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笑话: yinsi
共 1800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1-02-02 08:19
在前些天的微信之夜上,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透露,微信即将要有自己的输入法,并且会在不久后进行灰度测试。
一个社交类app,怎么想到去做输入法呢?
张小龙表示,微信收到了太多用户的投诉,说自己的聊天记录被窃取。但其实,微信不保存聊天记录,微信也规定谁看了用户的聊天记录会被开除的。
所以,微信要自己做一个输入法,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用户的隐私(不被投诉)。
根据张小龙的说法来看,之前我们遇到的“被微信监控”的情况,“泄密”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输入法。比如,和朋友在微信聊天的时候说到最近缺什么,转眼间在淘宝、京东、拼多多上就收到了同类产品的推送。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拜输入法所赐。
相比微信,其实输入法在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机会更多,除了社交聊天之外,输各个平台的账号密码,自己的身份信息等等,都要用到。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通过输入法所录入的所有信息,都会被输入法原原本本地调用。
那么输入法又是怎么盗用用户的信息,并准确传递给其他app的呢?对此,有人专门研究了一番,发现这些输入法都很“ 鸡贼”的将调用用户信息的条例写在了用户条例和隐私政策里,你只要下载的时候点同意了,就等于默许了被调用。
比如搜狗输入法,“个性化推送及广告展示”里的条例,就是把你的信息、浏览、点击、搜索等一系列记录都一并拿下,然后分析,给你推广告。
百度输入法是直接明说,我们会使用收集你的信息,然后给你定制推送。
而讯飞输入法比以上两家更加青出于蓝,他们不但自己调用,还会分享给自己关联的、服务的公司,与他们共享信息。
也就是说,在你下载使用那个输入法的时候,就变相默许了他们对你信息的“征用”(不问自取才是盗),毕竟不同意他们夹带私货的隐私条款,你也没法用他们的软件。
有人说,iPhone用户没有这个烦恼,可以用自带输入法。但是本iPhone用户想说,有些app不靠输入法,也能“盗取”你的信息。
比如很多人都遇到过,你有时候和朋友当面聊天的时候说到一件什么东西,转眼在各类app上也会收到同类型的推送。这个锅,就不能让输入法背了吧?
对,这就要提到,有些app会悄咪咪调用你的话筒。为什么说悄咪咪呢?
因为近些年,关于个人隐私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了,在下载app后,很多人会记得把app调用听筒、联系人、位置等信息的权限关闭,来保证自己的隐私安全。
但是有时候,你在app内需要语音识别、照片识别或者定位的时候,会短暂允许app来调用信息,而在使用完成之后,并没有及时关掉权限,可能是太麻烦了,也可能是忘了,那么这些app就会悄咪咪一直缓存你的信息了。
“悄咪咪”地用,可能也只能说他们不绅士,但终究还是自己一时疏忽。但是有些软件,为了调用信息,会采用“流氓手段”。发现这些手段,不得不说,vivo立了不少功。
比如“手机app偷拍”情况,就是前两年的vivo NEX用户,在使用某些软件的情况下,发现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自动升起、然后落下,虽然整个过程很快,但得益于升降摄像头的特性,依旧被人察觉到了。这样一来,不仅让网友对自己的隐私保护更加重视,而且让那些“偷偷拍照的app”收了手。
从输入法的鸡贼做法、部分app的捡漏做法再到一些流氓做法,真的防不胜防。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其实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泄漏是难免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新命题。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不可避免需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而商家,需要更多的用户信息来进行“精准画像”,从而产生盈利。
这样看来,难道我们只能在互联网上“裸奔”吗?
其实也未必:
1、隐私保护意识已经觉醒,会在各方面更加注意,实在不行要敢于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据说工信部将研究制定App个人信息保护暂行规定,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App检测技术平台系统功能,持续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坚决做好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3、用好手机的“权限设置”功能,积极管理、及时查看各种app的权限许可。
4、各个手机厂商们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