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岁的事业上升期,为何偏偏程序员却在打退堂鼓

Python日志

共 2326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3-26 06:01

关注我们 , 设置标星


哈喽,俗话说工作资历越久福利越好

但是程序员这个行业却不一样

为什么不一样呢

下面就让土豆来详细的说说



一直以来,都有许多人说“程序员是个吃青春饭的职业”,甚至还有说“35 岁混不到管理就等于失业”的言论。

这个言论个人觉得有失偏颇,你看看这个人,头发都花白了还在岗位上呢,当时项目遇到瓶颈,快完蛋了,这个老哥从总部带了一个团队过来,没日没夜的改bug,一周后整个团队走人,项目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后面一切顺利,完事大吉。他叫David Cutler,40多岁进入微软,今年70岁,是唯一个直接向鲍尔默汇报工作的程序员。


其实好的程序员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学习和积累而造就的,像老医生。老会计一样,也应该是越老越吃香。因为编程是脑力劳动非体力,也不靠脸蛋靠身材,跟年轻没必然联系。


插一个小故事

在非洲草原上,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

而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是,我必须跑得再快一些,才能追上更多的羚羊,否则我就会被饿死。

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奔跑,新的一天开始了,这就是生存和竞争。


人类的世界也是这样,能够获得胜利或者生存下来的,必有其过人之处。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政治舞台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上立足,更是这样。

继续上面的故事,如果羚羊自以为自己腿长,跑得快,松懈了一下。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被狮子吃了。但是你能单单说羚羊的跑步能力差吗?

并不能,相比大部分动物,它是跑的快的(70~100公里/时)。但是在这个场景里,这还不具备竞争力。所以:


能力 ≠ 竞争力


在我这年纪的一辈人,小时候大人灌输的是,哪怕读书读的不好,也得先练就一门手艺。所以很多人也觉得,我有手艺就不会被淘汰啊。


的确这话没错,但这可能是过去式了,在我们长辈们的时代也许可行。如今是个产能过剩的时代,意味着大部分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跨行抢地盘也是每天在发生。


主要是由于互联网打破了物理位置的隔阂,将战场放大,将「马太效应」进一步扩大了


原先可能每个省都有个“地头蛇”,但是全国这么多的“地头蛇”如果在同场竞争,能成为第一的只有一个。


人其实和企业一样,同样也受「马太效应」的影响。要成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人,就要养成自己的过人之处,也就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组成部分有点类似一台电脑或者手机,就像这样。



再举个例子



回到这个倒金字塔。土豆自诩还是个技术人,所以这里我们以技术人来举例,图中的蓝色背景部分是我们可以去掌控或者说改变和提升的。


而且你会发现,越下层的能力,生命周期越长,技术框架 < 语言 < 抽象设计能力。


与之相对应的,我们的手机也是一样,如右侧的绿色部分所示。比如,微信里的某些功能 < 微信 < iOS\Android < 硬件


这么看来,关键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确都被老美垄断了,至少未来十几年都不用愁,所以底气这么足。



那么可以先得出一个结论:生命周期越长(可持续)的能力越有机会挖的更深,因为这是场长跑,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大概率胜出。


所以可以花大精力去将「可持续」的能力塑造成「核心竞争力」。


任何能够让你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脱颖而出,但「非可持续」的能力,如果需要借此保持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是不可行的。


你需要不断切换方向去追热点,并做百米冲刺跑,最终还要胜出才行。我相信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没什么问题,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以吗?



本以为「人工智能」袭来,机器代替人工的风潮离程序员们还很远。但如今K12教育中纳入编程的势头越来越足,未来的“码农”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不先在赛道上领先个几百圈,未来以5m/s的速度去和10m/s拼,可以说是完全没胜算的。


当然,得想好自己努力的赛道未来还会不会存在?如何选择自己努力的赛道,并确保它未来是存在的呢?


一般来说我们从某一个专业领域转到另一个专业领域,必然会损失掉一部分的经验价值,其实也是能力价值。



最坏的情况可能是接近全部,比如“码农”转行去卖水果,每天操心着进销存和上下游打交道,一手Coding能力无用武之地了。


现如今,很多互联网公司明确表示,不招35岁以上的程序员!有人大喊不公平,但有人已经默然接受。当程序员的中年危机悄然来临,或许他们更应该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人才永远都是受欢迎的,只有平庸的人会被淘汰,而人才永远不会甘于平凡,所以不是转管理就是转行业再不行就是出去创业。


而决定性永远在于自己,人生30而立, 最重要的时机其实在30岁开始的转型或突破,而能否成功却在于20岁时候的积累,而这个积累是需要有目标性的,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不很好进行规划,就会像射线一样无法聚到一起。所以我们需要尽早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常问问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经常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路是否在朝着目标前进?莫要被日常工作事务旋进了无底洞,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程序员有些人做到50岁还在做,但是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了,有人早早的在35岁开始转型,其实程序员出路有很多,主要还是要看个人的人生规划。



好啦,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不知道大家对于自己的职业以后有什么规划呢




关注地球一小时
树立低碳理念
倡导低碳生活

内容源自网络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