的 readyState 属性发生改变时,会触发 readystatechange 事件。

实际开发中,最好是把document.readState当成一个指示器,以判断文档是否加载完毕。在这个属性得到广泛支持以前,通常要依赖onload事件处理程序设置一个标记,readState是新的替代方案。

尺寸

我们常常需要获取网页中元素的尺寸,进行不同情况的区分展示,或者响应一些交互动作。下面分类介绍一下:

偏移尺寸

  • offsetHeight,元素在垂直方向上占用的像素尺寸,包括高度、水平滚动条高度(如果可见)和上、下边框的高度。
  • offsetWidth,元素在水平方向上占用的像素尺寸,包括宽度、垂直滚动条宽度(如果可见)和左、右边框的宽度。
  • offsetLeft,元素左边框外侧距离包含元素左边框内侧的像素数。
  • offsetTop,元素上边框外侧距离包含元素上边框内侧的像素数。

这里的偏移,是元素相对于计算的起点所产生的,在网页的坐标体系中,以左上角为基准,所以,offsetLeft 和 offsetTop,代表从元素的边框外侧计算,距离包含元素的像素数。而 offsetWidth 和 offsetHeight 则是在位置基础上的宽高区域延展。

它们都是只读的属性,有什么用途呢?举个典型的例子,一个方块,在一个区域内运动,怎样判断这个方块接触到了边界?接触边界并不会有什么事件发生,此时判断偏移量即可。

客户端尺寸

客户端尺寸只有两个相关属性:clientWidth和clientHeight。

这个值可理解为元素本身所占的宽高,不包含margin、border、滚动条等,只包含内容及padding区域。

元素尺寸——getBoundingClientRect()

上面的内容已经涉及了元素的宽高和位置,这个方法用来干什么的呢?

首先,client 并未涉及位置,而offset所涉及的位置又是相对包含元素的。那么,如果想获取到元素相对于视口的位置该怎么办呢?

浏览器在每个元素上都暴露了getBoundingClientRect()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DOMRect对象,包含6个属性:left、top、right、bottom、height和width。这些属性给出了元素在页面中相对于视口的位置。

如果想知道一个元素相对视口的位置,特别是动态情况下,可以借助此方法获取,然后再结合视口的宽高,元素的宽高,进行下一步的交互或样式变化即可。

滚动尺寸

前面介绍了一个“偏移”,这里的关键词就是“滚动”。

既然是滚动,只有内容超出容器,且允许滚动的时候,它们才有实际意义。

scrollWidth,没有滚动条出现时,元素内容的总宽度。

scrollHeight,没有滚动条出现时,元素内容的总高度。

scrollLeft,内容区左侧隐藏的像素数,设置这个属性可以改变元素的滚动位置。

scrollTop,内容区顶部隐藏的像素数,设置这个属性可以改变元素的滚动位置。

滚动属性和偏移属性还有一大明显不同,即它是可写的。

这个用途就很广了,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判断元素滚动到了什么位置,设置不同的样式表现,常见的是头部固定,或者侧边菜单固定的效果。还可以在用户打开某个特定页面之后直接滚动到某个位置等。

除了设置scroll位置的值之外,还可以使用scrollTo()方法进行滚动,但这脱离了DOM的范围,待后续文章再讨论。

好的,到这里我们已经讨论了滚动相关的话题,但是,都是借助不同元素间的关系以及属性,通过计算判断得来的,还有个更新、更便利的方案。

区域滚动——scrollIntoView()

DOM规范中没有涉及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滚动页面中的某个区域,为填充这方面的缺失,不同浏览器实现了不同的控制滚动的方式,在所有方法中,HTML5选择了标准化scrollIntoView()。

这个方法便利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想将一个id为box的元素滚动到与视口顶部对齐,只需要这样。

'box'>
  此区域滚动

const box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ox')
box.scrollIntoView()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容器要可滚动,且DOM加载完成
2、剩余空间足够滚动到目标位置

就能达到正确的效果。

scrollIntoView()方法存在于所有HTML元素上,具体参数如下:

  • alignToTop,一个布尔值。

    true:窗口滚动后元素的顶部与视口顶部对齐。

    false:窗口滚动后元素的底部与视口底部对齐。

  • scrollIntoViewOptions,一个选项对象。

    behavior:定义过渡动画,可取的值为"smooth"和"auto",默认为"auto"。

    block:定义垂直方向的对齐,可取的值为"start"、"center"、"end"和"nearest",默认为"start"。

    inline:定义水平方向的对齐,可取的值为"start"、"center"、"end"和"nearest",默认为"nearest"。

两个参数皆为可选,但同时存在时Options不生效;不传参数等同于alignToTop为true。

有了这个方法,将元素滚动到可视区的操作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自定义属性

HTML5允许给元素指定非标准的属性,即自定义属性,什么是标准属性,如:id、class、name、style、src等,非标准属性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使用前缀data-命名的属性就是自定义属性,这些属性既不包含与渲染有关的信息,也不包含元素的语义信息。除了前缀,命名没有限制,data-后面跟什么都可以。

主要用于在前端的元素上存储一些较为轻量的数据,以便交互时使用,从而不需要多次重复地获取。

怎么用呢,可以通过元素的dataset属性来访问。dataset属性是一个DOMStringMap的实例,包含一组键/值对。元素的每个data-name属性在dataset中都可以通过data-后面的字符串作为键来访问。(例如,属性data-myname、data-myName可以通过element.dataset.myname访问。

'idea' id="myName">

const myNam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Name')
console.log(myName.dataset)
dataset.png

自定义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HTML结构的能力。

事件绑定

事件是个大话题,后面会作为单独一篇文来讲,但事件和DOM是关联的,这里提一下。

事件是用户和网页交互的桥梁,需要一个“接口”进行连通,即绑定事件。

如果要给一个按钮绑定点击事件,可以这样:

type='button' value='click me!' onclick="console.log('clicked!')"/>

可以这样:

type='button' value='click me!' id="myBtn"/>
let btn = document.querySelector("#myBtn")
    btn.onclick = function(){
      console.log('clicked')
    }

还可以这样: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console.log('clicked')
        },false)

当然,这个方法在IE中略有差别:

btn.attachEvent('onclick',()=>{
          console.log('clicked')
        })

通常情况下,为了处理兼容和复用,可以封装一个addHandler()方法,将所有代码都在这个方法中处理即可。当然了,现代框架会最大程度的帮开发者节省这些额外成本,很少需要自己再写兼容代码了。

事件就聊这些,点到为止,下面介绍DOM中的最后一员大将。

节点观测——MutationObserver

MutationObserver是什么?概念上,它很接近事件,可以理解为当DOM发生变动会触发Mutation Observer事件。

但是,它与事件有一个本质不同:事件是同步触发,也就是说DOM发生变动立刻会触发相应的事件;Mutation Observer是异步触发,DOM发生变动后并不会马上触发,而是等到当前所有DOM操作都结束后才触发。这样设计是为了应付DOM变动频繁的情况。

使用MutationObserver可以观察整个文档、DOM树的一部分,或某个元素。还可以观察元素属性、子节点、文本。

MutationObserver的实例要通过调用MutationObserver构造函数并传入一个回调函数来创建。

新创建的MutationObserver实例不会关联DOM的任何部分。要与DOM关联起来,需要使用observe()方法。这个方法接收两个必需的参数:要观察的DOM节点,以及一个MutationObserverInit对象。

MutationObserverInit对象用于控制观察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一个键/值对形式配置选项的字典。

每个回调都会收到一个MutationRecord实例的数组。MutationRecord实例包含的信息包括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DOM的哪一部分受到了影响。因为回调执行之前可能同时发生多个满足观察条件的事件,所以每次执行回调都会传入一个包含按顺序入队的MutationRecord实例的数组。

默认情况下,只要被观察的元素不被垃圾回收,MutationObserver的回调就会响应DOM变化事件,从而被执行。要提前终止执行回调,可以调用disconnect()方法。

代码示例如下:

// 获取目标节点
const targetNod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le');

// 配置(需要观察什么变动)
const config = { attributes: true, childList: true, subtree: true };

// 变动时执行的回调
const callback = function(mutationsList, observer) {
    for(let mutation of mutationsList) {
        if (mutation.type === 'childList') {
            //...
        }
        else if (mutation.type === 'attributes') {
           //...
        }
    }
};

// 创建一个观察器实例并传入回调函数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callback);

// 以上述配置开始观察目标节点
observer.observe(targetNode, config);

// 停止观察
observer.disconnect();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多次调用observe()方法来复用一个MutationObserver对象观察多个不同的目标节点。这种情况下,MutationRecord的target属性可以标识发生变化事件的目标节点。

说了这么多,它能用来干什么呢?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Vue中的nextTick。

大家知道,Vue中从数据变化到更新DOM需要过程,想要在DOM更新后执行某个动作,常用到nextTick 方法,而 MutationObserver 就可以实现这样的效果,所以MutationObserver是拿来实现nextTick的方法之一,为什么说之一,上面说过,框架会替开发者做很多工作,比如某功能的最优方案,次优方案,兼容方案等,考虑到MutationObserver的兼容性,会使用其他替代方案来适配不支持的情况,这里不是重点,不再赘述。

总结

本文是DOM篇的下半部分,聊到除DOM节点关系和操作之外的能力,并没有介绍完全,但大体的轮廓已经显现,重要的是,理解DOM是什么,它和哪些东西有关联,我们想要一个效果,想做一个功能的时候,它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它可以是文档,是视口,是容器,是元素,是内容,是接口,是关系,是信息,是工具...是什么完全由我们的需求而定。不论我们使用原生编程,框架编程,还是UI组件库编程,这一点都不会发生改变。

DOM包含很多细节,是值得不断挖掘的宝藏,这两篇文算是开了个头,鉴于水平有限,也可能某些表达不精准,欢迎交流和指正。下篇见!~




系列文章:

-




JavaScript



【轻聊前端】JavaScript世界的一等公民——函数


【轻聊前端】强大的DOM(上)

现今各种框架、工具‘横行’,到处在讲原理和源码,更有跨端技术需要我们去探索,但如果基本功不好,学什么都是事倍功半,效果很不好,花费时间的同时打击自信心。此篇文章,为我所计划的【轻聊前端】系列第(十二)篇,旨在系统地、逻辑性地把原生JavaScript知识分享给大家,帮助各位较为轻松地理清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尽力而为,望不负期待。


请你喝杯🍵 记得三连哦~

1.阅读完记得给🌲 酱点个赞哦,有👍 有动力

2.关注公众号前端那些趣事,陪你聊聊前端的趣事

3.文章收录在Github frontendThings 感谢Star✨

浏览 6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