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AI Lab总监李磊离职,加盟美国高校!曾为百度少帅科学家,交大ACM班成员

大数据文摘

共 2785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8-05 02:32

大数据文摘授权转载自AI科技评论

作者:维克多、琰琰


据AI研究者王威廉推特消息,字节跳动AI实验室总监李磊重返学术界,进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助理教授。



对于该消息,李磊表示:非常激动加入UCSB,也非常高兴和威廉等学者一起工作。


李磊是ACL 2021最佳论文合著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学ACM班2002级校友,一直以“做研究并且能真正做到业务上产生重大价值”为目标。 


图注:ucsb官网上已经有相关教职信息


其在2016年加盟字节,在字节期间,升任AI总监之后负责技术方向规划,制定部门短期及远期技术发展和积累的目标。在一次讲座中,李磊也表示了当时选择加入字节的原因“它给了我让前沿技术在产品中产生重大作用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入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知乎上有网友讨论,“字节不得人心”、“AI的产出不尽如人意”、“对学术真理的追求”....


而李磊作为马维英之后的又一位从字节重返学术界的科研人员,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字节跳动AI实验室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动,也说明了AI领域学术界和工业界资源流动在加速。


谁是李磊? 


业内公认的最权威的NLP科学家之一,此前为百度美国深度学习实验室少帅科学家,2016年被字节跳动招致麾下,担任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一职。当时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维英、ACM 杰出科学家、IEEE Fellow李航均为该实验室成员。 



李磊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是ACM班的第一届学生。ACM班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俞勇于2002年发起并设立,旨在培养中国最顶级的计算机科学家。ACM的命名源于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最有影响力的计算机组织,图灵奖也有由该组织设立和颁发。当时与李磊同为ACM班成员的还有林晨曦、张雷、周健等人。 


之后,李磊前往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本科期间,李磊曾在有着人工智能黄埔军校之称的MSRA实习,积累了丰厚的业界资源。而之所以选择读博,林晨曦的建议给了他很大的决心。他说,“如果要做研究,一定是要去国外读博,因为如果你要学武功,那你一定要去少林寺,去世界上第一流的地方看看高手们是如何过招的。”


2014年,李磊从伯克利大学博士后毕业后正式转入业界,在Google、Facebook、BAT等众多大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中,他选择了美国百度研究院。此时的他,对于职业选择更看重:人、事、公司/学校前景三个关键点。“如果把职业选择看成一个函数和一个优化过程,就要定下优化的目标”。


2016年,李磊决定回国发展,并选择了刚刚成立不久,但聚集了众多学术大咖的字节跳动AI Lab。然而时隔五年,继马维英离职加入清华大学后,李磊也转战学术界,加入了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对于此次离职的原因,他并未给出明确的说明。



不过,此前李磊在AAA校友会校会演讲曾透露,职业发展最重要的能否有长期不断发展的机会。他说,张钹院士80岁时还在KDD大会亲自讲很技术的talk,使他深受触动,他希望自己能够在非常长的时间内做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刚刚结束的ACL 2021会议上,李磊作为通讯一作发表的“Vocabulary Learning via Optimal Transport for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论文被组委会评为最佳论文。截止目前,他已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理解领域于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


谷歌学术显示,其学术成果共获得4084个引用,高引用论文大多数是在2016年之后获得,而2016年正是他刚刚加入字节跳动的时期,可见这五年来,李磊在字节跳动AI Lab的贡献和影响力。



此外,据公开资料显示,他在近五年曾先后担任CCF中文信息处理专委委员,2017 KDD Cup、2018 KDD Hands-on Tutorial、2019KDD Sponsorship联合主席, IJCAI2017和AAAI 2019资深程序委员、EMNLP2019领域主席和NeurIPS、ICML、KDD、IJCAI、AAAI、NAACL、EMNLP等大会程序委员。


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李磊加入字节已经5年,今日他选择离开企业,选择继续“教书育人”,无疑是对当前AI研究人员纷纷重返学界这一趋势的印证。 


这一趋势最早从吴恩达开始,随后李飞飞、张潼、张亚勤、贾佳亚等科学家也不断重返学校。


而在几年前,对应的正是AI基础研究者纷纷离开学术界,加盟工业界:代表性的标志事件是在2011年的NIPS大会上,Hinton接受了Google的邀请,正式加盟Google;此后Facebook、Amazon、Uber以及国内百度、阿里、腾讯、滴滴等巨头也纷纷跟进,而另一方面,产业界所能提供的海量数据以及资源投入对于AI研究者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他们也需要一个平台验证他们的想法,这也正是当时AI人才从学术界流向产业界的原因。


现在这些AI大牛从产业界重返学术界,有人将其视为AI科学家的“水土不服”,并进而得出“AI热度正在放缓”的结论。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科学家们在产业界检验了自己之前的研究之后,带着新的问题回到学术界开展新的研究。


例如,原腾讯AI Lab主任张潼在被问及为什么回归学术界时,他回答:“我最关心的是10年以后, AI能够在技术理论等方面实现重大的突破,并且自己能够在整个学术研究上有更多的贡献。” 而对于加入创新工场,张潼则表示:“我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希望这些学识成果能够跟产业相结合。”另一位AI大牛贾佳亚,在离开腾讯优图之后并未远离产业界,而是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思谋科技,以另一种方式做到连接学术与产业。 


拿AI届的黄埔“微软亚洲研究院”来说吧,他几任历任院长中,李开复创办了创新工场,以孵化器模式推动中国本土的科技与AI公司的发展;张亚勤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回归学术界并得到了马维英的襄助,“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沈向洋在担任清华大学兼职教授的同时,也还投资并担任News Break董事长;而进入投资界的张宏江,更是在以资本投票的方式践行着对AI的认知。这些顶尖人才的流动,无论是从学术界到产业界,还是从产业界到学术界,最终都是AI的进步。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哦!
浏览 4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