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何同学?

蓝鲸浑水

共 348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2-23 18:15

本文经公众号刺猬公社授权转载

ID:ciweigongshe

作者: 园长

全黑的房间里,一个大写“H”型的彩灯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工作室,在这里,他评测过价值二十万的苹果Mac Pro,屏幕能折叠的华为Mate X,甚至还有淘来的上个世纪80年老电脑苹果麦金塔。

最近,同样是在这个小小的黑色房间里,何同学和远在大洋彼岸库比蒂诺阳光草坪上的苹果CEO库克进行了一次视频访谈。何同学英文流利,和库克侃侃而谈。看过访谈,一些资深媒体人带着羡慕发出赞叹,“何同学给青春打了样”。
 
何同学对话苹果CEO视频

视频发布之后,细心的网友很快发现,苹果CEO库克的微博转发并评论了何同学。他是这样写的——“There’s no challenge young people can’t solve and no limit to thecreativity a fresh perspective can bring. ”(没有什么挑战是年轻人解决不了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所能带来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这段访谈视频很快爆红,几天时间,微博上的播放量就达到了接近3000万次,超过了同步分发的其他平台。

这并不意外,在微博,何同学往期的视频也得到过相当多大V和权威机构的转发、再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
 
从一个数码发烧友,到对话苹果CEO库克的“测评圈顶流”,何同学这两年都经历了什么?
 

5G博主何同学
 
可能何同学的绝大部分粉丝,都是通过他在2019年6月的作品《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发现他的。

在那之前,他评测过从iPhone5c、AirPods到iPad mini5等众多数码产品,凭借着精致的拍摄和亮眼的剪辑,他已经是一个数码圈内声名渐起的创作者。
 
而在“数码评测圈”,观众们已经见过太多测评博主的起起落落,“充值”“割韭菜”等纷争一直萦绕其间。在数码圈小有名气不算难,真正难的是,年轻人如何突围、破圈、向上走。
 
何同学是勤奋的,也是幸运的,他用一个拍摄校园5G技术实际应用的视频,真正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
 
何同学的“成名作”

《5G有多快》拍得很不容易,何同学先后几次坐几十公里路的校车,从北京邮电大学的昌平校区赶到西土城的校区找信号。很巧,被他赶上了。在他的视频里,5G技术之下的手机,下载歌曲每首只用1秒,几个G的大型手机游戏,也用不了1分钟就能下完。
 
那段时间,也正是5G广受关注的风口。何同学的这个视频,以前所未有的直观,让人们提前体验到了5G技术的爽感。他幸运地踩到了这轮“5G内容红利”,迎风而上,一夜成名。
 
紧随而来的,是来自各方的认可和支持。
 

 “三大央媒”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都对他的这期视频进行转发、推荐;OPPO副总裁沈义人也在微博评论区直接向何同学发出“灵魂三问”——“同学,大几了?找工作么?要不要来我们这?”
 
在入驻了海量官方机构、权威媒体和知名大V的微博,何同学彻底火出圈了。也只有微博,能聚集起这么多机构和媒体,他们的转发、背书和跨界互动中,让何同学的作品传播有了更大的声量,也让何同学本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对于科技、数码等垂直类内容创作者而言,微博的另一重优势就是粉丝的属性:兴趣非常广泛。再小众的领域,在微博5亿多活跃用户的基数之下,也能聚集起相当大的一批粉丝。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好内容,创作者一定不会缺流量,不会缺粉丝的关注。何同学的爆红,让很多的原创垂直博主看到了在微博上出圈的希望。
 

“一夜成名”之后

“期末作业太多写不完,五月没有新视频了‍(´;ω;`) 希望大家能等我回来 。”
 
“抱歉大家,今天的视频因为电脑崩溃,得晚一个小时了(´;ω;`) 。”
 
“抱歉各位(´;ω;`) ,由于我没有安排好时间,新视频改到明天晚上七点半发了,点赞抽一个AirPods Pro。”
 
何同学“放鸽子

翻阅何同学的微博,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放鸽子”预告。现在,何同学仍然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除了做视频,还要考试、写作业......和所有大学生一样,都不能“免俗”,因此作品也经常“鸽”。
 
除了“鸽”,何同学的产量也不算高。“5G视频”大火之后的一年多,何同学一共制作了只有不到20部评测视频,更新频率约为一个月一次。在很多同类数码创作者中,这个频率可谓相当低。
 
但何同学的热度,却在一夜成名之后丝毫未见下降。在各大平台,粉丝都是一路在涨;在5G视频之后,新的爆款一个接一个,不论是文案还是拍摄水平,何同学的进步肉眼可见。
 
拍摄中的何同学 图源网络

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对自己能力边界的不断挑战。他会用一种近乎严苛的要求,强迫自己不断精进创作中的质感,有时候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他会把一个镜头反复拍上3天,会因为焦虑视频的质量,一个月睡不好觉。
 
科普大V河森堡也在微博评论区表示了对何同学的认可:“我特别喜欢何同学的一点,在于他同时具备年轻和深刻这两种特质,这个视频即使是以图文形式发出来,都是一篇非常好的科普文。”
 
正因如此,何同学在内容上的进步肉眼可见,“何同学”这三个字,本身就成了数码圈顶级质感的代名词。
 
何同学能在一夜爆红之后火下去,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何同学和粉丝的联系一直未曾中断。
 
和视频平台不同,文字、图片等更加多元的内容在微博上也能得到良好的传播,创作者不必一定全部用视频的形式去连接粉丝,更为简单、低成本的图文内容亦能唤起和粉丝之间的联系,并带来更多的跨界互动和交流。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像何同学这样一夜成名的红人并不少数。
 
仍然广受追捧的丁真

2020年11月,签名“小马永远跑第一”的四川理塘少年丁真也是一下子火遍全网。在微博上,地方媒体、中央媒体、各地旅游机构、名人大V持续互动,把这个纯真的少年和他美丽的家乡一起展现到了全国用户眼前。
 
几个月过去,丁真的热度仍在。他牵着小马珍珠快意奔跑的样子,刻到了每一个向往诗和远方的人们的心里,也让他和家乡更加出圈、成名。
 
对于红人来说,持续地“红”,也就意味着持续的影响力和不断增长的品牌价值。丁真、何同学这样的年轻博主一夜爆红之后,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影响力,沉淀粉丝资产,实现个人品牌的保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微博良好的内容和互动生态功不可没。
 

“库克竟然也玩微博”

在何同学的同龄人还在为毕业论文、考研成绩焦虑时,他已经和全球最大科技公司之一的CEO谈笑风生了。
 
对话苹果CEO的机会,在中文媒体中相当稀缺,但何同学做到了。在20多分钟的英文对话中,“资深果粉”何同学没有和库克单纯交流苹果产品,他们聊健身、聊创新、聊热爱,探讨苹果有哪些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畅谈库克对于中国的印象。

在各平台的评论区,很多同龄人更是对何同学流利而不卑不亢的英文口语水平深表赞叹。
 
其实,这并不是何同学第一次和科技圈大佬对谈了。在此之前,他和小米创始人雷军、微软副总裁、Surface之父Panos Panay都进行过对话。“出圈”带来的底气,让这个尚在象牙塔中的年轻人面对顶级大佬毫不怯场,自信满满。
 
库克转发何同学的微博

特别让人惊奇的是,此次库克不仅欣然接受对话,还在微博上用转发、评论的方式,主动回应何同学的采访。这大概率上不是库克或苹果的“临时起意”,因为早在2015年5月,库克就在微博开通了中文社交账号,不定期发布和苹果有关的内容。
 
微博也是很多企业、名人大V重点入驻的社交内容平台,老板们不仅仅在此宣传自家产品,也频繁和各类创作者密集互动,在转发和评论之间形成了专属于微博的内容生态。
 
对于创作者来说,这将形成一个很大的引力。并不是在每一个内容平台,创作者的作品都能得到大V们的转发,也难以像微博这样形成转发链条,形成浩大的内容声量。
 
刺猬公社观察发现,当前的内容创作已经进去了全平台分发模式,创作者往往选择在多个平台上“全面押宝”,过去的“平台原生创作者”和“平台独家创作者”模式,已经开始渐渐退出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接触到更多用户且深具社交属性的微博,也将愈发成为红人们沉淀社交资产和实现持久“长红”不可或缺的选择。

— END —
 
【蓝鲸浑水】聚焦泛互联网行业 
 提供最具价值的商业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2020哔哩哔哩流量生态白皮书》,提取码: qa3b
浏览 2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