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功能”是智能手表厂商业绩的“兴奋剂”么?
共 3778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1-16 12:04
资料来源:环球网、DeepTech深科技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消费级智能手表进入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华为、苹果、OPPO等科技巨头的加入也不断使低风险的医疗器械与消费品的边界更加模糊,同时各家又在通过自身核心技术和产品逻辑树立高墙,期待在下一轮智能手表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健康,一个看起来与自带“辐射”的电子产品针锋相对的概念,近几年却不断出现在科技领域的巨头口中,他们不仅将此二者结合起来作为刺激消费者的新卖点,更是将其视作未来长远保持竞争优势的制高点。
根据知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报告显示,以智能手表、耳戴式设备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消费支出预计将达815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8%。其中,智能手表的增长尤为亮眼,消费者在智能手表上的支出预计将达到258亿美元。而这正是由于手表与医疗健康的跨界结合,激活了全新的增长点。
健康需求飙升,“主动健康”成为当下流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尤其是当前全球还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关于健康医疗的讨论再次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于“主动健康”的需求正与日俱增。
从社会需求来看,我国老龄化程度正持续加深,社会逐步向高龄社会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达到了19064万人,占到总人口比重的13.5%,养老问题正在成为全社会突出的焦点,其中就包括了养老健康等重点难点问题。
另外,我国慢性病人口基数庞大,据统计,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每30秒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管理市场需求广泛存在,预防慢性病发生,创造新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成为有效降低社会慢性病所处困境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等战略背景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人们视野,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在具体工作重点和任务方向上就提到加强提高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疑难疾病等方面的研究。
今年9月27日,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针对民生消费领域,又明确提出了鼓励物联网企业与运动器械制造商、康复辅具生产商、养老机构、运动场馆等跨界合作,加快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产品、智能体育装备等应用普及。这为智能可穿戴设备走向更加垂直、专业化的医疗市场起到了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市场上不断爆料出以智能手表为核心的可穿戴设备频繁“救人”事件又给业界打了一针强心剂。例如2018年,曾有国外网友爆料称自己在使用Apple Watch Sreies 4的ECG心电图检测功能时,被提示他有“心房颤动”(简称“心颤”或“房颤”,严重时可能导致血栓或心力衰竭)反应,最终在智能手表的建议下,该名爆料者完成就医并“捡”回了一条命。而这样的案例实际上多如牛毛。
科技巨头狂甩大招,消费级与医疗级产品的界限逐渐模糊
从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来划分,主要包括消费级产品和专业医疗级产品,但从上述的案例中就能发现,如今这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Canalys研究经理Jason Low曾表示:“健康追踪是智能手表最突出的使用场景。将来成为市场上的赢家还是输家,取决于能否提供尖端的健康追踪功能,能否为用户提供有用的数据和实用的健康信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本季度有两则新闻均引起了外界关注,一则是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广东省医疗器械注册认制度试点批准产品名单,华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正式批准生产,与此同时华为的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心电分析系统和心率失常分析系统三款医疗器械也进入优先审批程序。另一则是不久前苹果公司任命即将卸任的强生公司CEO亚历克斯·格尔斯基为公司董事,继续强化其在健康领域的核心服务能力。
世上没有所谓的巧合,有的只是必然的结果。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他们向市场释放的信号已经表明,智能设备制造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斗法”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并逐步垂直深耕,从简单的睡眠监测、生理数据检测到专业医疗领域。
2015年3月,苹果发布ResearchKit,联合全球多家著名医院机构开发了首批针对帕金森、糖尿病、心血管、哮喘和腹腺癌的五款APP;2018年9月,第四代Apple Watch加入了摔倒检测和心电图ECG功能;2020年11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苹果NightWare Apple Watch应用程序,可以缓解患者治疗由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疾病引起的噩梦,该应用的使用需要医生开处方。
另一边华为也不遑多让,2018年,华为发布首款智能手表HUAWEI WATCH GT,内置了TruSeenTM 3.0心率检测技术,并在此后产品迭代中不断升级相关功能;今年5月,华为消费者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在微博发文称,华为首款可以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已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下一步将联合专业医院机构开启注册临床试验,预计在下半年正式上市。
狂奔路上仍有阻碍,纵向深挖扩大优势
智能手表凭借其可移动性、可穿戴性、可持续性、简单操作性、可交互性等五大基本特征,成为消费设备制造商入局专业医疗领域的窗口,但飞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首先,普遍存在的检测误差。实时的在线检测确实提升了我们获悉潜在疾病的能力,但需要知道的是智能手表的准确性并非100%,如果检测不准确无疑会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负担,因而还需要保证传感器、测试等准确性,缩小其普遍存在的误差。
其次,数据隐私及安全。智能手表记录着用户的个人生理数据,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担心随时可能被售卖、盗窃的数据隐私问题,因而让用户了解个人数据如何被使用就至关重要。
再者,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广阔的可穿戴市场不止吸引了智能设备厂商,同样引起了嗅觉敏锐的互联网大厂的关注。比如Facebook曾试图与谷歌争抢收购Fitbit,而错过这笔交易之后,Facebook还是拿下了同样开发可穿戴设备的初创公司CTRL-Labs,并计划将该公司的成果用进其AR设备中。
最后,医疗认证。尽管国家政策在不断鼓励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发展,但长期以来,对于医疗器械认证的政策一直都非常严格,甚至需要经历数年临床研究的持续数据监测。因而在智能手表产品的说明书中也经常能看到“数据仅供参考,无法支撑医疗诊断”等类似文字,这也间接说明了消费级智能手表目前达到医疗级所面临的困境。
总而言之,当前,消费级智能手表进入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华为、苹果、OPPO等科技巨头的加入也不断使低风险的医疗器械与消费品的边界更加模糊,同时各家又在通过自身核心技术和产品逻辑树立高墙,期待在下一轮智能手表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参考资料:
1.《Apple Watch再救人 智能手表为何成为医疗先锋?》,环球网
2.《健康医疗竞争升级,智能手表淘汰赛开启》,手机报在线
3.《智能手表里的野心:要在医疗健康领域大干一场》,DeepTech深科技
4.《20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研究报告》,健康界研究院
点击查看精彩视频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