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炒鞋低龄化?

互联网分析沙龙

共 2493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4-06 23:05


我们终会老去,但炒鞋圈依旧年轻。


来源 | 流量公园 ID:llpark001

作者|韩小兔菌   编辑 | 韩小黄


当你还苦于人海中求职时,一些精明的初中生已经月入过万了。
 
近些年,“炒鞋”“炒裙”“炒盲盒”,这些新消费形式成为了00后甚至05后的狂欢盛宴。他们靠“炒炒炒”,正式加入了这场金钱的游戏。

即便还不到需要经济独立的年纪,他们却比很多30来岁中年社畜的月收入还要高。
 

遥想当年,房子是用来住的,鞋子是用来穿的,现如今,除了屎不能炒,还有啥是不能炒的?
 
这个万物皆可炒的时代,Z世代已找到了他们自己的致富渠道。
 
就拿炒鞋来说,在标新立异的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也开始滚起了炒鞋市场的雪球。
 
据艾媒数据《2019全球及中国球鞋二级市场现状剖析与市场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二手球鞋市场规模已达60亿美元,其中中国二手球鞋转售市场规模已超10亿美元。
 
CBNData2019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 显示,相比整体的潮流市场,球鞋市场中的Z世代更多,95后与00后人数占比超6成。其中,00后的“进圈”速度远超整体,其人数增速是整体人群的近4倍。
 
甚至据流量公园了解到,目前炒鞋大军中还充斥了不少05后们的身影,提早实现财富自由变为了现实。
 
我们终会老去,但炒鞋圈依旧年轻。
 
如果你要问鞋子有啥好炒的,他们会回答你:“不要问,问就是冲。”
 
他们的脑子都被鞋踩了吗?不不不,要知道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男孩一面墙,堪比一套房。”

 
一双售价1499元的某款鞋子,转眼就被炒到了12000元,不得不承认,捯饬球鞋的买卖的确是一种利润丰厚的致富捷径。 

炒鞋风潮愈演愈烈,俨然成为了一场资本游戏,这种成年人玩儿的东西是什么时候开始混入初高中生的?
 
为此,流量公园采访了几位靠炒鞋发家致富的同学,来听听他们的经历。
 

01

“我只是单纯喜欢割韭菜”

“赶紧冲,再晚一点就拿不到号了。”初三学生小航拉着同伴冲向了某品牌线下门店。

 
因为喜欢买鞋而渐渐加入炒鞋圈的小航,家境算是比较富贵,父母时常为鼓励学习而奖励他喜欢的球鞋。渐渐他发现,抬高一些价格再卖出去,就可以赚到一些零花钱。
 
于是,小航开始用攒下来的零花钱抢购限量款新鞋,通过国外转运、线下抽签排队,有时候也去SNKRS试试手气,抢到后再挂在二手平台上转卖,少的时候一双赚两三百,多点小一千。

 
小航的小生意维持的还算不错,客户也越来越多。
 
“抢首发鞋真的是太难了!”小航说,“和我爸炒股一样,要抢龙头。”龙头一般是指好的配色或鞋码,庄家只需要清一两个黄金码就行。黄金码短缺造成的价格上涨,会拉动其他尺码,从而把控整体价格。
 
民间俗称“鞋贩子”,央视雅称“二手球鞋转卖商”,而他本人更喜欢称自己为sneakerhead

身为一个初中生,不难发现,校园里暗流涌动着一股风气,拼“鞋”实际是在拼品味、拼家境。毕竟,每天上学都要穿统一的校服,只有鞋才能展示出自我个性。
 

当老园丁还在为某款球鞋陪跑时,00后的小朋友竟然已经脚踩冰蓝和MAG,而且人家不仅买鞋还做卖鞋的生意,而我却连每个月蚂蚁花呗都还不起!
 
16岁的小航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我只是单纯喜欢割韭菜而已。”他说。

02

“炒鞋是为了买更多的鞋”

高二的小殷有一个外号,叫做“殷老板”。
 
小殷和很多男生一样,课下喜欢讨论篮球明星,以及他们脚踩的新球鞋。
 
光是喜欢还不够,没钱买才是硬伤。

 
小殷通过网络了解到了球鞋二级市场,发现这并不只是普通买鞋卖鞋的场所,而是迅速挣钱的工具。有了兴趣的加持,再加上父母也不反对,就这样,小殷加入了炒鞋大军。
 
这让老园丁想起,曾经班里有不少男同学也豪言自己要玩游戏赚钱,像那些业电竞选手一样,月入百万,既能玩还能赚大钱。最后都沦为一句空谈。

 
如果可以,园丁或许就不在这里码字,也去炒鞋了。
 
据园丁了解,小殷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取得货源。

“线上就是bot(机器人)扫货,通过一些国外网站获得的,成本很高,6位数起步,也可以租。线下都是跟nike线下门店有合作的,算是后门大客户,店铺把发售款搭着赔钱的款一起打包给我们,他们需要业绩。”
 
据说,小殷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已经基本垄断了当地80%某品牌线下门店。
 
小殷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越做越大,他打算存一定积蓄后再开一家淘宝店。
 
能将热爱的东西变成事业,的确相当难得。况且还是一个还没毕业的高中生。
 

03

比炒鞋更重要的事
 
鞋圈有一个词叫“十动然鱼”:收到AJ,十分感动,然后放上闲鱼转卖。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炒鞋大军,且不说他们懂不懂球鞋文化,或许他们连这双鞋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冲冲冲。
 
收藏鞋的人,才是真正懂球鞋文化的人,炒鞋的人,不要谈文化,不然那就是个笑话。
 
球鞋已经在消费主义的浪潮下变成了一种“炒作的工具”,一双鞋很难用原价买到,市场价去买就只能看跌还是涨,如同炒股一般,只能豪赌一把。
 
面对炒鞋圈逐渐低龄化,事实上,无论是球鞋、盲盒,还是lo裙,如果只是年轻人追赶潮流文化、展示自我爱好的行为,那就无可厚非,即便是多花一些时间和金钱都没有关系,毕竟,千金难买心头好。

但话说回来,热爱也好,赚钱也罢,炒鞋者终究需要认识到,还有比炒鞋本身更重要的事情。

特别是部分国际品牌存在严重问题的当下。
 



园丁的朋友们

浏览 2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