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连拿六个 5 星,认真聊一聊体验
共 7891字,需浏览 16分钟
·
2021-03-07 19:01
刚毕业入职腾讯工作 2-3 年,半年/年终绩效每次都是 5/4 星,不一定年薪百万,主要薪资 + 奖金无法决定,这个取决于股票是否上涨不少,但晋升肯定是最快的,在阿里拿 375 跟在腾讯拿 5/4 星的比例差不多,应届毕业能拿一次确实很优秀了,要是连续拿几次,那真是牛逼!
过年期间,我跟一位在腾讯的哥们聊了会,研究生应届毕业就待在腾讯,工作 3.5 年了,年前刚晋升 t10 答辩了,现在在等结果,我听完就一句:卧槽,你这太牛逼了,这么快就升 t10 了,越往上是越难升的,他这几年表现不错,绩效一直很好的。
为啥要说腾讯,主要是有缘:
是我人生中第一家公司,2017 年暑期实习腾讯,转正过程极其曲折、充满惊喜和意外,10 月中下旬拿到了腾讯暑期实习转正 offer,并且跟腾讯签约了三方;
大学期间我是走 cpp 出身的,腾讯本身招聘 C++ 岗位较多,关注我的读者中,通过打法毕业入职大厂,人数最多的就是腾讯了;
实习认识的一些朋友,以及我实验室学长、学姐、实验室同级同学、还有我校友、都在腾讯工作,这些不是网友,都是线下朋友,说句真的,我学校毕业每年去腾讯的同学巨多了;
我一直在说的是毕业 1-3 年的打法,这个阶段,就是看技术能力、业务产出,能不能拿到好绩效跟你自身实力,以及在这块投入时间、精力关系很大,跟机遇、项目关系没有那么大;你又不是 P7 晋升 P8,高级别的晋升不光看技术能力、业务产出,还有管理能力、ppt 汇总、方向把控、团队规划等,确实需要有好的机遇,以及好的业务来让你做,高级别晋升外在因素占比挺大,想升上去就相当难了。
说句根本的,这个阶段的晋升主要取决于个人技术实力,业务产出不过是利用技术带来的成果,而好的机遇、项目影响都是其次,决定性因素就是你的个人技术实力到底如何?
技术实力的体现:
持续学习新的技术,始终保持学习技术的热情 + 好奇心;
能解决业务带来的各种技术难题,以及对问题追根刨底的能力,找到本质到底为啥是这样?
退一万步说,真遇上坑的 leader,通过内部活水,或者跳槽出去直接 double,前提关键是在这个阶段技术实力是否能匹配上对应的职级:
技术实力 > 当前职级,好绩效 + 晋升;
技术实力 = 当前职级,普通员工;
技术实力 < 当前职级,绩效 2 星,有可能走人;
你个人的技术能力到底能匹配上哪个职级的要求,我相信在各个大厂都有技术职级序列对应的能力要求,这个你们可以自己在内网去看,举个阿里例子:
P5:负责模块;
P6:独挡一面;
P7:行业专家;
绩效背后是产出,更是个人技术能力的体现,职级一定是跟能力强挂钩的,这点一定要认知清楚,低级别的晋升没那么难;
居安思危
1、
为啥我总是强调绩效要拿五/四星?
绩效跟涨幅、奖金、晋升、股票是密切挂钩的,好的绩效必然涨幅大,奖金多,有可能会晋升,授予股票(我们部门是这样,不论职级,只要绩效好,就会授予股票),股票是公司对你的认可。
好绩效 + 能晋升,股票价值几十个月奖金吧(这才是 5 升 6),好绩效 + 不晋升股票砍掉一半,不过股票要分四年才能拿完,越是到职业生涯后期,越是看股票,薪资 + 奖金其实占比不大了。
阿里跟腾讯不一样,阿里是大职级,每年只有一次晋升机会,每一步晋升所带来的回报是非常巨大的,腾讯是通过多次晋升逐步积累起来的,可以这么说吧,好绩效 + 晋升(5-->6),当年的奖金 + 涨后薪资 + 股票差不多是你毕业时候的 double 了,就这还不算股票带来的增值,股票一直是按照[股票/4]计算的,毕竟我经历过,深知好绩效带来的巨大利益,才会如此坚信。
社招 7 进大厂,是可以谈方案的,薪资少 + 股票多,或者薪资多 + 股票少,主要看你对于这家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对于 7 这个级别来说,股票可以多要点,值个百万级别的都很正常,对于大厂职业发展中绩效、涨幅、股票、晋升、社招等等话题,之后我会单独写文章来一篇一篇分别说这些,这块要说的太多了。
绩效是 leader 对你认可的体现,不要看给你说什么?承诺什么?这些其实有点画大饼的感觉,要看年终给你打什么绩效,这个是实打实的,一定要认清楚局势,leader 要是认可你,那么绩效绝对不会差。
求上得中打法:平时工作向 4/5 星优秀看齐,做的事情向下一个级别去要求自己,做好了水到渠成拿好绩效 + 晋升,做的不是很好退而求其次也不至于背 2 星,平时要是只完成工作,没有在技术上学习或者业务上思考,求中就有可能会得到下,一定要有”求上得中“的思想,才能确保不至于背差绩效。
想连续拿 4/5 星,真的要付出太多了。
2、
对于二星、3.25、C 绩效这些的认知。
对于互联网大厂,这并不是铁饭碗,在公司内部是有一套绩效目标考核的,阿里俗称 kpi,字节俗称 okr,很多大厂都有类似 kpi/okr 的东西,这就是个人绩效,绩效好的升职加薪,绩效差的一年白干,甚至有可能走人。
腾讯是二星,阿里是 3.25,百度、字节、美团、滴滴等是 C,每个大部门在年终考评的时候都会有二星名额,具体到你们小组有没有,这个要看小组人数,十人以上铁定有,3、5 人的小团队可能没有这个 2 星名额。
拿到 2 星,3.25、C 绩效,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离开,活水或者跳槽,也有少部分人员留下来改进,这其实是互联网流动性比较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绩效管理这个东西的存在。
校招入职前半年还算是新人,这个阶段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毕竟熟悉技术栈、业务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犯的错公司也可以容忍,即第一次绩效考核大部分应届生不至于一来就背锅。
我感受压力最大的是在毕业第 2 年,此时你需要跟组内其他成员进行横向对比,技术、产出、个人成长等等方面,能晋升一定要尽早,每年的应届生入职,随着人数的增加,晋升将会越来越难,在一家公司工作长时间没有晋升,职业发展的危机感慢慢就会突出。
大厂工作“不进则退”,你不想着进步,不想着拿好绩效、不想着尽快晋升,那很快就会成为绩效最差的那一个,而且晋升也不是说年限到了一定会升,好绩效大家轮流拿,大部分部门不会这样的,相对公平公正是存在的,肯定还是要看你的技术能力、个人成长、以及业务理解。
拿大厂offer,毕业入职 BAT 仅仅是第一步,不要觉得自己日常完成工作了,自己觉得做得还不错,年底就不会背二星,这个是要横向对比的,看看你自己给团队带来的价值,在看看别人,心里面大概就有底了;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部门架构调整(换部门 + 换 leader)、业务变动这些在互联网大厂太常见了,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只能说替代你带来的成本有多大?时刻要积累自己的能力这个才是关键。
组内成员都干的不错,如果一定要有人背 2 星呢?这个名额该给谁呢?
大家都完成了 kpi/okr,但 okr/kpi 这个仅仅是基本要求,不是你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leader 要思考的是谁离开对我明年展开工作影响最小,目前在团队内承担的是什么角色,即使别人未完成 okr/kpi,哪怕出现过线上事故,只要这个人技术能力强,或者具有业务价值(跟业务熟悉,能推动项目、能调配资源等),那么他就不会背 2 星。
背 2 星的一定是平庸、没啥突出的人,离开团队对团队影响最小的那个人,跟你完不完成 kpi/okr,有没有出现过线上事故有半毛线关系,看的是你在这个团队的影响,重要程度的排名,这个才是根本!
团队影响、重要程度的排名,无非 2 点:
你个人的技术能力,是不是团队垫底?按道理来说有个半年缓冲,应届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是足够你学习成长的(技术 + 业务),除非你自己把这个时间浪费在了别的事情上面,不然刚毕业 1-2 年确实是成长很快的,最多是差在了工作经验上而已,这个阶段你应该能独立负责、以及承担一些事情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显出来;
重要业务的负责人之一,或者组内常用系统/平台负责人之一,核心就是你目前做的事情对于整个团队算是比较重要的,而不是在做一些边缘性、打杂性质的事情;
不进步就是退步,谁都有可能背 2 星,一定要清楚认知到自己在团队的定位,你们团队有没有 2 星名额,这个看下团队人数就知道了啊,在大厂工作时刻具备危险性的嗅觉,越优秀的团队竞争越是激烈。
3、
毕业技术即巅峰
我说的真的毫不夸张,大学毕业时期的技术水平是整个职业生涯的巅峰了,大部分技术人工作之后只是做业务需求,有问题直接百度/Google,写一些业务代码,对于 coding 没有热情与追求极致,更别说持久性的学习技术了,源码 + 追根刨底 + 新技术,只停留在调用层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 35 岁确实是一道坎了。
阿里的淘宝、字节的抖音,腾讯的微信、百度的凤巢,像这些大厂的核心部门,听起来技术很牛逼,其实呢也就那样,不管在哪工作,技术水平菜的也大有人在,技术牛逼的也有,主要在个人能力,不在公司/部门,高手往往来自于民间!
整个行业来看,真正达到 P7 技术能力的人并不多,不是说刚晋升的 P7,而是在 P7 这个岗位经过时间检验的,P7 在行业的薪资均价在百万级别,那你看看有多少人能拿到这个价?
根本原因就是毕业即技术巅峰,要是国内程序员真的毕业入职,认真踏实搞个 5-8 年技术,持续的学习积累,不人人百万级别了,现状是哪有那么多?毕业后的诱惑、琐事太多,很难有技术人真正的沉下心来搞,并不是真正的热爱,所以行业内牛逼的技术人并不多,之所以牛逼,就是毕业并不是技术巅峰,而是在不断、一直的学习新的技术。
年龄要能匹配上 level,大学时期学习的是计算机基础 + 技术栈,相对学的比较浅,工作了的”技术栈“跟大学时期还不完全一样,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较多,工作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举个例子:存储(hive + hbasd + es + mysql + redis 等),分析不同的存储是否支持实时读写,es 在读的时候是否会延迟 1-2 秒,业务上能接受吗?redis 是只能做缓存吗?强依赖时能否做持久化存储等等?一定要注重系统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大学编程能力已经是人生巅峰了,工作之后,技术能力止步不前大有人在,而这是很多人不愿承认而又是事实的一件事情,毕业即技术巅峰,大概率技术岗位工作几年转岗,或者 30 多岁还是 6 的水平(一直靠吃老本),面临 35 职业生涯的危机,在这条路上注定走不远。
2 星,35 岁这些就是我要说的”居安思危“,危险其实无处不在,日常没事了多想想、自己好好琢磨下,至于如何应对破局,不是这篇文章要写的主题,千万要避免”毕业技术即巅峰“这个局面,当你感觉不到成长的时候,慢慢的就陷入到这种境地了。
结合自身定位、处境,其实破局的路数有很多,关键是你要找到一条适合你的路。
技术成长
4、
日常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技术调研阶段一定要明确需求,最起码先要有自己的技术方案,工作从来不是别人告诉你要怎么做?而是你拿上自己的方案去进行评审、确认,其实我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脑袋是用来思考的,不是别人说啥就是啥。
在别人的推动下往前走,这样你永远原地踏步,推你一下,你做一下,不推你,你完全不知道要干啥?这完全是在被动的工作,2 星不给你给谁,这就是缺乏工作积极性,也是大部分职场难以进步的通病;被动接受是别人给你安排的,需要你主动的站出来去承担一些事情才能进步,平时要多花时间积极主动的思考,去想技术、业务上的痛点。
如果你在刚毕业阶段,就想着工作摸鱼、划水,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一些事情做起来,那对于你的成长是没有一点点好处的,职场跟学习编程一样,基础牢固了,往后的路是越走越宽,越走越快。
职场划水、摸鱼那是工作好几年了(至少 3 年),业务、技术栈都相对比较熟悉了,职级也达到了一定层级,那会利用摸鱼休息下,或者干点别的事情都没啥问题,你要看清楚阶段啊,阶段不同,打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才毕业啥都不会,就想着怎么划水、怎么摸鱼、怎么轻松、那不是往火坑里跳么?要想着如何快速成长,如何能利用时间多学点技术,这就是每个人认知的思维差异;
能进大厂,你身边的都不是傻子,你做的咋样?日常表现如何?不仅仅是你 leader,周围同事都看在眼里,心里面肯定是有底的,给你好绩效,或者给你晋升名额,能不能服众?你自己是仅限于完成工作,还是真的额外做的更多?自己好好想想,想要什么?就要付出什么代价,这些都是靠你自己争取来的呢。
我当时积极主动承担技术 pm,下班后去看项目风险,把控环节,跟业务积极讨论痛点,拉会对需求,下班也是在工作节奏,一天 24 小时在线,这些表现 leader、同事都看在眼里,推动业务,拿到结果,你说给你好绩效、晋升别人这还有啥说的?
下面几点比较重要:
手头事情要是很多,一定要有优先级;
做的事情一定要有反馈,有阶段性的汇报;
困难风险第一时间报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通过做技术、业务上的分享,提升在团队内的影响力;
有些事情能出头就不要怂,认准机会,果断出手;
站在领导的视角看问题,多角度的去想事情;
不要让领导觉得你推卸责任甩锅,要让人觉得可靠;
5、
技术打法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想说下对于优秀技术人才,在毕业 1-3 年的时候,这个阶段的成长要素:明确的职业方向+指导人+个人自驱。
明确的职业方向:要有一个自己深耕领域的方向去努力,后端、算法、前端、大数据等;
指导人:在工作上对你指引,帮助你快速的熟悉业务、技术,有这么一个领路人;
个人自驱:不断学习技术、有目标、有规划的进行,自我驱动能力比较强;
在公司工作,肯定避免不了线上问题,对于每一次线上问题的解决,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是否定位问题太慢?是否缺少必要的日志?对系统/工具不熟悉?系统是否还有类似的坑等等问题,其解决方案是进行系统化的稳定性建设,以及熟悉平台/工具,你看这一系列下来,其实能学到很多知识的,要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去学习积累这些。
对于线上的每一个报警都需要重视,每一个报警绝对不是无缘无故的,如果报警太多了,需要进行梳理下看哪些是无效报警直接干掉,遇到的每个坑都能深入了解背后的机制,这就是刨根问底、追查问题的能力。
很多平台/工具/技术会用不代表用得好,所以在出现线上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即使能查出来也需要很长时间,即系统性地学习经常用到的语言、工具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从这些语言的源码,工具的设计中学习到一些代码层级和架构设计层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给脑袋里留个印象,如果遇到问题,能尝试从原理上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各种盲目尝试。
线上问题、监控报警的追查过程能学到很多知识,更能系统性的帮助你梳理全链路。
6、
技术推荐
个人技术能力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一些理论的知识,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以致用,真正的用于工业界业务,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平时学的多,工作未必用到,但是技术实力还是需要积累的。
技术能力提升的平台:B 站、极客、拉钩、慕课,这些确实质量不错,你能坚持在上面去学习个一年半载,收获肯定很大的。
公司内网工具/平台文档介绍的学习,里面有原理介绍、架构设计等,基本上互联网中间件底层原理都差不多,把这些都大致学习下肯定帮助很大;
阿里内部的 ATA 技术质量的文章是真的高,对于各种技术栈都有相关的文章,长期在这块学习也是非常不错的,很多文章都被转载到《阿里技术》这个公众号上面了,持续关注下高质量的文章。
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其实非常简单,直接在 B 站上面搜索相关视频跟着学习就行了,比如:Java,跟着黑马 Java 全套系统性先学一遍,基本上 Java 大致有了了解,在工作中在拔高就行了(有关编程学习,后续会详细写)。
学习技术,对于热爱的事情是不知疲惫、乐此不疲的,技术能力的拔高就在这几年。
7、
96 年
当年一起找工作的朋友,他毕业在国内互联网大厂工作,做 Go 开发的,本科毕业工作 2.5 年,年前拿到了腾讯 3-1,也就是 t9 的 offer,本科毕业不到 3 年,能拿到 t9,就是腾讯内部应届毕业生,不说研究生,就说本科毕业能不到 3 年升到 t9 也是极少数了,这个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别说 96 年的 t9,就是在腾讯内部,很多 t9 年龄也在 30 左右,在大厂确实是越往上越难升了,他各方面确实不错,在技术深度的同时具备一定技术广度,最主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面试问的很多东西都能说的清楚,加上本身也是在大厂,拿到这个 offer 确实牛逼。
腾讯内部本科不到三年,不管是跳槽进去还是内部晋升的,t9 在这个阶段真的非常少,大部分 t9 年龄偏大一些,不过正因为在同年龄段能达到的人极其少,这才体现出牛逼!
毕业这几年确实是晋升最快,技术实力提升最快的阶段了,能力真到了,来市场上面试可以检验下,遇到不错的 package 完全可以考虑下,如果能在腾讯内部连续拿几次 5/4 星,那在职业生涯的初期简直是起飞了。
公司的资源都会向高绩效、高潜力倾斜的,对有个人潜力(高潜),会单独授予股票激励的,绩效表现好、潜力、能力水平都是公司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如果你拿到 5/4 星,package 很快就会上来的。
只要有实力,有真本事,拿多少钱都不奇怪!
个人总结
打破局限性思维,只要技术能力上来了,部门老大是坑,遇到坑项目,完全可以活水、跳槽,解决问题的渠道有很多,这就是思维差异了。
2 星以及 35 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具备危险意识,以及应对破局的策略,在大厂工作不要看平静的水面,实则下面波涛汹涌,涨幅、职级、晋升、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这是职场的开始,是骡子是马,出来溜几年就知道了。
本科毕业 2.5 年拿腾讯 t9 offer,以及内部研究生那哥们三年半升 t10,在等答辩结果的,牛逼的人始终存在,我发现有个共性,在技术方面确实是实打实的有这个能力。
低级别的晋升我说过很多次了,就是看技术能力,跟项目、机会什么的关系不大,你的能力是否达到下一个级别的要求这个才是关键,技术+业务能力上来了,leader 才放心给你安排重要的事情,你才会有这个机会。
专注力 > 时间 > 金钱,毕业 1-3 年这个阶段,我现在回过头来看,确实是个人成长最快,最容易晋升的时候,这个机会也只在职业发展初期是具备的,当职业发展 3-5 年,5 年以后的打法,仍在摸索的路上。
同样升到 t9,有人三年,有人五年,有人可能一直升不上去,晋升绝对不是在那熬时间就可以的,是要有一些真本事的,是确实能力达到这个级别的要求了,时间长短不一样,所带来的 package 完全不同,以及对后续的晋升肯定是有影响的。
同一年毕业进入大厂的,有人是白菜价,有人拿 sp、甚至还有人拿 ssp,其实每个月也就差几千块钱,真的没啥大的差别,注重个人价值的提升,耐心打磨技术能力,等待长期价值的爆发。
毕业工作 3 年,别人已经 t9 了,自己还是 t8、甚至 t7,更有可能当初跟你一起来腾讯的,现在都已经离职了,同学之间的差距在毕业 3 年初步显现出来,看看职级、看看 package,一切都清楚了。
当潮水退去,到底是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