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几句刺耳的话,你准备好了吗?

共 3131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0-12-02 00:30

1,

经常有读者私信曾哥,说自己每一天,都特别特别焦虑。


一问到为了什么而焦虑,他就会说:信息。


自己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加上知乎热榜、微博热搜,总感觉有看不完的信息,每天接受了很多信息,可一到晚上,大脑还是空空如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曾哥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多内容生产者,生产出来的文章,都是讨好读者的垃圾。


曾哥没有诋毁其他人的意思,曾哥也是内容生产者,知道如何讨好读者,捡读者喜欢听的话,来说。


但这样子做,除了收割到流量之外,只会让读者丧失独立思考,让读者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可能会倒退。


举个非常简单的栗子。


知乎有很多很多问题,底下很多很多看似高赞的回答,其实你根本就不用去看。


对,你不用去看,自然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比如这个知乎问题:什么样的女生称得上宝藏女孩?



好家伙,竟然有几百万浏览量,很多回答,都有过万的点赞,可是,这些回答质量高吗?曾哥随随便便看了一下,真的要被笑死了。


有人说,宝藏女孩,就是:


要不定时可爱;还要时常很正经,时而傻乎乎;要不依赖男人,有自己的边界;还要什么做事不拖拉,敢做敢当。


曾哥就想知道,什么话都被你说了,你说的话都高度正确,不可证伪,请问这种大道理,读者看了到底有什么用!


这不就是「星座学」的变体吗?


说的话高度模糊,一旦用词模糊不清,自己也就拥有了,高度自由的解释权;而且,读者会产生代入心理,会觉得,他们怎么这么懂我啊,我自己是个宝藏女孩,我竟然不知道。


屁嘞。


学过心理学的同学都知道,心理学和心灵鸡汤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心理学得出来的结论,是基于实验,是可证伪的,也就是说,我的用词,不能太虚,不能太空泛,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得到检验。


我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不可能一直都对。


举个栗子:


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课题哦。(这就是心灵鸡汤)


每个人都要管好自己的课题,所谓课题,就是自己最终为之负责的事情;那到底应该怎么管好呢?一是要实现经济独立;二是除非别人向你求助,否则不要轻易给意见。(这个就不是心灵鸡汤,因为它给了两个建议,这两个建议,都可以证伪)。


为什么父母、公司领导、饭桌亲戚,会让人产生反感?


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曾哥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总是说一些高度正确的话,而不会静下心来了解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他们只会说:要加油哦。

面对成绩,他们只会说:千万不要骄傲哦。


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喜欢用和鸡汤非常相似的用词,来批判你,打击你,这样做,有个好处,那就是:


你事后翻身,他们就认定这是他们的功劳;

你折戟沉沙,他们就认定你心理素质太差。


碍于自己的知识面,也碍于自己非常懒惰,他们只会说一些非常正确的话,他们只会隔岸观火,他们也就只有这些本事了。


所以,如果你看到网上这种文章,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人。


请一定要拔腿就跑!


2,

除了生产者这个影响因素之外,还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平台的算法。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一旦点赞了某个领域的回答,接下来,自己就会三番五次看到相类似的回答。


也就是说,当你对「什么样的女生称得上宝藏女孩?」这个问题感兴趣了,你就会遇到这些问题:


什么样男生称得上宝藏男孩?

怎么样才能成为宝藏女孩?

怎么样才能成为宝藏男孩??


真没完没了。


这种基于算法的推荐机制,有个特别大的危害,那就是让你一直爽,一直爽,一直爽下去,最后,让你失去所有的注意力。


曾哥不知道有多少人,明明当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可一旦碰了知乎、抖音和微博,就再也停不下来。


一停下来,发现已经过去大半天,自己啥事都没有干成。


啥正事没有干成。


奖学金没有拿到,业绩提不上去,想要考的研究生,战了几次,都没有上岸。


只知道什么是宝藏女孩,只知道接受算法的投喂,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他人的灌输,只知道爽。


曾哥今天想要说的就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千万不要把垃圾,当作是宝啊。


判断一则信息,是不是垃圾,大家自己都有数,那就是:


内容生产者,不能说高度正确的废话,不能取悦读者,不能让读者停止思考啊!


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运气,都赌在内容生产者身上,我们还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走更难的一条路。


这里更难的一条路,指的是不要依赖于别人的二手知识,而是要去读经典教科书,注意,这里专门指的是自己去看,自己去做笔记。


举个栗子。


很多都想要自学心理学,对心理学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操作,却相当令人迷惑,他们只知道去微博关注什么「每日心理学精选」,去知乎关注几个问题,去豆瓣看几篇书评。


然后就觉得自己入门了,就感觉自己悟了。


但其实,这些都是捷径,依靠捷径获得的知识,都是二手知识,都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所以,最为稳当,同时也最为缓慢的一种方式,就是老老实实去买几本心理学教科书,老老实实去啃它们,才是王道。


去看津巴多教授的《心理学与生活》;

去看《对伪心理学说不》;

去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去B站看陈宝国教授的《普通心理学》课程。


只有自己认认真真去做几件更难的事情,做完之后,你才能发现,自己以前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是如此幼稚。


自己才能有获得新生的体验。


3,

曾哥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最最最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牢笼。


牢笼指的是,当我们拥有了一个观点,当我们长期在执行一件事情,这些观点和行为,就会慢慢把我们自己,给牢牢束缚住。


也就是说,当我们长期看垃圾文章,而不自知的时候,我们看似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其实,这个能力已经丧失,因为长期浸染在里面,反而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


此时,就需要提醒自己,提醒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为了成长,还是因为习惯。


习惯很可怕。


当你被人欺负,选择了隐忍,这种行为习惯看似保护了你,同时,这种行为习惯,也会铸就一个牢笼,一个把你和外界封印起来的结界。


你生活在里面,看似安全,同时也失去了向外扩展,丧失了让别人打心底尊重你的可能性。


而且,你还会合理化这种行为习惯,你会对自己说:这就是与世无争;这就是淡泊名利以致远;这就是无争是大争。


在曾哥看来,这都是瞎扯淡。


也就是说,当你觉得一个行为习惯,让你慢慢封闭起来,让你失去了成长,你就得考虑做出改变。


不能因为之前付出的沉没成本,不能因为不想放弃之前养成的行为习惯,反而处处不想改变。


曾哥之前也很隐忍,被人欺负,不敢还手,只想做老好人。


后来,自己在学习精进的过程中,慢慢才知道,人际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博弈。


博弈有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


别人选择合作,自己最好也选择合作;

别人选择不合作,自己就一定要选择不合作。


父母以前经常会对我们说,要搞好人际关系呀,要懂得忍让呀,这是因为父母那一辈,所有人都长期生活在一起,人际关系,能够经过多次博弈。


因为需要经过多次博弈,所以都不敢轻易伤害别人,毕竟抬头不见低头见啊。


可现在我们还有这种前提吗?


当然没有!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不会长期和某些人一起生活,这就导致了选择不合作,是一件收益极大的事情,别人不可能报复到我。


知道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在宿舍、在公司被人欺负,一次次的隐忍,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据博弈论。


你合作,我就合作;

你不合作,我也不合作。


想要养成这个习惯,很难很难;

想要让你去抛弃那些信息垃圾,去走更为艰难的一条道路,也很难很难。


但你不开始,永远只能呆在原有的牢笼里。


共勉。


这是曾少最近写的干货:

六年了......

30岁了,依旧一事无成

今天给大家看一张知乎截图

知乎热门:生活中有哪些高情商的行为?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