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内卷的真正原因:华为内部论坛的这篇雄文火了

SQL数据库开发

共 3339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5-10 14:05

点击关注上方“SQL数据库开发”,

设为“置顶或星标”,第一时间送达干货

SQL专栏

SQL基础知识第二版
SQL高级知识第二版

导读:7个事例解释内卷。


作者:丘小海
来源:华为内部论坛、百度百科、中国青年报


这是华为内部论坛很火的一篇文章。

以下为文章相关内容

内卷这个概念的内涵很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普及和传播知识,我参考了相关的信息,把我个人的粗浅理解奉献给朋友们。

内卷 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或绕圈圈”。

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生活中许许多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貌似精益求精,大家都按部就班,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只在有限的内部范围施展,不向外扩张,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试以七个大家熟悉的事例来作解释。

1. 无意义的精益求精是内卷

比如大会堂桌面上摆的几千只茶杯,横看竖看侧看皆成行,蔚为壮观!那是很多工作人员花很长时间用绳子逐一定位折腾出来的。相对于会议的内容及其意义而言,这种严格和精准的摆设起不了什么作用,这就叫内卷。

PS:其实在编辑这篇文章时,已经排版好几次,但是对于读者阅读文章内容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大家都排版的那么好看,你不排版的好看点总感觉会落人下风,这TM也是一种内卷

2.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内卷

例如,有些单位为了落实上级领导决定的项目,又要冠冕堂皇使整个决策过程看起来科学化,以应付审计和巡查,为此,大费周折,搞了一套又一套的可研报告,邀请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提意见和建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评审论证会,穷折腾一番,其实项目早就由领导拍板决定了。

这些庞大繁忙的工作,费钱费时又费力,把简单问题搞得很复杂,目的只是补程序,把所谓决策科学化的圆圈画完,这就是一种内卷。

3. 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也是内卷

每逢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的前几天,下级机构必须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或维稳之类)大检查。大家都明白,大部分领导可能连安全生产的资质证书也没有,这些检查未必有什么实际效果,但还得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完成这个固定动作,以期万一出了事可以免责,这也是一种内卷。

4. 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

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

例如,某某创业之星大赛,又或某省几个部门联合搞的科技创新先锋大赛等等,事实上,个人不会因大赛才去创业,科技企业也不会因为大赛才搞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是推动个人创业和科技创新,但实际作用却微乎其微,这种大赛当然是内卷。

5. 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是典型的内卷

微雕和微刻只是形式上的艺术,其创作内容只会少于正常尺寸的艺术品,尤其在着色方面,微雕微刻受到致命的限制,微雕微刻的艺术内涵不可能超越正常的艺术创作。

这种刻意的微细化就是一种内卷。这是一种自我较劲,一种乐在其中的自讨苦吃,花费了大量时间、耗尽了意志力,不但没有创作出新内容,还得拿个放大镜看,累死人。

6. 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是制度性的内卷

例如,僵化的考试制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成长的空间。学生为了考取高分数而被迫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下苦功夫,限制的学生自由的灵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为了比出高下,出题人只好把考试题目出得离奇古怪,比如某某起义谁开了第一枪,谁开了第二枪,谁开了第三枪等等无聊之极的考题,这就是内卷。

7. 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是内卷

中国人对很多历史名著的研究让人咋舌,就这么几本书,一两百年来无数学者没完没了地去挖掘,你还能整出什么新东西来呢?但是研究仍在深入,精细还能再精细,没完没了。

研究人员前赴后继,内容却不断重复炒作,论文抄来抄去,不断用曲解原著和牵强附会的佐证来标新立异,实际上都是那锅里的一堆烂肉,这是典型的内卷。


内卷的成因很多,我们不必深究,也不必穷举,否则自身也可能掉入内卷之中。略略从制度和文化的二个维度来认识一下。

人们为什么会身处内卷困境而无法自拔呢?

囚徒困境理论对此作了很好的解释。按照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在制度的压力下,人如同囚在困境中,为了自身的利益,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配合”的方案,极少人会选择与体制对抗。

因此,人们便乐此不疲地与小范围内的相关的人员进行零和甚至负和的博弈,客家谚语把这种现象叫做“裤裆里面打拳”,大家争来争去,累死累活,不管你再努力,付出再多,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由此看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

内卷是一种无声的悲哀。它慢慢消耗了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磨平了个人的锐气。陷入内卷之后,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虚度;对社会或机构而言,大量的人默默地做无用功,白白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整体效率,削弱了对外的竞争力。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明白了内卷的含义,大家便可以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内卷,减少内卷造成的浪费和伤害。

无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做事之前都要判断一下,尽可能避免内卷。社会应该鼓励和推动开放自由的竞争环境,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放在鼓励发明创造,建立最小约束的自由机制上来。


  • 延伸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Agricultural Involution: The Processes of Ecological Change in Indonesia)。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如今内卷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我们此前的文章《终于有人把内卷和囚徒困境讲明白了》,有很多读者留言表示校园是内卷的重灾区2020年底,《中国青年报》曾采访几所国内名校在校学生,他们纷纷讲述了自己身边的内卷现象。

最早,可能我学了一个小时,我的同学学了一个半小时,后来他比我多考一分。现在,我的同学学了5个半小时,我没有办法,学了5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比我多考一分。从结果上来看,什么都没变,但是我们都被卷入了这样的生活。

——北京大学某理科专业学生

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报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种声音告诉我:考试与我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而且是非必要的考试,倘若眼下着手准备,可能会占用较多本该用于攻克专业课的时间;另一种声音告诉我:如果通过了计算机考试,我就能够拿到又一项技能证明,这将作为颇具竞争力加分项体现在各种简历中,会让我在求职中比别人更有竞争力。最后还是决定报考,备考工作也随即展开。

——复旦大学法学院学生


参考来源:

[1]《什么是内卷》,作者:丘小海,华为内部论坛

[2]内卷化 -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内卷化

[3]大学生的“内卷”:竞争还是内耗 - 中国青年报

http://education.news.cn/2020-11/09/c_1126713666.htm


推荐阅读



后台回复关键字:1024,获取一份精心整理的技术干货

后台回复关键字:进群,带你进入高手如云的交流群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