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新纪元:Viasat收购Inmarsat一周年回顾

卫星与网络

共 8256字,需浏览 17分钟

 ·

2024-06-28 21:04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重磅话题——Viasat收购Inmarsat一周年回顾。这桩并购案可谓是卫星通信行业的一次地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年来发生了哪些精彩故事吧!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两家公司的背景。Viasat是一家典型的美国创业公司,由马克·丹克伯格在自家车库里白手起家。而Inmarsat则源于英国的一个政府间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国际合作背景。这两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却在去年夏天完成了轰动一时的联姻。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好奇,这对"欢喜冤家"这一年来过得怎么样吧?

说实话,这一年对Viasat来说可谓是跌宕起伏。刚刚完成收购没多久,公司就遭遇了一连串的意外打击。首先是寄予厚望的ViaSat-3卫星出现重大故障,可用容量大幅缩水。紧接着,Inmarsat的I-6 F2卫星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这一连串的打击,恐怕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剧本吧?

但是,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些挫折非但没有打倒Viasat,反而激发了公司上下的斗志。公司领导层展现出了极强的应变能力,迅速调整战略,将重心从宽带业务转向了移动通信市场。这个决策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既避开了与SpaceX的Starlink在消费者宽带市场的正面竞争,又充分利用了Inmarsat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优势。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Viasat的新任总裁古鲁·高拉帕恩。作为一位来自互联网和游戏行业的"外行",高拉帕恩为公司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他强调要将Viasat打造成一个产品平台公司,用"一次构建,十亿次分发"的理念来指导业务发展。这种跨界思维,为传统的卫星通信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拉帕恩的加入,也体现了Viasat对人才的重视。他之前在Verizon媒体集团担任CEO,还在阿里巴巴和Zynga等知名公司担任过领导职务。这样的履历为Viasat带来了宝贵的跨行业经验和全新的商业模式思路

在具体业务方面,Viasat也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尤其是在航空通信领域,公司在2024年连续签下了多份大单,包括约旦皇家航空、大韩航空、汉莎航空集团、澳洲航空和冰岛航空等。这些合同的签订,不仅证明了市场对Viasat服务的认可,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海事通信领域,Viasat做出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决定——保留Inmarsat的品牌。这个决策充分体现了对Inmarsat四十年来积累的客户信任的重视。正如海事业务总裁本·帕尔默所说,信任、确定性和信心对海事客户来说至关重要。保留Inmarsat品牌,无疑是对这些价值的最好承诺。

新推出的NexusWave服务就是Viasat整合Inmarsat资源的一个绝佳例子。这项服务结合了Inmarsat的全球Xpress(GX)Ka频段网络和OneWeb的LEO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灵活的解决方案。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也展示了Viasat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

面对行业的巨大变革,Viasat的掌舵人丹克伯格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看法。曾经对大规模低轨道卫星星座持批评态度的他,现在更加开放地看待与其他卫星运营商的合作可能性。他甚至提出了一个令人兴奋的设想——不同运营商共享卫星资源,就像电信公司共享基站一样。

丹克伯格还担任了新成立的移动卫星服务协会(MSSA)的主席,致力于推动直接到设备(D2D,手机直连卫星)生态系统的协作。他设想未来可能出现一种LEO系统,不同的运营商共享同一颗卫星,各国可以通过虚拟星座的方式参与到LEO服务中来。这种思路不仅可能解决轨道资源分配的难题,也为更多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参与太空产业的机会。

当然,Viasat的这些举措并非孤立的个案。整个卫星通信行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Eutelsat与OneWeb的合并、SES与Intelsat的联手,都显示出行业正在向"巨型运营商"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趋势,Viasat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生态系统。

高拉帕恩强调,Viasat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让更多的参与者能够共享和受益。这种理念与传统的封闭式竞争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他看来,一个健康的价值链应该有多个参与者,这样最终受益的是客户。

回顾这一年来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Viasat正在努力平衡创新与传统、技术与人文。一方面,公司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又注重保留Inmarsat的品牌价值和客户信任。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正是Viasat能够在变革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卫星通信行业无疑还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SpaceX的Starlink持续扩张,亚马逊的Project Kuiper蓄势待发,传统运营商之间的整合仍在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Viasat的表现无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如何看待卫星通信行业的这些变化?Viasat的战略调整是否明智?未来的卫星通信行业会是什么样子?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令人兴奋的产业继续演变和发展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这一年来Viasat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公司展现出的韧性和创新精神令人钦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快速调整战略、勇于尝试新事物的企业,往往更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Viasat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End


>>>                        
本文转载自“卫星通信观察”,原标题《卫星通信新纪元:Viasat收购Inmarsat一周年回顾》。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中途夭折的商业火箭起步之旅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难以复制的SpaceX



商业火箭,想说爱你不容易——(三)中国商业火箭未来之路怎么走?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太空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王俊峰

·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周泳、邱莉、黄榕、娜娜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稻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若㼆、李真子
视觉总监:董泞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5910858067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许克新、董今福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浏览 50
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1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