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冷知识:2021年,清明节和复活节是同一天。现实往往比段子更加精彩,这几天我们就见证了这一幕:从盖棺到诈尸,米聊只用了8天。1月19日,微信2021年度公开课,米聊送上大礼:宣布1个月后停止服务。2月19日中午12点,走过10个年头的米聊最终盖棺。米聊最初模仿了是国外的Kik,在2010年底上线,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款移动端社交应用。上线后,短短几个月就收获了100万用户,雷军本人也非常重视这个项目,把它看作是一个“百亿级的机会”。米聊靠着这个先发优势获得了开门红,但当时注意到Kik的并不知道他们一家,还有国内的社交巨头腾讯。雷军曾坦言: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内鬼)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但现实是,内鬼的消息并不靠谱,米聊上线后仅仅一个多月,2011年1月底,微信就重磅推出。1年零两个月后,微信用户突破1亿。什么概念呢?达到这个量级,QQ用了10年,脸书用了5年多,twitter用了4年。而米聊,靠着MIUI的死忠用户迅速获得100万用户,后续虽然一直被集团重视、有大量的投入,在增长上却一直很乏力。其实站在上帝视角去回顾米聊的发展历程,从微信开放导入QQ联系人的那一刻,米聊就已经没了。只不过,一直拖到10年后的2021年,才最终盖棺。米聊输的不冤,即使你有先发优势、你有几十万MIUI死忠粉做后盾、你洞悉用户需求率先推出语音对话等功能,看似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在硬实力(当时QQ有1亿用户)面前,这些都是浮云。作为资深米粉,望着米聊的离去,我还是蛮伤感的。但是万万没想到,这段伤感仅仅持续了1星期零1天。2月27日,盖棺仅仅8天的米聊在官网发布公告:重新出发!掀开米聊棺材板的,正是火爆中美以及欧洲部分地区IT圈儿的语音社交应用——Clubhouse。自从Clubhouse被著名的创业者、企业家、福布斯霸榜人、真人钢铁侠、带货达人、顶流网红马斯克带火之后,国内模仿者如过江之鲫,其中不乏知名大厂。因为个人所处圈子比较低端,拿不到邀请码,我没有体验过Clubhouse,倒是玩过国内多款像素级抄袭的产品。我第一感觉,这有点像十几年前QQ聊天室的语音版本,提供一个广场,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交流。对Clubhouse来说,语音交流不仅是产品的feature,而且是产品的唯一,除此之外不提供文字或者视频交流。国内在社交方面的探索,大都集中在关系链层面,要么做熟人社交、要么做陌生人社交,至于交流形式是文字、语音还是视频,都仅仅作为产品的辅助feature。
上一个主打交流方式创新的产品叫多闪,花大力气玩视频社交,最终也是昙花一现。没想到主打音频社交的Clubhouse竟然在美国风靡起来,到底是美国互联网应用点歪了技能树,还是疫情期间美国人民没有party参加实在太闲,我是没想明白。
即时语音+房间随开随关,会导致一个问题,所有的会话甚至于房间本身都是阅后即焚的性质,产品做不到内容沉淀。对于一个产品来说,不做内容,单凭模式和玩法,很难做到持久的热度。再说回功能本身,语音聊天室好像并不能解决人性的什么刚需,按照国内的惯例,如果一款社交产品不能解决约炮和卖货两者之一的话,就很难吸引到大量用户。目前也的确是这个样子:现在活跃在Clubhouse的大陆用户,基本都是VC气氛组和产品经理。
说句题外话,国内的产品经理们已经蝗虫化了,但凡是大厂出个什么新产品,第一批尝鲜用户一定是他们。Clubhouse在大陆引起的热潮,不过是顶流马斯克的名人效应,带动了一大波网络蝗虫去尝鲜,至少在国内注定是昙花一下;Clubhouse的火爆,进一步说明,抛开尖端技术层面,只谈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层面,中国已经领先世界,连美国都在玩我们玩剩下的。我们还有全网最活跃的5000人产品经理社群,扫码回复「加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