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到一条微信消息] 盼复.

Thom

共 2096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3-06-09 14:42

世界上本没有书信,想聊的话多了,也便成了信。


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后来有了微信,再远的信息也跑得飞快。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看!爷爷奶奶们就依旧坚持用书信体发微信。


47f8af1ca0805775b33c94a491c21def.webp


8fdfa3f58f74168b3237a5b58467334a.webp


在微信上,老一辈人用独创的书信体聊法陪咱长大。人生路上的大事儿小事儿,见字如晤,展信舒颜。


高考前夕,你的微信消息列表或许盼不到暗恋对象的情书,但定会等到爷爷字斟句酌的家书。多读几遍,高考作文一定“下笔如有神”。如果第二天的作文题目,又恰好要求是书信体,那就提前恭喜你“今科高中”了。


e5d0bd1c1e1abf2dea3fc6d0264743ac.webp


求学求职一路小跑,有时你觉得自己是社会的边角料,但却一直是他们心中的小骄傲。在微信上,爷爷奶奶从不吝啬赞赏与鼓励。他们会反复拿捏用词用句,以庄重的书信体穿越距离。只要读得够快,眼泪就追不上我,55555。


f7c22bd4e12caee358da006203181022.webpa3434204f348e1cbce6fd4df80ebfe36.webp


c195be29d29a1fae201662da2cd3d67a.webp8fdfa3f58f74168b3237a5b58467334a.webp


如果说“有点礼貌(但不太多)”是当代年轻人的社交礼仪,那么文雅与得体便是刻在老一辈心中的微信聊天基本规范:“你好”“盼复”“顺祝”“保重”是与爷爷奶奶聊天记录里的高频词;称呼后面必加“:”,这比群聊里的@更好使;他们常用手写输入法,有时简繁体和错别字齐聚一堂,标点符号里还会混入孤独的笔画或字母。但是,他们执着于一笔一画一撇一捺,一个标点也不落下。


最高级别的优雅,是于细微处寄牵挂。爷爷奶奶的书信体聊天不仅见证了咱们大大小小的人生节点,而且润物无声,早已潜入点滴日常生活。民以食为天,你脱口就说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在他们那里总能书写为别样一段。


26bd86c3bd9e21953ce90a9626304ea9.webpdc719d5d3e3b3ec08d3c00b1caa633f2.webp


即使是你复制粘贴的发疯语录,在爷爷奶奶看来也是文采飞扬的原创文学。他们会一如既往地诚恳回复,让你的每一句念念不忘都必有回响。


6325999e1ce5a66bbb5db107e5cf7cd1.webp


而当爷爷奶奶变成需要帮助或回应的一方,他们的庄重丝毫不减,甚至有些过于有礼貌,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2b7d19611e345df0645fdbc7a61669db.webpcab7ea43b238c4179e9bbe1d47aa95c1.webp


d06e7857e15bde464b11490bc0e7381f.webpc195be29d29a1fae201662da2cd3d67a.webp8fdfa3f58f74168b3237a5b58467334a.webp


有时,爷爷奶奶会主动挑起话题,把生活的碎碎念写成一封封书信,悄悄放在聊天框的对面,连“盼复”都写得很慎重。只希望你能兼修翻译,因为读透了才会发现信里满当当的想念。


家门口的花开了,其实“我想你”;祝你节日快乐,其实“我爱你”;让你分享旅行相册,其实“想见你”。


08a4a0de3e454638eec9bbedbb47090f.webp5a13c078a7a9208a5ea2dbd9114ea026.webp4a8ee715d15541d449279517385173d8.webp


bb84ee214a81362ddca72735c7e886fa.webp


当情感的河流因“信息”凝固,人类回味久远的记忆,为何再次被书信打动?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延时异步是其显著特征书信遵循着人际传播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与语境原则,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演化出一套包括称谓、问候语、落款在内的的写作规范。


7cbba57d4e6af382f08565dc21a0a34a.webp

信息传播过程


当书信遇见微信,一方面,作为具有跨时空交流特性的社交媒体,微信使得爷爷奶奶的“书信”能够实现快速同步。他们打字不快,也不一定是你列表中最高频的聊天对象。相对较低的沟通频次与紧密的社会身份联结形成张力,在即时性之外赋予书信体更强的情感价值与交互体验,“对话的延迟一直就蕴藏着潜在的机会”。


另一方面,当娱乐化与视觉化成为网络社交文化的显著特征,微信中的书信体不同于网络热词和表情包等流行形式,而是由精准规范的文字有序组织而成的主观经验,归还了信息交流实践的庄重感与独特的美感。而那些曾因我们被短暂遮蔽,竟被看轻为腐旧的词汇,再回首已重现“文雅”之美,只一发力,就勾起了我们的簌簌眼泪。


毕竟,情感奔涌不息,优雅永不过时。


参考资料:

[1]约翰·彼得斯/邓建国 译.(2017).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2]徐烨.(2022).新媒介技术如何形塑交流——媒介后视镜视角下书信与微信的比较研究. 新闻与写作(06),86-96.


3b318cd9deab3ca08e1114ac70a8d346.webp

你在微信上收到过谁寄的信?


浏览 33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