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北数所:技术创新驱动数据交易
作者 | 刘夏 编辑 | 照生 排版 | 温馨
2020年9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规划设计了北京大数据交易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
3月31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成立发布会在京举行。北数所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局与北京市委网信办等部门组织,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多方参与成立。当日,北京数据交易系统上线。48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并发布北京数据交易服务指南。
北数所的「一新三特色」
北数所的成立是北京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一步。
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在北数所成立仪式上表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从技术、模式、规则、生态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着力破解数据交易的痛点,努力打造全国数据交易平台的样板」。
北数所重点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新三特色」。
「一新」是指大力推动数据交易底层技术创新。北数所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完整操作过程上链存储,在不泄露数据的前提下,保障数据的来源可追溯、内容防篡改、主权可确认、利益可分配。同时,利用隐私加密计算技术,将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成为国内首家基于“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数据交易所。
「三特色」是指大力打造交易所运营管理三个特色:
一是创新数据交易方式和模式。北数所致力于搭建数据确权、定价的基本框架,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定价市场化,严格实行实名注册会员制。二是建立坚实的规则制度与安全保障。北数所注重制度构建,制定《北京数据交易服务指南》作为交易规则的基础制度,探索建立监管沙箱,并保持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密切沟通。三是打造丰富的数据合作生态。北数所组织成立北京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将数据交易各个环节涉及到的机构都纳入其中,充分发挥其数据中介功能,综合运用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形成安全融合技术体系。
北数所也将在DC/EP应用方面展开探索。早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中便提及北数所的服务内容集数据信息登记服务、数据产品交易服务、数据运营管理服务、数据资产金融服务、数据资产金融科技服务于一体。在数据资产金融服务一项中更是指明要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探索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在北数所数据交易支付结算中的应用,打造符合数据交易特征的支付结算体系。
北数所既致力于建成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也有望成为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流通枢纽。殷勇副市长在成立发布会上表示,「北数所要对标国际先进的股票交易所、商品交易所,建设数字经济时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交易机构。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探索建设数字贸易港,参与全球数字分工体系」。北数所秉承「国际着眼、国内先行」的策略,积极探索跨境数据安全流通,积极吸引跨国企业和国际机构加入。
数据交易场所的发展历程:痛点始终存在
回顾数据交易场所的发展史,在政府部门着手建立数据交易平台之前,数据交易就已在一些民营企业中崭露头角。这些企业大体是互联网公司和科技企业,它们凭借着自有的数据渠道和自身的数据处理能力,逐渐培育起一个个小型的数据市场。但由于数据交易规则设计不够完善以及缺少政府信用等的背书,这些公司的成效并不显著。
2014年2月20日,中关村大数据交易产业联盟成立。该联盟是由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协会、京东商城、亿赞普、拉卡拉等50余家单位参与组建的国内首个面向数据交易的产业组织。当时,中国大数据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地发展大数据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
图1:国内与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及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67 亿元(按2014年底汇率折算约123亿美元),同比增长 27.83%。而同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则达到2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23%,在增速方面我国与全球差距较大。
2015年4月14日,国内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此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贵州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导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思路来自于贵阳市市委书记陈刚,他曾表示「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投入运营,将会带动大数据清洗、挖掘和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中国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从原来的跟跑者,将来甚至可以成为领跑者」。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当天,腾讯公司、广东省数字广东研究院、京东云、中金数据系统等市场参与方完成了首批大数据交易。
对比民营企业来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解决了公信力不足的问题,其成立无疑是我国数据交易史上重要的一笔,但其在经营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在隐私保护方面,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并没有很多底层技术上的创新,它保障隐私安全主要靠两点:一是交易对象是数据分析的结果而非数据本身,二是通过严格的会员准入制度来筛掉信誉不足的用户;其次,由于准入门槛过高,个人用户与部分企业无法参与入驻交易市场,导致交易所规模受限;最后,定价并非市场化,而是由交易所与卖家协商决定。
一年后,2016年4月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成立,是上海大数据发展综合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相较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而言,其在隐私保护与价格规则上都更为成熟。上海数据交易中心采用“技术+规则”双重架构,以IKVLTP六要素(ID主体标识、Key 维度主键、Value标签赋值、Limit供应限度、Time供应频度、Price挂牌价格)作为数据约定,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标识技术和二次加密数据配送技术,在推动数据交易的同时对隐私和数据安全性有所保障。此外,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的定价机制也更加市场化,不同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成交价由双方协商制定的点对点形态,而是采取多对多形态,即形成多个数据供应源,定价更加公平公开。2016年9月7日,交易中心提出《数据互联规则》,并以此促进了中国数据交易合规有序发展。一个月后,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正式开放交易系统,实现24小时实时互联、去中心化的线上数据交易。
2015至2016年间,武汉东湖大数据交易中心、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等相继成立开放,形成了以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大数据交易所等形式为主的数据交易市场。与此同时,数据交易在民营企业中火势蔓延,它们多通过API接口交易数据,并依照调用量计价, 如聚合数据、京东万象等。
图2:国内大数据交易所(中心)建设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尽管数据交易场所数量大幅增多,但规模仍然局限,数据交易的成交量远低于预期设想,2017-2019年大数据交易所市场几乎冻结,数据交易存在诸多痛点。
痛点之一,确权难。数据的所有权在谁手中、所有权是完整的吗、是独有还是共有…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数据确权之难。关于确权问题,既有的制度仍然是模糊的,而要达到标准化的市场交易,前提则是清晰的权属界定规则。鉴于此,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再次强调:「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
痛点之二,数据交易成本难降。由于平台技术欠缺,数据挖掘工具不够专业,数据清洗、加工、建模等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便造成了数据交易成本的升高。于是也出现了“脱媒“的现象,即数据买卖双方仅仅通过交易所撮合,而交易过程本身却不通过交易所进行。
痛点之三,数据安全问题难以解决。数据交易平台存在诸多安全风险,黑客攻击平台漏洞,导致信息被泄露或利用。据此,2020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草案指明落实主体责任和数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也在系统漏洞扫描和数据活动风险评估方面做出相应举措。
数据要素市场化加速,北数所创新正当时
继上述多家数据交易所、交易中心后,北数所将是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在了解数据要素市场化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数据为什么能成为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在经济学中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这些生产要素可以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与体系,并由此形成要素市场。在过去的农业、工业时代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地位早已确立,而如今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已渗透到各行各业。
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统计,2016至2019年的全球数据量分别为18ZB、26ZB、33ZB、41ZB(1ZB=十万亿亿字节)。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是2016年的九倍,达到163ZB。再看国内,也是数据生产量巨大,据IDC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数据产生量约占全球数据产生量的23%,如此庞大丰富的数据资源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从中国信通院近四年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其对GDP的贡献均连年增长,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
图3: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关于数据要素市场化,早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便强调,「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首次明确数据是一种生产要素。在2019年11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4月9日,这一意见发布,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并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正式上升国家战略。这都凸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数据要素市场化的高度重视。
图4:数据要素市场化战略的四个阶段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而大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交易平台,其建立对于解放数据,使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作用不容小觑。
要想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解决好数据确权问题是关键。在之前的各个交易所中,数据确权服务多停留在规则层面,而北数所则在技术层面有所创新。北数所在数据确权登记、访问、分析、计算、交易过程中,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整合数字身份、价值标的、溯源追踪等,为数据主体签发证书。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为数据的主权确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数据要素市场化还面临「数据孤岛」和「数据合规」两个在现行技术基础上难以调和的矛盾。所谓「数据孤岛」在物理上的含义是指数据在不同部门相互独立存储,独立维护,彼此间相互孤立。「数据孤岛」必然会导致数据要素流通效率低、部分数据难以流动并发挥价值。北数所则「利用隐私计算技术,有效限制敏感数被无限复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技术上保障数据交易的合法合规,进而弥合「信任鸿沟」,可增强数据的共享意愿,激励数据市场价值挖掘,消除‘数据孤岛’」。
北数所利用区块链技术、多方安全计算技术、隐私加密技术等,在数据权属确认、数据流通效率等方面开展创新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解决数据定价和交易中固有的难题,北数所是一次新的技术探索,也是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顶层设计驱动下备受关注的一笔。但在技术方面仍未完全成熟,需要持续投入研究,相关监管及法律体系也尚未完善,地方在规划和执行层面也仍力量分散、缺乏组织,北数所未来发展也许还会面临诸多难题,数据要素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推荐阅读
Coinbase上市记:被罚650万美元?接着DPO
新势力崛起——全球数字资产研究报告(2021)
7年巨亏逾120亿!盈利模式单一的美图斥资5.8亿“豪赌”加密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