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可能是)国内PLG策略最好的产品

共 2765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12-16 15:22

上篇文章《深度思考产品:钉钉、企业微信和飞书》聊了SaaS产品的PLG策略。其实SaaS产品增长销售的演变策略可以分为三步: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SaaS产品的PLG策略,可以总结成三个词——“好用”、“好玩”、“好看”。结合这三个词展开聊聊:

 

好用

大多数的产品本质就是工具,是要帮助用户去解决问题的。而工具好用的本质就是抓住了用户场景——为哪些用户在什么场景下去解决什么问题。To B和To C产品一样,背后就是要“厘清用户场景”和“甄别产品业务”。「好用」是产品“可用→易用→好用”一直在追求的目标,也是对产品经理的褒奖。

 

好玩

产品的好玩性主要体现在产品的游戏化思维。“邀新奖励”和“任务积分体系”就是常见的游戏化模块。比如拼多多的多多果树模型、支付宝的蚂蚁庄园等是为了提升用户在产品中的使用时长;而ClassCraft的任务积分游戏化是为了把用户带入场景中。

 

工具产品主要是聚焦产品的好用性,目的是高效地帮用户解决问题,但似乎缺乏了一丝情感体验,而游戏化模块恰恰是填补了这个空缺。游戏化通过影响人们的情感,将产品从单调乏味的工具变成让人爱不释手的玩具,它能把原本索然无味的过程变得妙趣横生。

 

好看

好看是非常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好看是酷炫的特效,然而有些人却是简约的设计。经久不衰的一些产品未必好看,但是可玩性非常高,比如扫雷、贪吃蛇,加上特效后反而影响游戏可玩性。

 

我以前的Leader告诉我:“能解决问题的产品都是好看的”。

 

我用一张图来梳理下:



好用是产品能让用户免费推广的第一层,而好用的核心是抓住用户场景。我想聊下蓝湖如何从可用变成易用,最后形成口碑产品的。

 

蓝湖的业务形态是产品文档和设计图的共享协作工具,为产品经理、UI等提供Axure文档和设计图管理服务。专注于用户体验和产品打磨,目前蓝湖的数字产品团队已经入驻了50万家。

(*在其他SaaS产品上留下联系方式后,销售总会联系你,而蓝湖从来没有销售给你电话。而产品总在不经意处提醒你付费升级)

 

我了解PLG策略,就是因为蓝湖。用To C的产品业务模式,在企业内部自下而上形成产品口碑。

(*还有一家就是石墨文档,奈何在商业化路上始终没有跑起来)

 

回头整体看蓝湖,想从两个方面来剖析下:


1.To C模式做To B

蓝湖与其他SaaS产品选择自上而下的决策路径完全不同,选择的是自下而上的决策路径。蓝湖MVP版本是云端切图标注工具。帮助产品经理、UI设计师和开发提高工作协作效率。

 

——产品经理通过蓝湖Axure插件上传原型图,通过链接就可分享并通知给团队成员,团队成员做到实时查看和疑问点批注。极大的提升了项目团队的沟通协作效率。

 

——UI设计师将已切图的设计图通过插件导入蓝湖,无需手动标注,开发者就可以查看设计图相对位置的尺寸、色值、文字大小等信息。也极大的提升了UI设计师的工作效率。

 

蓝湖的切入点和迭代计划,是为项目团队提升工作效率和高效协作出发的,说服的是项目打工人,并非企业老板。


(蓝湖迭代框架)


在回头看蓝湖产品迭代记录,你会发现一个能切图、能标注和能批注的协作工具,是被产研团队接受的,同时也是能接受本地数据上云的。那么为构造产品设计协作平台就奠定了基调。

 

再来看蓝湖为用户打造的场景:



无论是To C还是To B产品,产品目标只有一个——让用户用起来非常丝滑,帮助用户高效产出,提升工作幸福感。产研团队是互联网产品的核心团队,“控制”了他们,相当于“控制”了公司,提升了他们工作效率,相当于提升了产品的迭代速度。这是正向循环的。

 

而这也是PLG策略的核心:通过产品提升口碑。口碑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达到快速增长的目的。在国内更多被C端产品使用,如何应用在To B产品上,真的值得SaaS产品经理好好研究。

(*蓝湖其实在开始之初参考的产品是Zeplin,蓝湖在其基础上做了批注、项目团队协作和多版本管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产品经理可以多去看国外优秀的产品。)

 

另:蓝湖保持周一版本的迭代记录。快速响应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一直保持“发现问题→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续追踪”的问题流程。这也是项目团队需要学习的。

 

2.让协作更高效

蓝湖在今年9月份推出了一站式产品设计工具MasterGo。这是更系统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项目协作平台,拥有实时协作、智能布局、设计系统和资源库等模块,旨在希望消除产品PRD文档、设计图和代码之间的“翻译”成本。




在项目组中,产品PRD评审、UI设计稿评审和开发阶段是产研沟通成本最高、返工最多的三大环节。除了项目管理标准化流程能提升效率外,如何能跨团队快速对齐产品迭代需求和产品设计,做到实时查看和协作,这将是能提升项目团队协作效率的关键点。

 

MasterGo相当于一个带着锁的多屏幕会议室,一块屏幕存储一个项目,项目历史版本的产品PRD、UI设计稿和交互全部平铺在屏幕,开发也能看到调试后的产品效果。任何人有疑问和调整实时同步。前提是有钥匙的同事才能进入会议室。

 

MasterGo真正离好用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想要企业的产品全部迁入,需要考虑:

  • 安全性。如何保证产品不被泄露?这可是直接决定公司命运的事情;

  • 项目管理。能有适应不同团队的项目管理方案,真正能做到“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价值”;

  • 继续打磨工具。做能替代产品经理的Axure、UI设计替代的Sketch等的工具,做好真正的好用。

 

以上痛点如若解决,我相信能为互联网产研团队提效不少。

 

以上内容只是我个人去看蓝湖的认知。大家也可以去梳理下。也许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写在最后的话

产品经理一定要想着为产品的营收和增长负责。而增长和营收的背后,就是产品经理需要洞察整个产品,为整个产品负责。如下图所示:




SaaS类的产品经理一定要去拆解国外的产品。毕竟国外的SaaS产品已经有成熟的产品体系。如果本土化挖掘需求才是产品的核心。


最近工作有点忙,可能更新的不是那么勤。但是每篇文章希望能给读友收获。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帮忙转发在看哟。感谢。

 

最后强烈建议大家看John的《产品经理工作流》《产品方法论和思考》

 

互动话题:2021只有最后半个月了。今年的Flag完成了多少?

浏览 4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