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定谔的4000亿蝗虫,到底来还是不来?
共 4778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0-02-23 23:23
编辑:Mika 作者:曹鑫 视频后期:杨泽龙 CDA数据分析师(ID: cdacdacda)出品
2020 年 1 月 24 日,电视新闻报道非洲多国遭遇数25年来最严重蝗灾。
对于生在中国又稍微有一点地理知识,外加小时候在田间抓过蚂蚱喂过鸡的你来说,一定会对远在8000公里外的小蝗虫毫不在意,难道还能比南美洲巴西的那只动不动就扇翅膀的蝴蝶还厉害?
Show me data,用数据说话
今天我们聊聊这4000亿只沙漠飞蝗
点击下方视频,先睹为快:
01
来势汹汹的沙漠蝗虫
这是一只沙漠飞蝗,体长大约6~7公分,体重2 g左右。
它拥有两个短角,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沙漠蝗虫属于兼性滞育昆虫,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内越冬,当蝗虫成年之后,以植物叶片为食。该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长期夜伏昼出,无明显趋光性。
蝗虫在幼年成长时,其是无害的,数量很少,对农业没有构成重大的经济威胁。但当适当的干旱条件下,植被迅速生长,蝗虫大脑中的 5-羟色胺被迅速刺激,令独居、无害的沙漠蝗虫变成一群贪婪的、到处肆虐的害虫。
这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蝗虫开始大量繁殖,当其种群变得足够密集时,它们变得群居和游牧(被形容为迁徙),形成群落的有翅成虫,并迅速剥夺田地,对庄稼造成破坏。
每群总计约50亿至1000亿只蝗虫,单一虫群最多可以覆盖1200平方公里,这个面积相当于2个北京五环城区(五环线周长 98.6公里,环内面积667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规模的蝗群一天的进食量相当于3.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
蝗虫可存活三个到六个月,而一代又一代的蝗虫数量会增加十到十六倍。
蝗虫群随风飞翔,与风速大致相同。它们一天可覆盖天空飞越100到200公里,并且会飞到海拔2,000米左右。它们经常穿越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甚至有报导在1987-89年的十天蝗害,它们从非洲到加勒比越过了大西洋。
在生态和气候条件最优情况下,成功的虫群会连续发生几代的大小虫害,从而导致群聚入侵四面八方的国家造成经济造成衰退损失,最北至西班牙和俄罗斯,最南至尼日利亚和肯亚,最向东至印度和西南亚洲。在约32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20%)范围内,多达60个国家可能受到影响。
而最近一次的在生态和气候条件最优情况,粮农组织(FAO)表示,就在两年前阿拉伯半岛南部爆发飓风和大雨,受到气候变暖影响,土地湿润起来,这些有利的条件使沙漠蝗虫得以茂盛地繁殖生长。
异常天气和气候条件的融合助长了蝗灾。
根据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的报道,2019 年 9 月的一次大雨,遇到了极强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事件,导致东非沿岸一带降水量的增加,而九、十月份恰好是幼虫破土而出的时间,由于水分充足且土地环境良好,蝗虫自然长的飞快。
02
蝗虫来了,你怕了吗?
当你刚刚刷新对蝗虫的认识,一扭头,时间来到了 2020 年 2月 14日左右,蝗虫已经飞到中国边境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网上开始流传各种蝗虫图片。微博的热点话题:#4000亿只蝗虫已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 的阅读量也达到了1.9亿,讨论3.5万。
出现了这样手臂粗细的蝗虫,它叫南美洲的橙斑翅巨蝗。
又或者蝗虫吃蛇,这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大笨蝗。
于是就有一小部分人担心,蝗虫会不会吃人?这次的是沙漠飞蝗,也就是视频一开始介绍的那种。沙漠蝗虫吃素为主,不吃人,在得到这个答复之后,网友们就开始脑洞大开,你不吃我,那我们就要吃你了!
看看大家微博的关键词,吃、油炸竟然出现在关键词里。
03
红烧还是油炸?
蝗虫真的能吃吗?
先抛出结论:闹蝗灾时的蝗虫,是吃不得的!
当群居飞蝗受到攻击时,体内的苯乙腈(PAN)会转化为剧毒氢氰酸(HCN)。也就是说蝗虫受到攻击时,体内会产生毒素,来反击吃掉它的上级动物。
另一方面,如果这波蝗虫真的入境了,国家100%会用农药消杀,这时你去捡蝗虫烤着吃,那跟送人头没啥区别。
平常日子弄点蝗虫吃没啥问题,但闹蝗灾时,我真的不建议大家吃蝗虫。
04
4000亿只蝗虫
就这样没了?
就在你考虑接下来时候吃烤蝗虫还是红烧蝗虫的时候,我们又看到一条新闻:印度当前蝗灾已基本结束。
4000亿只?一下子没了?到底怎么回事?
这也让企图飞“蝗”腾达的人群叫苦不迭,就有人在朋友圈吐槽:
你们能不能靠谱点,电话会议也开了,深度报告也写了,蝗虫如何绕过喜马拉雅的路线图都画好了,个股涨停的架势刚刚拉开,你说结束就结束了?还讲不讲基本法了
原来视频开头的新闻报道中「在该国东北部,仅仅一个蝗虫群就长60公里,宽40公里」、「它们每平方公里数量可达1.5亿只」的信息,来自美联社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名为「东非遭遇25年来最严重蝗灾」的最初消息,在美联社的这篇报道中可以找到。
但通读全文,我们依然没能发现3600亿的身影。
但是凭着体育老师教的数学,我们发现这些数据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联系。
报道中一个蝗群的最大密度1.5亿每平方千米,乘以报道中指出的一个蝗群的面积,60公里乘以40公里。它最终指向了这个搅得中文世界人心不宁的数字——3600亿。
再加上倪萍老师的四舍五入大法,3600亿,这相当于4000亿啊!
05
真实的印度蝗灾
到底是怎样的?
据印度媒体《 The Wire 》(thewire.in)1月23日的一篇报道,可以确认两点:
第一,印度近大半年确实遭受了严重的蝗灾,而且是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
第二,报道所指的印度蝗灾,是指2019年6月到2020年初的这次蝗灾。与2020年初广为报道的东非蝗灾没有直接关系。
这场印度蝗灾始自2019年6月。
报道引述联合国粮农组织称,2019年1月,第一批蝗虫抵达也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西南部,在春季广泛繁殖形成了大量蝗虫群。
由于当地局势的原因,在伊朗和也门没能有效控制蝗虫,6月至12月之间,蝗虫大批入侵印度和巴基斯坦边界。而巴基斯坦同样没能控制局面,蝗虫入侵印度。
恰好印度当年延长的季风季节,为蝗虫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蝗灾便加剧恶化。通常蝗虫群到10月底就会离开。但此次蝗虫群驻留时间更长,将来年的收成也一并破坏了。
简单来说,这次的印度蝗灾,是从去年持续至今的,而引起蝗灾的蝗虫,是去年入侵印度的。
2020年2月17日《印度时报》的最新报道中,拉贾斯坦邦的官员称,蝗虫已经被限制在一小部分地区,得到了控制。也就是说,这次从2019年开始的蝗灾终于快要平息了。这也正是「印度当前蝗灾基本已经结束」的信息来源。
06
沙漠飞蝗
到底会不会飞入中国?
最近有两位重量级的专家发声了。
一位是中科院动物所的康乐院士。他是国内研究蝗虫的领军人物,在国际上也很有名。他近日接受采访称:
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上世纪初,有科学家报道在我国云南发现有沙漠蝗,但未被之后的科学家所证实。因此,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但是很多百姓看了都评论:不放心,说得太少。那我们再看第二位专家:中国农大的石旺鹏教授。他一直研究的是蝗虫的生物防治,用微生物来感染蝗虫。他怎么说的呢?
因为地理阻隔,沙漠蝗迁飞到我国的风险较小……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做好监测和防范工作,严阵以待。除沙漠蝗外,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意大利蝗、飞蝗和摩洛哥戟纹蝗等也蠢蠢欲动,这个地区与我国有漫长的边境线,几乎没有障碍物,蝗群迁飞进入我国的风险极大,应该引起重视。
风险低不等于没风险。印度、巴基斯坦的蝗虫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挡着,基本没可能翻过去。但是有两个路线比较危险,最危险的就是藏南、云南一线,因为前面说过,中国在这发现过沙漠蝗。
有人说这一片边境都是热带丛林,沙漠蝗过不去,但首先,热带雨林能不能挡这么严实?是个问题,第二,有人以自己小时候抓蚂蚱的经验,以为一只蝗虫飞起来扑腾会儿就得落地,所以会被雨林挡住。
其实,沙漠蝗成灾之后身体会变得适合长时间飞行,一般迁飞高度是300~600米,高的能到3000米,什么树能挡住?而且沙漠蝗常常跟着季风飞,一搭上气流,就飞得更高更远了,雨林主要是气候和植物不是沙漠蝗喜欢的。但它本身的高度算不上物理防御。之前藏南和云南报道的沙漠蝗,很可能就是跟着季风进来的。既然有这个先例,我们就应该重点监测藏南和云南边境。另一条可能的线路是从哈萨克斯坦进入新疆。
07
该怎么治蝗虫?
从古至今,主要有以下治理方法:
一、人工捕打法
用布、网等方式,集中驱赶蝗虫进行扑打。但是高空就没辙了
二、篝火诱杀法
根据害虫的趋光性进行灭杀
三、堑坎掩埋法
在蝗虫预期到的地方挖坑进行掩埋
四、掘除虫卵法
这是自古以来治理蝗虫最治本的方法,但找到虫卵又是其中的难点
五、天敌治蝗法
用鸡鸭等蝗虫的天敌来治理,可谓最轻松又有经济效益的做法
所以就有了网友们说的,让我们派出游"鸡"队去新疆。
而微博上也有一种论调,称沙漠蝗进入中国也没事,我们早就有了绝招:放鸡鸭吃蝗虫,绿色环保,鸡鸭肥了还能卖钱。微博甚至出现了热门话题#蝗虫克星珍珠鸡#。
问题来了,鸡很爱吃散居型蝗虫,一旦变成群居型,就不爱吃了。康乐院士团队发现,飞蝗和沙漠蝗变成群居型之后,会挥发苯乙腈。他们用大山雀做实验,发现苯乙腈不好闻,鸟闻了就不爱吃。如果鸟非要吃,继续攻击,蝗虫就会迅速把苯乙腈变成氢氰酸,这就不是难闻的问题了,是有毒了,鸟吃了未必会死,至少会难受。
而且一旦出现1000亿级的蝗虫大军,按照鸡一天100只的捕食量,那么需要数以亿计的鸡群同时出动才有望遏制灾情,而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全中国肉鸡出栏量历史最高点的2016年,一年也就出栏了95.25亿羽肉鸡。
那么鸡是指派不上了,国家有什么应对呢?
据《参考消息》报道:
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2月13日农业农村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的《治蝗快报》中说: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通过治蝗合作,双方边境地区蝗虫发生平稳,已经连续10年没发生蝗虫大面积跨境迁飞成灾现象……。预计今年全国蝗虫发生平稳,不排除局部地区出现高密度蝗情点片的可能。部治蝗指挥部将密切关注世界沙漠蝗发生动态,积极为巴基斯坦和非洲蝗灾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扎实做好国内蝗情监测……确保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
这样看,目前最危险的两条线,政府都在关注。
结语:
这薛定谔的4000亿只蝗虫,是狼来了吗?
Show me data 用数据说话。沙漠飞蝗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你对其他什么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我们下期见!
参考资料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沙漠蝗资讯
http://www.fao.org/ag/locusts/en/info/info/index.html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关于沙漠蝗的介绍
http://www.fao.org/locusts/zh/?luicode=10000011&lfid=231522type%3D1%26t%3D10%26q%3D%23%E4%B8%9C%E9%9D%9E%E6%B2%99%E6%BC%A0%E8%9D%97%E8%99%AB%E5%8D%B1%E6%9C%BA%23&featurecode=sina1229&u=http%3A
微博@鶴九Tsuruku沙漠飞蝗知识分享
https://www.weibo.com/1977044831/IuAsW32Ro?type=comment#_rnd1581930947691
微博@鶴九Tsuruku 沙漠蝗的两个不同形态
https://www.weibo.com/1977044831/IuAFKBkXu?type=repost#_rnd158193067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