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研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分析及对策

工业互联网世界

共 336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10-27 06:08



制造业,尤其先进制造业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战场。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不断追求本土化和多元化布局、企业形态和产业组织变革日新月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凭借其根植于区域的完备产业生态和网络化协作系统,成为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认为,我国必须紧紧围绕集群发展需要,破除集群发展难题,助力集群可持续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产业链垂直分工环节趋于缩短、水平分工加速区域化布局,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新冠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促使各大经济体普遍认识到,产业链任何环节的断裂都可能给  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追求产业及产业链安全可控已成为一项战略选择。一方面,跨国公司有选择性地缩短产业链垂直分工环节,把原来外包给各国、各企业的产业链环节转移至自身内部,以实现纵向一体化。另一方面,原来基于比较优势和市  场考量,分散在不同国家和企业的  生产工序和环节也将追求本土化,推动产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发展。基于上述考虑,一国为追求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和满足政治诉求,都在寻求产业空间布局的平衡点。集群作为产业集聚发展和分工深化的组织网络,在可控的空间区域内集聚了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与之配套的创新链、人才链,既保证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全球经济利益,也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维持上述平衡的最优解之一。


内需驱动为主的供给体系需要及时适应需求变化,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供需衔接的关键一环。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落脚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生产满足内需的产品和构建符合内需体系的供给体系。当前,我国供给体系效率不高,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与不断变化的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的问题依旧存在。集群凭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在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中,可有效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快速实现中试、产业化,并依靠集群完整、集中、高效的产业链条,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和各类场景应用需要,推动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切实提升供给对消费的适应变化能力和匹配能力。


制造业区域集聚、联动、协同发展是当前主题,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区域产业循环嵌入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畅通制造业国内大循环,具体到区域发展上,就是要促进各类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自由流动,推动生产力合理分工和优化布局,实现产业在不同空间的良性循环。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制造业发展条件和水平千差万别,制造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需要加快优化生产力布局,在推动产业集中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市场层面促进集群与城市(群)互动共生,实现区域间合理的分工协作,最终形成以区域小循环带动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聚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提升集群技术创新自给能力,推动制造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  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积极形象的关键。在集群培育发展中,大量企业和科研机构的集聚,形成了区域知识网络和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加速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有助于开展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快速产业化。未来,应当把集群打造成技术创新高地和新技术新产业试验田,通过“搭平台、强攻关、促转化”,为畅通制造业国内外双循环提供不竭动力。


提升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促进供给与需求在国内大循环中动态平衡。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集群将有效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通过骨干企业对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构建丰富完善的应用场景,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应变化能力和匹配能力。未来,集群要在提升中高端供给和基础供给工作中主动作为,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场景应用示范,为企业捕捉新需求、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广新应用、创造新模式提供良好“土壤”,成为供需良性互动的“助推器”。


推动集群与城市(群)融合发展,增强区域循环与国内大循环链接互动。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应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形成一批增长极。在集群培育发展过程中,应依靠市场“无形的手”将地理相近的城市间、城乡之间用产业联系起来,增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在产业链方面的分工协作,有效突破区域壁垒、条块分割和利益藩篱,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协同匹配、集群发展与城乡发展互促互进,最终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未来,要积极探索集群与城市、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新机制,以集群的产业集聚能力充实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承载能力,有效促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集群开放合作能力,推进制造业国内与国际循环的高效衔接。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集群发展是开放的发展,通过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企业不断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未来,要着眼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趋势,推动集群主动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成为区域产业循环与国际产业循环高效衔接的战略节点。


完善集群治理机制,推进产业组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高效运转。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应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在集群培育发展过程中,以行业性社团组织、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等为代表的第三方组织在聚合集群资源、推动集群集体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集群要积极探索组织共治、互利共赢的治理机制,为行业协会、商会、研究院等提供社会化市场化转型发展的舞台,有效融入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遵循园区经济、块状经济等集聚化发展路径,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产业集聚区,其中一部分已发展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但总体看,我国集群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部署要求,积极顺应产业区域化和集群化发展趋势,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培育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在国家层面,加快制定和出台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计划或意见,统筹优化全国集群布局。要充分发展竞争机制作用,持续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择优选取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集群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多层次集群培育发展体系,开展集群发展质量效益评价,不断提升集群竞争力。在地方层面,因地制宜,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科学编制集群培育方案,形成集群培育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发展路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包含产业、财政、金融和区域等在内的集群政策工具箱,强化政策协同性。在集群层面,遵循“点-线--网”的立体化发展路径,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资金链和人才链,合力打造集群网络协作生态推动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做精做强,着力当好集群代言人、编制集群协作网、建设集群观测台、担当集群自律员。


来源: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
原标题:《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抓手,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编辑:胡媛



推荐阅读


2021工业互联网50佳重磅出炉:谁是赋能先锋?
“5G+工业互联网”数据安全底座正在形成
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从业“门槛”明确
百度智能云开物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信部:我国工业互联网网络产业生态逐步壮大
204个!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格创东智,特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引领者

浏览 8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