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蔡元培赴北京大学正式就任校长一职

数据D江湖

共 1478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12-29

历史上的今天: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赴北京大学正式就任校长一职。


美国学者杜威评价蔡元培:“以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做了什么?


◎ 改“衙门”为学堂 


北大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一座日趋颓败的衙门式旧学堂。当时的北大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生多为官僚富家子弟,差不多每个学生都雇有当差,上课铃一响就有当差的来说一声:请老爷上课。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在校长就职演说中,蔡元培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谪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 实行教授治校,发扬民主


教授治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政府和政治斗争对学术独立的干扰,“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教授治校是基层民主政治的一种拓展,是在不民主的社会中营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民主的“小共同体”。只有这个共同体中的每个人都能独立、平等地发言、批评与被批评,彼此能畅所欲言地交流与商榷,不同学术观点百家争鸣,才有获得真理的可能。


◎ 实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方针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申明:“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但他深知,“吾国承数千年学术专制之积习,常好以见闻所及,持一孔之论”,提倡思想、学术自由至为不易。


蔡元培对文科进行整顿。北大文科一直为桐城派古文家把持,新思想、新观点不为所容。为打破守旧派的“一统天下”,他着重聘请具有新思想、新观点的学者到北大任教。在短短时间内,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新文化先锋迅速云集,“文学革命,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


……


雷颐老师评价蔡元培:时至今日,他(蔡元培)之所以一直被人们以崇敬之心、景仰之情反复纪念、思念、怀念、探讨、研究,盖因“北大校长”矣。不过,在蔡氏之前之后就任北大校长者并不乏人,而唯独他享此尊荣,足见并非“北大校长”使其有此崇高历史地位,而是他使中国教育、文化进入新境界。


蔡元培曾提出“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后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成为北大校训。再后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没有了……


北大已非当年的北大,世间从此再无蔡元培。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鲁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金岳霖、梁思成、林徽因……民国大师,都是什么样的人,又历经了什么样的人生和时代?

 

现在写民国的书汗牛充栋,岳南老师的《南渡北归》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这套书,把民国最重要的百余位大师,最具特色的故事串联了起来,让我们认识每一位民国人物最鲜明的特色,景行行止,也让我们获得最重要的历史感。

 

莫言感叹:《南渡北归》有丰富的文史价值。那个时代的大师了不起,令人敬仰。

 

柳传志曾表示:岳南的《南渡北归》,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至今不能全面反思文革,令人尤为痛心。这套书尽量真实地从某一个角度描绘当年的历史,文笔也好,很好看,学习历史,我们老百姓最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

浏览 1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