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户外赛事安全保障需要北斗?
共 3136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5-26 02:17
5月23日12时许,甘肃白银市景泰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事件前方应急指挥部宣告搜救行动结束,最终确认遇难参赛者21人,其中不乏一些国内优秀运动员。
172人参赛,21人遇难,这一数字比2014至2016年三年的马拉松猝死人数还要高出很多,是马拉松史上伤亡人数最多的单次比赛,其危险系数也超出了世界上任何一项极限马拉松赛事。这场死亡率高达12.2%的的“夺命”越野赛,是天灾还是人祸?
图源丨人民日报
01
搜救为何困难?
5月22日下午1点,在赛事的高海拔赛段(即CP2到CP3)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在宣布比赛终止后,当地组织多方力量搜救失联人员。
然而由于赛段内地形地貌复杂,加上夜间气温再度下降等等原因,搜救存在着极端的困难:
赛段异常困难:CP2到CP3,大约8公里的距离,整个赛段均是石头与砂土混合的路况,且很多段都非常陡。以往在正常的天气下,选手都要手脚并用才可通过。也因为车上不去,因此CP3不提供任何补给。
极端天气突发:搜救时处于夜间,气温的进一步下降加大了搜救的难度。
当时赛事直播界面已显示信号缺失
图为赛事直播截图
02
国内户外赛事保障体系急需改变现状
近年来,我国户外运动产业保持着每年30%-4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户外运动赛事在科技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战略驱动下迎来了一波极速的升温。
据了解,目前我国中、大型的户外体育赛事一般都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对于推动户外运动的发展以及带动地方经济等有着明显的效益。然而,由于越野跑、徒步等活动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在这样的运营模式以及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下下,相应的赛事安全保障体系出现了以及户外体育赛事的运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体育赛事运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 运营主体安全、服务意识不强; 参与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 体育赛事运营组织结构和功能有待完善等问题;
......
回到此次的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的事故。抛开极端天气的因素,组织方对于赛事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存在着极大的改善空间,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的准备、补给点的设置、赛道保障安排等等。以“有效通信手段缺失”这一问题为例,赛段信号不好造成的救援困难实际上在户外赛事保障体系里并非无解难题。
一般情况下,面对如此的“通信盲区”以及信号不好的赛段,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运营商的应急网络保障;二是借助其他应急通信手段,如天通以及北斗短报文应急通信手段。
同样在山区,同样是存在“通信盲区”且赛道保障困难、赛道难度更高的野性祁连越野跑、龙腾亚丁等赛事。因为采用的是北斗短报文设备,有效地解决了赛道无信号的追踪定位以及因公网信号缺失造成求救信号无法传出的难题,使得这几场赛事的救援成功率达到了100%。(如下图)
搜救迷路选手(绿色为赛道部分)
应用于野性祁连赛事的海聊北斗之眼赛事平台和短报文终端
目前国内户外赛事市场正因为各类赛事高速发展、保障体系标准制定的缺失导致赛事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出现了标准不一、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因此,我们急需对现有的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建立一个完善的户外体育保障体系建设标准,为户外赛事发展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保驾护航。
从本次的赛事以及目前我国户外赛事保障现有存在的问题来分析,不难得出,一个完善的户外体育赛事服务保障体系应当满足以下这些功能:
减少和降低户外体育赛事的组织管理风险;
保障户外体育赛事参与者的基本权益和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
确保户外体育赛事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发挥出户外体育赛事本应该有的社会和经济综合效益等等。
03
北斗在户外赛事保障体系的优势
随着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的发展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加上原本需要人力完成的工作变成数字化自动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户外赛事保障中“成本与收益”的死循环。与此同时,也推动了户外赛事装备的专业化和科技化,让选手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借助北斗终端设备,可以轻松解决无信号、弱信号地区的数据回传问题,还可以为参赛选手提供实时的赛事安全保障等等服务。组织方也可以在北斗赛事保障体系的帮助下,提高整个赛事保障工作的风险把控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参赛选手出现意外时无法及时得到救援等等的情况。
图源丨见水印,应用短报文技术的赛事保障
【结语】
户外体育赛事安全保障的专业化、标准化势在必行!
更多行业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