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任教?!高校内卷成这样了吗...

共 265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7-13 12:49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文募格学术撰写。参考资料:广州日报、澎湃新闻、大众日报、PaperRSS、河北大学官网等。


 高校副教授选择跳槽到中学?

引发热议!


近日,一则 “高校副教授跳槽到中学” 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在微博上相关话题已经有了1.5亿的阅读量。

  


起因是在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6月21日公布的《广州市白云区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拟聘用人员公示(第一批)》中,大家发现一位拟聘用人员的职称是「物理学副教授」。

  


通常来说,在教师行业中,大家都默认为 大学教师>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可以说大学的教师职位是典型的狼多肉少,一坑难求。


可现在居然反了过来,大学的物理学副教授选择去应聘中小学物理教师??这种不太常见的举动迅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据澎湃新闻报道,此人正是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赖某。


资料显示,河北大学是河北省的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这样的大学副教授居然应聘中小学教师,的确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根据学校官网显示,赖老师是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教授,光学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从事光电材料研究工作。


他200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2009年获得美国影像科学与技术学会的雷蒙德戴维斯奖学金、2010年获得德国大众基金会Our Common Future Fellowship、2010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二等奖。主持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项。


据大众日报报道,7月6日上午,有媒体联系到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负责老师,对方表示已经关注到了网上这件事情,他表示:“可能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我们了解一点,但这个是很正常的。”


该老师认为:“这属于个人原因正常工作调动,最终是否离职需要学校决定,炒作这个东西没有意思。” “工作调动是有手续的,学院并没有权力决定去留,最终是要学校审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50名中小学编制教师,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年龄限1976年3月31日(含)之后出生。


据了解,这是白云区教育史上首次大批量招收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


白云区现有云聚英才卡等人才政策,白云区教育局还将出台专门的人才政策,为博士就业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博士生的子女可在白云区内任意选择学校就读。


不是个例

选择从大学跳到中小学任教的博士还不少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博士都选择从大学“下沉”到中小学任教,比如同样因“跳槽”到中学而引发关注的深圳中学教师罗天挚。


2019年9月入职深圳中学的罗天挚,2010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随后前往美国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国后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罗天挚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类活性肽的自组装、靶向性药物载体及导电高分子材料,至今已在化学与材料领域国际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并发表美国专利1项。


一年之后,他从南科大辞职,现任深圳中学的化学教师,并开设校本选修课《Amazing Materials-神奇的新材料》。


罗老师实习期间的第一节课。图源:深圳中学


从南科大辞职,这个决定让罗天挚的前同事们颇为意外。但他特别明白自己的“归宿”,必将会落点基础教育。来到深圳中学后,罗老师非常享受跟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一走进教室便会变得很开心。罗老师回忆说,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却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


当被问及高学历人才来高中当老师是否屈才,罗天挚认为完全没有。


同样的,本科、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胡剑,2007年在清华获得博士学位,又赴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进行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之后,相继在清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


胡剑博士 图源:深圳大件事

不过,他最终还是选择做一名高中教师,于2019年10月入职深圳中学,成为一名天文竞赛主教练和天文社团指导老师,并开设国际物理竞赛课和天文学选修课。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所带学生即获英国物理奥林匹克金奖和广东省天文竞赛一等奖。


高校太“卷”

多样就业观逐渐被认同


博士找工作弃大学选中小学,在以前,经常被大家以“大材小用、浪费教育资源”等原因不认同。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就业观念表示理解。


原因无外乎:

1、高校内卷化严重,非升即走制度压力大。

2、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待遇好于高校


现在的高校职位狼多肉少,对于一般没有职称的普通青椒(青年教师的简称),很多学校会给出明确的任务,几篇论文几个项目,少一个都不能确保留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升即走”制度。


除了这些高校,有些急缺人的高校虽然没有淘汰制度,但等着评职称的人却排了老长的队,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或者关系),短则三五年,多则十年都不一定能评上。


但是,评上职称也不意味着就此清闲。现在很多高校实行岗位聘用制,每个聘期会有任务要求,完不成就可能会低聘,副教授低聘为讲师,教授低聘为副教授,少拿钱不说,丢不起那个人啊。而且,一旦你没有项目没有成果,你的研究生导师资格也会被取消,这样就被打回原形了。即便没有聘岗压力,学术这东西,一旦丢了就很难拾回来。


所以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继续努力。学海无涯,学术本身是没有尽头的,挣钱也没有,如果想有更好的收入,想再往前进一些,那必须付出得比别人更多。


因此,高校现在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化。


相反的,近几年,很多发达地区(例如广东、深圳)的中小学都开始高薪聘请博士当教师,虽然竞争也很激烈,但相比人均博士的高校来说,博士到中小学是更“吃香”的,往往享有最高的待遇。


因此,越来越多的博士选择从高校“下沉”到中小学任职。这或许、也是他们想留在学术界的一种妥协。


你怎么看这种就业观?留言和我们探讨下吧~


点个在看 paper不断!

浏览 2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