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必看|审美如何通过后天培养?

三分设

共 4722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8-23 18:29


点击"三分"关注,回复"社群"加入我们
欢迎来到专业设计师学习交流社区
三分设|连接知识,帮助全球 1 亿设计师成长
转自SnowDesignStudio
编辑:张梦如
共 3454 字,预计阅读 9 分钟

前言

最核心、最基础的是,要先成为美的欣赏者。换句话说,要拥有较高的审美。
关于审美,会分成三个部分来探讨,分别是:美是什么,审美来自哪里,如何提高审美。


一. 美是什么?

1. 生活角度的美
生活中有两种美,分别是:自然之美、人造之美


所谓自然之美,是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山川湖海之美,比如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之美。
所谓人造之美,是指人类发明创造的各种物质和文化之美,比如建筑、诗歌、手机、书法之美,比如  UI  设计之美。
针对自然之美和人造之美,人类的审美有两个特性,分别是:共性、差异性。


所谓审美的共性,是指人类在欣赏自然之美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度一致
比如黄山的美是世界公认的,奥黛丽・赫本的美也是世界公认的,幼儿园里班花的美在小朋友当中也基本是公认的。
相应地,所谓审美的差异性,是指人类在欣赏人造之美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比如一个关注流行与时尚的单身青年,过年回家的时候,很可能会被并不关心流行与时尚的父母这样说:那啥,你姑准备给你介绍个对象......这身衣服不好看,上街买身好看的吧。
我们平常说的“审美”,更多是指人类在欣赏人造之美时所呈现出来的差异。这也是本文探讨的“审美”。

2. 学术角度的美
从学术角度来看,美来自美感。而美感与好感紧密相连。
能够满足人们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感觉就是 “好感”。
这种客观事物的形态特征也会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这种快乐的感觉被称之为 “美感”。


比如笔者喜欢匡威经典款帆布鞋( All Star 系列),那我就会对它有好感。当我在街上或商场里看到它的时候,精神上就会产生一丝愉悦的感觉,这种愉悦的感觉就是美感,我会觉得匡威经典款帆布鞋是美的。


一个喜欢奢侈品的女孩对 LV 的包包有好感,并且觉得它很美,也是类似的道理。
能够满足人们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就是人的价值取向。通俗来讲,可以说是人们喜欢的事物。
学术意义上的 “好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们感觉到自己的主观需求被客观事物满足了。也就是说,当拥有喜欢的事物时,才会产生“好感”。
而我们平常说的 “好感” ,和是否拥有自己喜欢的事物没有必然联系。比如,不管我有没有买匡威经典款帆布鞋,我都会对它有 “好感” 。但当我买它的时候,我对它的 “好感” 一定会达到一个巅峰 —— 各位想象一下自己血拼完后的心情就知道了。
学术意义上的 “美感” ,则主要得益于喜欢的事物的外在形态。也就是说,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无须拥有它,美感和美就会产生。
所以,相对而言, “好感” 偏物质化, “美感” 和美偏精神化,也就是我们在上一篇所说的:美学是一种精神追求。
学术或者美学角度的美,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视觉之美、精神之美。


所谓视觉之美,是指外在形态之美或表现形式之美。比如企鹅胖墩墩、走起来一摇一摆的体态。
所谓精神之美,是指视觉之美的精神内涵。比如企鹅胖墩墩、走起来一摇一摆的体态会让人觉得憨厚、可爱。
再比如石墨文档的 UI 设计,我们会觉得好看,有一种中式美学在里面,让人觉得安静、优雅。这里包含安静、优雅在内的中式美学就属于精神之美,石墨文档的 UI 设计本身,则属于视觉之美。


二. 审美来自哪里?

审美主要在后天形成,同时也受先天影响。

1. 后天形成
从前文我们知道,美有一个非常重要影响因素,那就是大脑中负责储存 “精神之美” 的 “美学数据库” 。“美学数据库” 主要形成于后天。
以上是学术角度,再来看看生活角度的情况。
据笔者观察,有很多兄弟姐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完全一样,读的学校也一样,但他们的审美却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到中学、甚至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这种审美差异就会在各自挑选的衣服、鞋子等物品上表现出来。
审美主要在后天形成。无论是学术理论还是生活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

2.受先天影响
天生内向的人,成年后很大概率会喜欢内敛一点的设计风格。天生外向的人则相反。
认真、探索这些品质,有些孩子生下来就有。在幼年和童年时期,当语文课本、课外读物、动画影视剧等内容为所有孩子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时,天生具备认真、探索品质的孩子,可能会更快熟悉这个精神世界,并更多吸收其中的养分。
这些精神养分,会包含之前提到的 “美学数据库” ,所以对培养审美很有帮助。也就是说,一些天生好品质,有利于培养审美。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绝大部分好品质,都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出来。


三. 如何提高审美?

既然审美主要在后天形成,那一定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
对设计师而言,审美一般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入眼、入心、入脑


对大众而言,审美一般只有 “入眼” 、 “入心” 这两个步骤
所谓入眼,是指看到 “视觉之美” ,或被 “视觉之美” 吸引;
所谓入心,是内心感受到 “视觉之美” 的 “精神之美” ;
所谓入脑,有点类似我们平常说的 “职业病” ——设计师可能会简单拆解 “视觉之美” 和 “精神之美” ,并分析它们是怎么实现的。
结合审美三步骤,提高审美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那就是:入心,入眼,入脑。
注意,这里是 “入心” 在前, ”入眼“ 在后。初始阶段,按照这个顺序来,往往会事半功倍。到了中后期,则不必拘泥顺序,交叉进行即可。


1. 先入心:先丰富心中的 “精神之美”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确实没有留意到生活中的 “视觉之美” ,也就没有下文了;第二,看到了生活中的 ”视觉之美“ ,但是没有引出 ”精神之美“ ,最终没有出现美。
不管是哪种情况,其根本原因都是内心缺少对应的 “精神之美” ,也就是大脑中的 “美学数据库” 比较贫乏。
所以,提高审美,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就是丰富大脑中的 “美学数据库” 。因为 “美学数据库” 将会直接决定,我们是否能感知到美,以及是否能输出美。
如果 “美学数据库” 比较贫乏,看再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也很难吸收到其中的“精神之美”。没有“精神之美”,美和好看就不会成立。
舞蹈最重要的是感染力,这是易烊千玺在《这就是街舞》里说过的一句话。设计最重要的,也是感染力。
当我们的 “美学数据库” 比较丰富,同时我们能够娴熟运用里面的“精神之美”时,我们的设计才有可能充满感染力。


首先,是关于广度
这个世界上有大量普世的 “精神之美” ,比如简洁、活力、安静、干净、利落、帅、酷、欢乐、可爱、温润、知性、力量、专业,等等。设计从业者(设计师和设计决策者)需要广泛吸收普世的“精神之美”,涉猎越广越好。
涉猎广有两个必要。第一,不管以后做什么风格的设计,这些普世的 “精神之美” 都是基础素材库,属于“原始积累”。比如 B 站和抖音的设计风格相去甚远,但它们都会通过大圆角和肉乎乎的图标,来营造 “可爱” 和 “亲切” 的感觉。第二,只有涉猎广泛,我们才有可能欣赏并学习各种各样的设计、各种各样的美。


其次,是关于深度
关于  “精神之美”  ,每个设计师、乃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偏好。每个设计师都应该尽早找到自己的审美偏好,并通过深耕的方式尽可能成为这个风格领域的专家。
最后,是关于流行趋势和时代审美。
流行趋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参考,但是没必要一味的盲目的追随。
既要关注流行趋势,更要把握时代审美。两个原因:第一,一定程度上,是 “铁打的时代审美,流水的流行趋势” ;第二,当我们讨论流行趋势时,更多是在讨论表现形式,而时代审美会让人更多联想到内容和内涵,形式服务内容,流行趋势服务时代审美。
时代审美是个大话题,笔者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大概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不管是  UI  设计还是服装设计等其它设计,欧美日韩审美仍然占据绝对优势,此其一;其二,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同时物质丰富、诱惑丰富、焦虑丰富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会向以中式和日式为代表、并具备古雅诗意特色的东方美学寻求精神慰藉。
由于日本设计和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以及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东方美学不只在中国、日本,在全球都占据一席之地。
整体而言,时代审美的主旋律就是:简洁、东西方美学融合、东方美学小规模复兴。


苹果的设计,本身就是东西方美学融合的典型代表。苹果的设计作为欧美审美的典型代表,因受乔布斯审美影响,本身也包含禅文化、日式美学这些东方美学的元素。前文提到的石墨文档的设计,乃至李子柒的视频,本身都是东方美学小规模复兴的典型代表。
其实不止  UI  设计,华语乐坛的例子也是极其类似。一方面,中国风这种东方审美一直占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周杰伦的曲风。另一方面,东西融合也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音乐和对应的专辑封面等视觉设计中,比如李宇春的  《流行》  这张专辑: 《流行》 这首歌融合了欧美的电子音乐和中式竹笛;专辑封面里热情、利落、带有批判思维(流行二字反着写,反 “流行” )、并具备一定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红色字体偏向西方美学,功夫服装和复古破旧教室则偏向东方美学。


最后,关于东方美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推荐大家去看李泽厚先生的  《美的历程》。

2. 再入眼:再多看优秀作品

当大脑中的 ”美学数据库“ 比较丰富时,就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 “入眼” 练习——多看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可以分成三类,分别是:设计作品、旅行见闻、日常见闻。


设计师应该多看不同类别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平面、 UI 、网页、插画、摄影、动效设计、字体设计、工业设计、空间设计,等等。
最核心的有三大类,分别是:平面、 UI  和网页、插画和摄影。因为平面是一切的基础, UI  和网页是我们的基础工作,插画和摄影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之美”。
途径主要分上线作品和线上作品,线上作品这块推荐站酷、 Dribbble 、 Behance 、 500px   、 花瓣 、 Pinterest  等。


三. 结语

生活中有自然之美和人造之美。欣赏自然之美时,人们会表现出高度一致;欣赏人造之美时,人们会表现出差异。我们平常说的 “审美” ,更多是指这种差异。
人们会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抱有 “好感” ,这些事物的外在形态会给人带来 “美感” 。
美可以分为 “视觉之美” 和 “精神之美” 。 “精神之美” 出现时, “视觉之美” 会随即成立; “精神之美” 没有出现, “视觉之美” 也不会成立。
从根本上说,审美取决于大脑中储存 “精神之美” 的 “美学数据库” 。 “美学数据库” 主要成形于后天,所以审美主要来自后天。



🙋 我们一起聊设计 🙋‍♂️
微信行业交流群
期待与更多优秀设计师一起成长
🤩


🌟 星标公众号方法
点开下方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 ➡️   设为星标
浏览 9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