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会面向对象第7篇---类可以形象的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不考虑特殊情况,一个班主任带一个班级,这位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就建立起了一对多的关系。
如果不用面向对象,你难以用代码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类,是一种约定,是对内容的约定,对关系的约定,对行为的约定。在没有实例被创建出来之前,仅仅通过约定,就能够让你对数据有一个非常全面且形象的理解。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yw_score, sx_score):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yw_score = yw_score # 语文分数
self.sx_score = sx_score # 数学分数
self.teacher = None # 老师
class Teacher():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 姓名
self.students = [] # 学生
先不要急着考虑如何使用这两个类,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是向你介绍类如何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
类Student定义了一个teacher属性,而类Teacher里定义了一个students属性,类型是列表,结合现实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你应当已经猜到,这两个属性将被赋值特定的对象。
stu = Student('小明', 98, 99)
teacher = Teacher('张老师')
stu.teacher = teacher
teacher.students.append(stu)
print(stu.teacher.name)
print(teacher.students)
在现实中,你可以通过一个学生找到他的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个老师了解到他的学生。
通过面向对象技术,在代码构建出的虚拟逻辑世界中,你仍然可以通过学生找到老师,通过老师找到学生。
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来描述具体的世界,也就是建模。
类让原本抽象的代码,逻辑,概念,都具象化了,你只需要将类的描述与现实世界中对应的事物进行关联,就可以自然且顺畅的理解代码意图。
反过来,当你想用代码去完成某件事情时,就可以先思考,是否应当先定义一个或者几个类,来描述或者定义你想做的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