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岗位面试题:encode和decode思想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共 1304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3-03 02:00

文 | 七月在线
编 | 小七


解析:


解析1: 

Encoder-Decoder(编码-解码)是深度学习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模型框架,比如无监督算法的auto-encoding就是用编码-解码的结构设计并训练的;比如image caption的应用,就是CNN-RNN的编码-解码框架;再比如神经网络机器翻译NMT模型,往往就是LSTM-LSTM的编码-解码框架。因此,准确的说,Encoder-Decoder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模型,而是一类框架。Encoder和Decoder部分可以是任意的文字,语音,图像,视频数据,模型可以采用CNN,RNN,BiRNN、LSTM、GRU等等。所以基于Encoder-Decoder,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应用算法。

Encoder-Decoder框架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End-to-End学习的算法;本文将以文本-文本的例子作为介绍,这样的模型往往用在机器翻译中,比如将法语翻译成英语。这样的模型也被叫做 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1]。所谓编码,就是将输入序列转化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解码,就是将之前生成的固定向量再转化成输出序列。

解析2:


一、Encoder-Decoder(编码-解码)

介绍

Encoder-Decoder是一个模型构架,是一类算法统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算法,在这个框架下可以使用不同的算法来解决不同的任务。首先,编码(encode)由一个编码器将输入序列转化成一个固定维度的稠密向量,解码(decode)阶段将这个激活状态生成目标译文。


回顾一下,算法设计的基本思路:将现实问题转化为一类可优化或者可求解的数学问题,利用相应的算法来实现这一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应用到现实问题中,从而解决了现实问题。(比如,我们想解决一个词性标注的任务(现实问题),我们转化成一个BIO序列标注问题(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系列的算法进行求解,如果解决了这个数学模型,从而也就解决了词性标注的任务)。


Encoder :编码器,如下:


Decoder:解码器,如下:


合并起来,如下:


更具体一点的表达如下所示:


说明
    1. 不论输入和输出的长度是什么,中间的“向量c”长度都是固定的(这是它的缺陷所在)。
    2. 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选择不同的编码器和解码器(例如,CNN、RNN、LSTM、GRU等)
    3. Encoder-Decoder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是一个end-to-end的学习算法。
    4. 只要符合这种框架结构的模型都可以统称为Encoder-Decoder模型。

在图像中的应用:比如SegNet图像分割算法

浏览 4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