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林珊珊偷逃税被罚9000万,磨刀霍霍向主播?

共 2239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11-28 01:57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文/调皮电商 木芯

1



今天直播圈的大新闻:头部主播雪梨、林珊珊因偷逃税款,将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分别计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
因为林珊珊是雪梨公司宸帆旗下签约主播,而且据官方情况通报,二人偷逃税款的行为是由同一人涉嫌策划、实施和帮助的,即雪梨的投资人之一,也是有棵树首席财务官李志强。所以,基本可以理解为二人偷逃税款属于同一案件。
上月,圈内传出头部主播被立案查税的消息,雪梨还曾通过媒体否认。没想到这么快就实锤了。
而且,与一般的名人偷逃税案件曝光路径不同,该消息由新华社在今天早晨首发,国内主要新闻媒体迅速跟发,负责稽查该案件的杭州市税务局稽查局还在第一时间就案情回答记者提问,警示意味十分明显。
尤其是官方在情况说明中的一句“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还发现其他个别网络主播在文娱领域税收综合治理中自查自纠不到位,存在涉嫌偷逃税行为,正由属地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稽查”,透露对主播偷逃税的集中查处可能刚刚开始。也许,接下来,我们还会听到很多熟悉的主播涉嫌偷逃税的消息?
对此,有熟悉税务筹划的大V分析:
查主播很好查,因为他们账目简单,收入就是个人薪金和劳务报酬,团队不过几十个人,收入却是世界五百强级别的(这话确实不假,今年双十一预售,两大头部主播薇娅李佳琦一夜卖出百亿,一天销售额就顶了很多五百强一年的销售额)。
总而言之,“利润太多了,藏都没法藏”。
我们会员群的群友也指出,雪梨、林珊珊把原属于增值税范畴的税项转为文娱行业服务费已经勉强属合理避税,还虚构业务,把个人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所得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的经营所得,参照“个体户”标准纳税,去年几乎可以做到免税。
头部主播因为行业红利,收入本就高得吓人,居然还享受“免税”待遇,这当然对其他行业及其从业者不公平。

2



更多普通人对这条新闻的反应是,原来头部主播跟一线明星的赚钱能力已经完全看齐。过去新闻说某名人偷税漏税,都是娱乐明星,现在居然两个主播能偷逃这么多税款?
这就带来了一个类比问题:
明星偷逃税款会被认定为“劣迹艺人”,遭到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封杀”,演艺事业也会因此中断。
现在头部主播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赚钱能力都和娱乐明星看齐,税务局的情况通报也显示,税务稽查部门是把主播纳入“文娱领域从业人员税收管理”的范畴,头部主播偷逃税款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带货事业呢?
目前微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封杀两人的声音:
恰好今天雪梨、林珊珊原本都计划在淘宝开播,偷逃税的新闻出来后,有媒体报道称两人的直播间已被屏蔽,无法搜索。
但我们在尝试后发现,两人的直播间并未被屏蔽,依然可以正常搜索和显示。只是雪梨今天的直播似乎取消了,直播预告栏显示为空。目前林珊珊依然显示今晚会照常开播。
但无论是在两人的直播回放中,还是在主播的留言页面里,大量网友都在表示谴责。
虽然舆情汹涌,但参考此前张大奕事件的风波,雪梨林珊珊这种已经机构化的头部网红账号,应该不会轻言停播,只是会减少本人出镜,对非品牌带货可能短期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只是这次被新华社等官媒以偷逃税典型案例点名后,雪梨基本就退出淘宝头部主播之争了。作为淘宝官方重点扶持的头部主播,雪梨本月初还曾代表淘宝直播与央视主播合作,为进博会带货。今年9月,雪梨带货金额还曾大幅反超李佳琦,被认为有望挑战薇娅李佳琦的头部地位。

3



很多网友不解的是,同样是偷逃税款,为什么明星就得封杀,主播就可以照样赚大钱?如果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头部主播的影响力真的已经超过了很多明星。
一个证据是,今天娱乐圈其实也有一条大新闻,汪小菲大S正式发布离婚声明。雪梨林珊珊偷逃税事件从早上爆出,全天都挂在热搜上,已有四五个相关词条,相比之下,汪小菲大S的离婚消息,关心和讨论的人要少得多。
应该说,这种待遇差异,是主播与明星事业关联方的不同造成的。
明星一旦被认定为劣迹艺人,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牵头下,各会员单位都不得与该明星合作。这意味着,电影电视剧演出如果邀请了劣迹艺人就无法通过审核,拿不到演出和发行许可。无论劣迹艺人多大牌,流量多高,出品方是万万不敢请这种人的。
主播的工作是通过带货盈利,只要平台让播,有人愿意看,哪怕是挨骂、审丑、卖惨,只要商品卖出去了,就有钱赚。这也是此前被演艺圈封杀的李小璐想要往带货方向转的原因,李小璐的带货首秀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满屏的骂声,但也卖出了4791万。毕竟,带货是纯市场行为,没有什么协会可以号召商家或平台联合抵制,只要有流量和关注,就有商业利益。
不过,如果雪梨林珊珊只是有关部门查处主播偷逃税及其他违法行为(比如最近频发的主播招商商业贿赂问题)的开端,对主播的从业管理也会更加严格,对违法违规主播可能也会类比对劣迹艺人的惩戒。
就在前两天,人民网还曾发表一篇题为《坚决对劣迹网红复出说不!》的评论文章,并直言“平台难辞其咎”。其实不仅是平台,商家,包括每一个普通消费者,都得在流量(业绩折扣)和价值观之间做出取舍。


往期推荐

1

不卖手机,你永远不知道二手电商水有多深

2

“新”赛道收官战报!京准通领航计划助力商家再创新增长

3

欧莱雅双十一翻车翻得匪夷所思,得罪60万顾客,图啥?

我知道你在看

浏览 3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