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是顺风车市场的最后一块短板吗?

共 3188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12-05 00:26

11月20日,交通运输部的官方公众号对网友“顺风车算不算网约车”的疑问进行公开回复。这个看似平常的回复,殊不知引来多方关注。


嘀嗒出行就是其中一个。仅仅抓住“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与网约车经营性客运服务有很大区别,不需要办理网约车相关许可”这一句回复,嘀嗒出行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嘀嗒会始终坚持顺风车本质特征做真顺风车,不把顺风车做成廉价网约车。

 


然后嘀嗒这个回应,就在各个社群和KOL、草根达人被红包以及不明原因策动,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传播。以致于我们已经忽略了交通运输部公开回复里,“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后面的重要四点内容:

 

“一是应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
二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
三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
四是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限制。”  

 


可以说,交通运输部“官宣”的这四点要求,每一点都指向顺风车的本质和愿景,不以盈利为目的和合乘次数限制很好理解,都是从便民、安全的角度出发。而前面两点要求,也道出了顺风车接下来监管的重点和要害。

 

 

顺风车的顺路可以“造假”?嘀嗒哈啰们的违规“洗”车术

 

但遗憾的是,11月25日,澎湃新闻官方微博发布了24日记者以车主身份实测嘀嗒出行、哈啰出行、一喂顺风车的出行功能拍摄视频,发现三家平台的车主均可在未设置行程的情况下接单。怎么理解?显然,“应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的交通运输部“官宣”第一点要求,嘀嗒出行、哈啰出行、一喂顺风车都没有做到。

 


嘀嗒APP内的“附近订单”功能,哈啰APP内“附近乘客”的功能,都能让车主在未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接附近的乘客。有人会问,嘀嗒、哈啰违反了交通部四点要求之一的“车主应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的规定,会怎样呢?

 

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报道嘀嗒出行车主不用顺路,用“附近”功能接单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网约车和顺风车的区别上来。要通俗易懂的区分二者,可以一句话:顺路的一起搭个车就是顺风车,没设置行程通过互联网约到的车就是网约车。换句话说,车主不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即不设置行程,那就不能辨识是否顺路,是否为顺风车,只能算网约车。

 

嘀嗒、哈啰这样放出“附近”功能,显然从产品场景上故意诱导车主一键匹配乘客端有搭顺风车需求的用户行程。奥妙就在这里,通过“附近”功能按钮,嘀嗒哈啰们把原本不匹配、不顺路的车主端司机和乘客端的用户,硬生生的变成了顺风车车主和乘客。可能会有人尖叫的跳起来,惊呼“这不是造假吗?!”

 


 

可辨识性别增加安全隐患,顺风车调查视频引发社会各方关切

 

明眼人也会发现,乘客端的用户天真的以为嘀嗒哈啰们的车主就是和他们顺路,所以傻呵呵的坐上了所谓的“造假”顺风车。而实际上,这是嘀嗒哈啰们把网约车“洗”成顺风车的手段之一。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网约车是要挣钱的。交通运输部既然明文作了要求规定,就是要厘清二者的区别。可能很多搭过顺风车的民众,才恍然大悟,哪有那么多的顺风车,很多都是嘀嗒哈啰们用网约车“造假”造出来的。

 

并且,平台体量不够,真正的顺风车车主也就很少,有些平台就动了歪脑筋,想出了“附近”功能把闲置的网约车变成顺风车去匹配用户。这当然在顺风车行业的本身具有的一定风险上“雪上加霜”,增加了很多不安全性。所有用户乘坐顺风车,第一要素绝不是坐上车了,而是安全。如果嘀嗒哈啰们连需求匹配都能造假,信息真实性不能保证的情况,很难相信还能保证用户安全。

 

这也难怪澎湃新闻的记者调查视频传出以后,青年时报、铁血视频等媒体和社区平台跟进报道。而黑龙江政法委官方微博“黑龙江-平安黑龙江”、浙江省宁海县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宁海检察”,还有“鸡西司法局”、“鹤岗警务”、“亚布力人民法院”、“南京十八频道”、“半岛都市报”……等众多政府部门、媒体官方微博都关注和报道。顺风车的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

 


问题还不止于此。在车主信息展示上,也有不安全风险因素存在。比如头像,目前滴滴顺风车不接受选择头像,哈啰顺风车仅能用动物头像,嘀嗒顺风车的车主头像内容丰富且可以辨识性别。这什么操作呢?性别这种因素相当有可能诱导车主或乘客进行挑单,并且后续在开/搭顺风车之外,预谋或者假想其他事项。我们不能高估每一个车主的素养,想要通过顺风车“猎艳”或者“谋财害命”的可能性显然在能辨识性别的时候就增大了,毋庸置疑存在不安全风险。

 

 

嘀嗒问题频出,恐成为顺风车市场最后一块短板

 

再说下司乘双向确认的问题。交通运输部2018年9月颁布的119号文明确规定,要顺风车“允许乘客选择驾驶员“。截至到目前,只有滴滴在撮合用户达成合乘意向的过程中赋予双方选择权,且由乘客最终决定是否与车主达成合乘意向。嘀嗒哈啰们,让乘客只能操作确认同行或者取消订单,不能选择车主。

 


顺风车市场体量可观。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4-2020中国顺风车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各地有17家信息平台公司在400多个城市开展顺风车业务,累计注册车辆3000万辆,在不增加车辆出行频次的前提下可提供共享座位1.2亿个;注册乘客3亿人,全年合乘出行36.4亿人次,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有益补充。而嘀嗒这个准备港股上市的平台,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日单量不到50万单,远远没有能满足市场需求。别的比较不说,光是滴滴顺风车2018年8月下线整改前,每天都200多万单。

 

2018年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发生后,顺风车行业整体进行整改。2019年,市场逐步重启,全年交易规模达100.25亿元。2020年特别是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和体量有限。但据预测,到2022年顺风车市场交易规模将回归快速增长轨道,达到151亿元左右,相比2020年增长会超71亿元。

 

嘀嗒敌手环伺,很难说能具体分到其中多少份额。除了神州优车、曹操出行、美团出行、天天用车、哈啰出行、一喂顺风车这些很有竞争力的对手,2019年11月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到2020年6月已在全国300多个城市陆续开放,安全功能做了很多改善和提升,一头鲶鱼再次进场,嘀嗒份额恐怕再一次被无情碾压。


且不说想要上市的嘀嗒被认定没有网约车资质、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单单是顺风车匹配“造假”和安全隐患存在这两点,都为嘀嗒捏把汗。媒体报道显示,目前嘀嗒牵涉20宗被列为被告的未决诉讼,其中19宗涉及人身伤害、与汽车事故有关的财产损失,私家车主与乘客有关于索偿总额约为590万元的顺风车出行纠纷,1宗涉及顺风车乘客有关于索偿总额少于1400元的车费付款纠纷。而因为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的相关执照,嘀嗒顺风车累计被行政罚款77宗,总计缴纳了207万罚款。据媒体统计,仅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嘀嗒出行运营主体北京畅行公司存在64条行政处罚记录。

 

有时候,承认自己做错了或者不合规是很难的。但愿,嘀嗒不要成为了顺风车市场的最后一块短板。



大家最近都爱看



每日一荐:我跟两个小姐姐是这样喝啤酒的。。。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