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入解读工信部发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未来三年的KPI都定了!

共 7148字,需浏览 15分钟

 ·

2021-05-07 11:21

作者:赵小飞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4月30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公开征求对《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意见”,开始对我国5G应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征求意见,三年行动计划是指导中国未来3年5G应用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值得深入解读。



4月30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公开征求对《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意见”(下称《征求意见稿》),开始对我国5G应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分别从突破5G应用关键环节、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三大主线梳理出32项具体工作,全面涵盖了与5G应用相关的各方面内容,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基本都提到了聚焦的重点领域、关键举措和发展目标。


三年行动计划是指导中国未来3年5G应用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当前还处在征求意见的阶段,但该文件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笔者选取部分内容对其分析解读,希望能够给业界一定的启发。

 


新的目标:基础设施、用户、行业应用均给出量化KPI

本次《征求意见稿》首个值得关注点是给出了7大发展目标的量化指标,作为2021-2023这三年中全国5G应用发展工作的KPI,其中既有5G基础设施目标,又有用户目标,还有行业应用的目标。

 

 

基础设施角度看,《征求意见稿》主要提出了两个指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为18个、5G行业虚拟专网数3000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18个,也就意味着到2023年全国5G基站数量将达到252万以上。众所周知,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开通的5G基站数71.8万个,那么接下来3年至少要开通5G基站180万个,平均每年新增60万个,基本上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态势。5G行业虚拟专网作为各类行业应用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目标凸显了主管部门对于5G专网的态度,即更注重基于5G公众网络提供5G专网服务,提升5G网络利用率。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发布了其5G专网产品,都是根据专用性的程度高低分为3类产品,行业虚拟专网目标的提出,将给运营商专网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用户角度看,《征求意见稿》主要给出了to C和to B两方面的指标:5G个人用户普及率达到40%、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200%。5G个人用户普及率达到40%意味着到2023年底5G手机用户数达到5.6亿,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目标没有悬念,根据工信部一季度统计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国内5G手机终端用户数已达到2.85亿。当前,国内5G手机终端单月出货量就能达到2000万以上,因此到2023年5G手机终端用户数超5.6亿是大概率事件。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200%的目标,体现了5G应用于各垂直行业将实现快速增长,也印证了5G大部分场景是物联网场景的观点。虽然当前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未公布,5G物联网用户基数量级也不大,但根据移远、广和通、芯讯通等物联网模组厂商公开的数据来看,5G物联网模组已开始实现规模化出货。5G商用初期几年,手机终端率先成熟,手机终端用户数发展较快,但随着各行业应用的落地,5G物联网模组、终端逐渐成熟,5G物联网用户数将迎来快速增长,最终5G物联网用户数将远超5G手机终端数。

 

行业应用角度看,《征求意见稿》主要提出了5G在大型工业企业渗透率达到35%,每个重点行业5G示范应用标杆数100个。大型工业企业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4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对5G应用具有明显标杆示范作用。《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在生产经营等环节开展5G应用,说明达到这一要求,5G必须对工业企业核心流程实现赋能作用,而不是外围的辅助。若35%的渗透率、每个行业100个示范应用标杆目标能够达到,5G在垂直行业应用规模效应就比较明显,各行业将会自发驱动去推动5G落地。


明确举措:明确3大行动15个细分领域应用场景重点发力方向

《征求意见稿》在“赋能5G应用重点领域”中提出了15个5G应用的细分领域,并将这15个领域归到3大行动,即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和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全面涵盖了生活、生产、公共治理的重点行业。其中,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包括了5G+信息消费5G+融合媒体2个领域,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包括了5G+工业互联网5G+车联网、5G+智慧物流、5G+智慧港口、5G+智能采矿、5G+智慧电力、5G+智能油气、5G+智慧农业、5G+智慧水利9个领域,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包括了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5G+智慧城市4个领域。在每一个领域中,《征求意见稿》都给出了一些重点发力的方向。

 

在“新型信息消费升级行动”中,《征求意见稿》提出5G+信息消费的工作包括推进5G与智慧家居融合,深化应用感应控制、语音控制、远程控制等技术手段,发展基于5G 技术的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监控、智能音箱、新型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不断丰富5G 应用载体。智能家居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物联网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此前智能家居中大量场景更多是通过WiFi、Zigbee、蓝牙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实现设备接入,只有少量终端采用蜂窝网络接入。不过,近年来家电、安防、消防报警器等家庭终端使用NB-IoT、LoRa等广域通信网络接入的优势逐渐显现,未来基于5G的家庭终端也会出现。近期,住建部等1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对新建全装修住宅,明确户内设置楼宇对讲、入侵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等基本智能产品要求;对新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明确要求设置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基本智能产品要求;养老设施应配置健康管理、紧急呼叫等智能产品。这些均为强制性要求,而且此类设备不少也会采用蜂窝网络的设计,5G也将被考虑其中。

 

“行业融合应用深化行动”无疑是3大行动计划中最重要的工作,也是5G赋能行业应用最典型的表现。过去多年中,蜂窝物联网在各垂直行业的应用给5G应用打下基础,尤其是4G应用于各行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开拓了大量物联网场景。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用户达11.36亿户,其中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分别达18.5%、18.3%。以工业互联网为例,此前很多工业场景大量采用基于4G的工业DTU、网关实现生产环境下各类终端、传感器数据的收集,部分控制环境下也用到了工业级4G专网通信,这些场景一方面给5G+工业互联网总结了应用经验,另一方面呈现出来的不足让5G有了用武之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产品服务等环节,聚焦“5G+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行业,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持续开展“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支持5G 在质量检测、远程运维、多机协同作业、人机交互等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不断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成熟模式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复制推广。这些重点发力方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4G+工业互联网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社会民生服务普惠行动”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城市管理等方面发力,这些领域将让民众可以直接体验5G带来生活升级的改变。其中,5G+智慧城市将是5G物联网用户数增长的一大主力。《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加快智慧表计等产品在市政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部署,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提高城市感知能力。过去几年,基于NB-IoT的智慧表计实现了快速部署,NB-IoT燃气表、水表连接数均突破千万级,消防、井盖、路灯、停车、环境监测等智慧城市终端数也在增长。虽然2020年ITU已明确NB-IoT纳入5G标准家族中,但当前NB-IoT应用更多基于3GPP R14标准部署,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在4G LTE基础上的应用,随着NB-IoT网络向着R15/R16升级,终端满足5G mMTC要求,海量NB-IoT智慧城市终端也会计入5G物联网用户中,大范围提升城市感知能力。


生态融通:技术和应用都需要深度融合

前,市场上对于5G的态度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将5G吹嘘的“无所不能”,好像所有行业用了5G都会实现前所未有的革命;另一个极端却将5G贬低的“一无是处”,认为5G的意义非常有限甚至没有意义。当然,这两个极端的背后可能存在一些利益关系,抛开这一层面,两个极端都不可取,我们还要客观看待5G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因此就不能就5G说5G,而要将5G放到整个新兴技术体系中和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来看待,从横向和纵向来分析5G的作用,因此就不得不说5G与其他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将“5G应用生态融通行动”作为专门一节来部署,可见主管机构对5G与其他技术和行业融合的高度关注。

 

在5G与其他技术融合方面提到:深化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创新,打好技术“组合拳”,不断培育5G 应用新蓝海。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中,需要综合应用各类最新的数字化技术,5G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但“组合拳”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一定不能成功。最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实现了物理世界数字化感知和数据的传输,云计算实现数据的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区块链则保障数据的真实性,每一项技术都不是单打独斗,所有这些新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才能实现行业数字化落地。因此,《征求意见稿》强调了“组合拳”的理念,也是加速5G应用的必要措施。

 

《征求意见稿》也多次提到5G和行业之间的融通,例如“打造一批既懂5G 又懂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支撑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又如“丰

富5G 人才挖掘和选拔渠道,培育一批既懂5G通信技术又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前几代移动通信不同的是,5G进入了“深水区”,“深水”在于各垂直行业的知识、经验和利益关系,这些是原来通信行业不具备的,因此培育5G通信技术和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供应商和人才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单独来说5G的技术能力和经济社会影响一定会产生偏颇的结论,需要将其和其他技术和垂直行业融合来看待。《征求意见稿》强调生态融通,并在“5G应用创新生态培育示范工程”中提出培育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创建5G应用创新引领区等举措,也是期待能够跳出5G本身的技术和产业链,推动更广阔的融合应用。


关注新方向:新的频率政策思路、新的终端形态创新、新的融资保障措施

本次《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不少此前推进5G发展相关政策中未提到的新思路,笔者选择频率政策、终端创新、融资保障等方面展开分析。

 

(1)新的频率保障思路

 

《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加强5G频率资源保障,其中亮点是探索新的频率供应制度,一方面是5G毫米波频率制度的探索,另一方面是5G供应互联网专用频率探索。

 

在毫米波频率探索中,《征求意见稿》提出“适时发布5G毫米波频率规划,探索5G毫米波频率使用许可实行招标制度”。多年来,我国移动通信无线电频率政策与国外有所区别,我国5G中低频率供应采用的是直接分配的方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均已获得了相应的无线电频率,直接分配的方式也保障了我国5G中低频网络的快速建设和商用,实现5G商用全球领先。海外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无线电频率供应更多采用的是招标拍卖的形式,运营商可以根据自身建设计划和资金实力来决策,频率供求市场化程度较高,5G频率也不例外。本次提出探索5G毫米波频率使用许可实行招标制度,可以说是对频率供应政策的一次变革。在201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提到:“地面公众移动通信使用频率等商用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许可,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但目前并未落地实施,若5G毫米波能够实现招标形式,则是我国探索无线电频率市场化的重要起点。

 

在供应互联网专网频率探索中,《征求意见稿》提出“开展5G工业专用频率需求以及其他无线电系统兼容性研究,研究制定适合我国的5G工业专用频率使用许可模式和管理规则”。在5G商用伊始,对于5G工业专网的讨论一直是一个重点话题,一些垂直行业尤其是工业龙头企业也明确表示希望能够自建5G专网。过去一年多实践中,德国、日本已发布了垂直行业5G专网频率的专门政策,给5G专网预留了专门的频段,西门子、博世、奔驰、富士通、NEC等德国和日本的龙头企业已经建设和运营了专用的5G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分配5G工业专用频率的呼声也不断出现。不过,企业自建专网也是各双刃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当前国内5G政策来看,对于行业领域更多仍聚焦于提供5G虚拟专网,这也是在考虑到充分利用5G基础设施、实现规模效应和防止频率碎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行业来说,5G专网还是一个新事物,或许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在5G虚拟专网应用经验基础上,适时推出5G独立专网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路径。从《征求意见稿》来看,5G工业专用频率已经进入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2)新的终端形态创新

 

《征求意见稿》中专门列出了“面向行业需求的5G产品攻坚工程”,其中提出了推动5G模组规模化商用和建设通用行业终端产品体系的要求。正如手机终端的丰富是实现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的条件一样,5G面向千行百业,也需要面向各行各业5G终端丰富起来,5G终端生态布局百花齐放才能给千行百业提供应用载体。

 

目前,5G终端形态还不丰富,除了手机外,更多集中在机器人、工业CPE、车载终端、无人机等领域。5G模组的繁荣是终端创新的基础,因此《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构建模组分级分类产业化体系,指导行业面向差异化场景需求开展精准化产品研发,持续提升模组的环境适应性,不断降低规模化应用门槛。根据移远通信、广和通等模组龙头企业最新财报数据,其5G模组已具备规模化供货的能力,不过目前5G模组成本依然很高,正如此前各类物联网形态发展历程一样,降低模组成本是产业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下一步加快轻量化5G芯片模组和毫米波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进一步提升终端模组性价比是重要方向。

 

另外,《征求意见稿》也提到了eSIM的应用,明确提出“推动嵌入式SIM(eSIM)可穿戴设备服务纵深发展,研究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实际上,除了可穿戴设备以外,eSIM已经广泛应用于大量物联网终端中,如智能表计、车机、共享单车车锁等,大部分功能已经开放,只是跨运营商远程写卡等涉及到用户流失转网功能没有开放。5G终端创新中,不论是消费级终端还是行业终端,都将会充分考虑eSIM的使用,尤其是很多行业终端处于复杂环境,对于抗震、抗氧化、灵活写卡、灵活计费等要求非常高,所以需要将SIM卡焊接或集成在行业终端中。

 

5G模组规模化商用、eSIM广泛应用以及成本降低,构成5G终端基础器件的创新,在通信接入端降低了行业终端入网的成本,降低5G行业终端创新的门槛。

 

(3)新的融资保障措施

 

在5G应用的融资保障措施中,除了常规的建立投资基金、鼓励上市融资外,《征求意见稿》还专门提出新的保障措施:依托产融合作平台打造“5G+金融”发展生态,以产融合作试点为载体开展5G 应用场景创新的产融对接活动。

 

产融合作是为了引导重点产业发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形成的合作机制,实现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的有机融合。基于此目的,工信部联合多个部委,推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的建设运营,该平台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畅通产融信息对接渠道,推动实现政策管理与公共服务线上化、数据分析与信息对接智能化、产融交流与多方合作生态化的非盈利性公共服务平台。

 

5G应用发展涉及面广,需要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大量创新项目需要资金支持,产融合作平台作为工信部主导和运营的公共平台,可以与促进5G应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平台上形成的有效合作机制,吸引更多5G应用产业链企业通过平台融资,另一方面导入5G供应链各类企业信息和应用成果,为金融机构设计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数据支持。在传统融资方式之外,产融平台可以说是为5G应用发展资金供需方提供新的渠道。

 

2020年3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在网络建设、应用场景、研发力度、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如今,事隔1年后5G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工信部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对部署事项进一步细化,我国5G应用发展正迎来“风正一帆悬”的机遇。




笔者新书《新基建大时代:聚焦5G与物联网》已上市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往期精选

重磅!工信部叫停50W以上无线

快充?膨胀的千亿级产业是该……

售价17999起,华为史上最强折叠

机皇Mate X2来了……

“渡劫”失败?2020年的智慧城市

有多惨

任正非宣布华为成立“煤炭军团”,

5G如何赋能千年古老行业?

重磅!传余承东将带队华为云

与计算BG,2月宣布……

IBM中国研究院全面关闭!网友

感慨:不996的公司都死了……



浏览 3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