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年轻院士入职浙大!他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

程序员书单

共 3581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1-09 23:55

前不久,浙江大学发布喜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斌勇已入职数学高等研究院,这或将大幅提升浙大在数学领域的整体实力,使浙大数学进入到“第二梯队”高校。
>>>>

中国科学院2019年新增选64名院士,平均年龄为55.7岁,60岁(含)以下的占87.5%。其中,最小年龄为42岁,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孙斌勇。



孙斌勇1976年11月生于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被保送至浙江大学数学系。在香港大学参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组织的李群研习课程后,孙斌勇于2001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师从励建书院士学习李群表示论,并于2004年取得博士学位。2005年起,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曾获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理奖、2016年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1

师从励建书院士,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
毕业论文不需要,我毕业也没有论文,
只要把我提的3个问题解决一个,就可以毕业了



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双塘社区孙家村,家里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学时,兄弟三人成绩都不错,而他和双胞胎弟弟尤其聪明伶俐,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自幼便成为岛上的名人,被传为佳话。

孙家当年的合影(资料图)

据孙斌勇母亲说:“阿拉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点’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而谈起孙斌勇在数学上的天分,母亲也自豪地告诉记者,孙斌勇读小学六年级时,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题的压轴题“,虽然兄弟俩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但答案都正确。那时,斌勇还没学过初中数学呢。”

上初中时,孙斌勇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文理科总分经常为年级第一,数理化竞赛都得过奖项,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一次他竟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孙斌勇认为这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初中时化学并没怎么学,平常作业也很少,对于参加化学竞赛没有进行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书,不过那时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

等到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孙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时,数学专业中开设有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斌勇写了个程序,在计算机系的弟弟便把他写的程序拿到系里老师那儿去做测试。一般编写完的程序中会存在bug(程序设计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而孙斌勇编写的程序检测中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遍顺利通过。如此严密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连双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赞叹。

大学期间,孙斌勇被选派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两个学期时间,孙斌勇有机会跟国际上一流的数学家们进行学习。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波莱尔(Borel),以及后来成为香港地区中科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2004年,孙斌勇博士毕业的时候,第一篇论文还没有发表,之前问导师需要有论文吗,导师的答案是不需要,他毕业的时候也没有论文2007年,孙斌勇才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其实这在数学界不足为奇,一篇高质量论文从投稿、审稿到发表,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读博期间,导师励建书给孙斌勇提了三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对他说,只要做出来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了


励建书院士



孙斌勇感觉自己在学业上一直挺顺利,大学期间老师们都对他很照顾,读博后导师励建书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他帮助。从给他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他联系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到推荐他到中科院工作。孙斌勇认为最主要的是,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

2005年,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一直致力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和合作者最终证明了典型群重数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对应理论中三个最基本猜想:重数保守猜想、守恒律猜想和对偶猜想。

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2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遇到难题要坚持,要一直去想

2019年年初,孙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论”项目获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典型群表示论”是当代数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中。上次该领域的获奖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于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国际关注。该成果被孙斌勇的国内外同行称作“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为众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




3

学习要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
踏实做,一个事情做10年总比做几天厉害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还存在差距。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如果目标就是培养数学家,还是要早点起步,因为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基础比较庞大,早点学比较好,而且要学得系统。像中小学里面做很多题都是平行的,那些题目做一个,再做一个类似的,都差不多,这样的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一个理论要系统深入地学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温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数学考卷,孙斌勇的要求会不太一样。有些人觉得把试卷答满就好,即使每个题都做的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孙斌勇觉得,哪怕只做对一道题,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学得稀里糊涂的,会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关于做数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特质,孙斌勇的看法是,“数学天赋需要一些,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孙斌勇觉得,学习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一开始逻辑就不太明白,便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书下去。“因为着急,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想学更多的东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学得多,就学那么一点点总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谈到如何看待奥数竞赛,孙斌勇的观点是,“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人去参与一下可以,不必要谁都去干这个事情,我更赞成系统地学一个学问,一直深入学下去,那肯定比参加奥数不停地做竞赛题练习要好,做一千道奥数题,跟系统深入学一个理论是没法比的。” 他继续解释道,对于有些本来就在认真学习数学的同学,顺便参加一下奥赛,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如果把拿金牌作为最大目标,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又没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对于自己小时候可以自由生长的状态,孙斌勇觉得,“现在学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学同一样本领,而且很多人学习的所谓本领就是为了对付高考卷子,太单一了。”他认为,“中国那么多人,应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个性比较好。”

孙斌勇说自己就是一个选择了做数学研究的普通人,也会炒炒股,看看电视剧、网络小说;他喜欢慢节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儿玩,带她去爬山,也会教她数学。他跟母亲很聊得来,虽然母亲更愿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边,但他会常回家看看,跟母亲一起叙家常。

通过跟孙斌勇交流,记者感到,正像中科院数学院的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数学家们都很单纯,一旦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

—THE END—


编辑 ∑Gemini
来源:科奖中心综合自科研大匠、网络等

— 【 THE END 】—
本公众号全部博文已整理成一个目录,请在公众号里回复「m」获取!

3T技术资源大放送!包括但不限于:Java、C/C++,Linux,Python,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在公众号内回复「1024」,即可免费获取!!




浏览 3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