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商学院副院长黄昊:得益区块链技术,元宇宙蓄势待发
2月初,元宇宙技术公司 TerraZero Technologies 宣布,接受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的虚拟房地产作为抵押品,批核了全球首宗「元宇宙按揭贷款」(Metaverse Mortgage),支援客户可以在乙太坊(Ethereum)区块链的Decentraland 平台上,购买虚拟房地产。一时之间,元宇宙(Metaverse)再一次进入全球公众的眼球,推高各方对元宇宙的发展憧憬。究竟元宇宙是否能成为未来网络世界产业的主角,是否会带来庞大的发展和投资机遇,元宇宙会否彻底打破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分界线?这些问题确实很值得探讨。扼要来说,元宇宙通过虚拟实境平台为用户提供多种场景,可以在元宇宙搭建的虚拟世界中实践类似真实世界的生活,如工作、游戏、娱乐、学习、和进行社交活动等。
虚拟世界非新鲜事物
其实,元宇宙并非「崭新」事物,虚拟现实世界的概念早已诞生。美国小说家尼尔‧史蒂文生(Neal T. Stephenson)于 1992 年出版的小说《雪崩》(SnowCrash)第一次创造了单词 Metaverse,向我们展示了元宇宙的雏形。在《雪崩》所描写的虚拟世界中,用户只要穿戴上一个虚拟的网络身份 Avatar,即可以驰骋于虚拟的世界之中。
自此之后,电影和电视节目中也反复出现虚拟实境世界的主题。主要作品包括1999 年美国好莱坞科幻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 ,2016 年开播的 HBO 电视剧《西部世界》(Westworld),2018 年上映的《头号玩家》(ReadyPlayer One)和去年的《失控玩家》(Free Guy)。这些热播剧集不断令观众打开脑洞,憧憬虚拟世界(或元宇宙)的未来。
而商业世界使用元宇宙这个名词,至少可追述于 2003 年。当年林登(Linden)实验室开发了游戏程序——「第二人生」(Second Life)。玩家登录「第二人生」游戏后,通过 3 D 界面可以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从事虚拟活动和交流,当年其开发的场景已包括工作、金钱交易、物业买卖,已建立商机勃勃的虚拟世界经济!自此以后,主流媒体如《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 也大幅报导了有关「第二人生」和元宇宙的消息,大家也正式使用了元宇宙这个名词,就算当年的学术圈也加入潮流。笔者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记得已尝试过在「第二人生」的虚拟世界里参加学术交流会议。
虚拟土地有价有市
上世纪九十代开始,大家玩的在线多用户电子游戏(MUD),其实已为玩家创造了「虚拟世界」,只不过并非在 3 D 的界面上进行。到了 2005 年至 2006 年左右,Linden 所开发的「第二人生」游戏吸纳了众多用户,不乏有人每天在线超过 8 小时,在「第二人生」里工作、游戏、社交等。
一些跨国大企业,像国际商业机器(IBM)、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丰田(Toyota),希尔斯百货(Sears)也先后在「第二人生」的世界购买了虚拟土地。IBM 买入的地段叫 IBM Land;General Motors 叫 Motorati Island;宝马(BMW)同样也买了地,在「第二人生」世界上进行品牌促销,大卖广告。此番情景,跟目前在元宇宙上的土地买卖交易何其类似,元宇宙绝非近几年来出现的「崭新事物」。而「第二人生」虽然抢占了虚拟世界或者元宇宙的商业先机,但自 2003 年面世至今并无巨大的发展变化,其客户业务也没持续增长,迄今仍维持在百万左右。那何以元宇宙近年突然间声名大噪,大小企业都争相开拓元宇宙业务?笔者想,主要原因是近年区块链的应用,NFT 的冒起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
「元宇宙」有别二十年前的「第二人生」
究竟 20 年前诞生的「第二人生」和当前的元宇宙有什么区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由「第二人生」这个虚拟世界由 Linden 公司独家控制,用户所购入和拥有的物品,都是托附在此公司的数据库之内。若有朝一日该公司把你的客户资格取消,你便不能够再进入「第二人生」这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拥有的财产也可能遭「一笔勾销」。
如今设置在区块链上的元宇宙是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础之上的。用户的虚拟人身份可以嵌入到区块链之中,故此,没有一家经营元宇宙业务的公司可随意取消任何人的登入帐户,令其在此虚拟世界「人间消失」。同样,用户在元宇宙平台中购入和拥有的物品,也是附托在区块链之上,元宇宙的运营公司不可以夺取或窜改玩家账户的私有物。更有可能,随着区块链跨链技术的成熟,用户在一个元宇宙中拥有的 NFT 物品(如虚拟金钱,衣服,武器等),也可以转至另一元宇宙虚拟空间中继续使用。不像在一家公司控制的游戏或虚拟场景里,用户取得或拥有的物品不能轻松转至另一家公司控制的平台中使用。有了区块链的技术承托,元宇宙的发展和商机让人产生了无穷的遐想和发挥空间。由此,上至顶尖互联网机构,下至普通大众对元宇宙寄予无限厚望。可以说,元宇宙在区块链技术的承托下,大有蓄势待发,一展宏图之势。
除了区块链,当前的元宇宙概念中也添加了人工智能(AI)元素。人工智能(AI)二十年来的长足发展,不仅依托 AI 算法技术的不断精进,算力也以几何级数般的增长。笔者记得二十多年前,大家玩的虚拟电子游戏质量很差,图像分辨率低,离「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很远,而且按动一下键盘或移动一下鼠标可能要几秒钟后才见反应。但如今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集合了计算机图形学、模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摸拟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让人有「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吸引力大增。无怪乎我们看到近年大家对元宇宙另眼相看,更多人有进入元宇宙的兴趣,讨论热度冲天。
在大公司层面,如今Meta、微软等都开始提供元宇宙的场景或 VR 的产品,期待大家在其提供的虚拟世界中工作。特别是疫情开始后,我们已习惯了用ZOOM 举行会议。但当前的在线会议还是未能提供身历其境的感受,比如大家只能轮流发言,很难观察到其他听众的反应,更无法当场体会「身体语言」。但若能够利用虚拟实境的技术,得到类似真实互动的效果,无疑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并改变传统工作的模式,把工作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游戏方面,从过去的文字游戏、2D 图像游戏、到 3D 至目前的虚拟实境游戏,只要硬和软件配合,虚拟的模拟做到天衣无缝,自然可以吸引更多人尝试,乐在其中,社交方面更不用说了。
此外,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例如企业要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能对员工,机器和其他人有危险,于是便可以透过虚拟实境的技术,设计出模拟度十足的作业环境。当然,这个概念不是新鲜的,像飞机师的初始培训,就可以在室内的模拟驾驶机仓进行。但虚拟实境新技术的应用,相信可以更全面,更模拟,而且所覆盖的培训范围可以提供更多新的可能,不可跟过去的固有方法同日而语,这些都是元宇宙带来新的商机,并有成为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玩乐和社交活动的行为模式!(「探讨元宇宙发展‧上」)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商业及社会数据分析中心副主任、会计学系副教授、新兴市场研究所研究员。
黄教授曾在杜克大学执教本科及其商学院 MBA 课程,亦在雷曼兄弟和巴克莱资本负责量化研究。曾为众多机构提供高管培训,包括:中国人寿(海外)、中国银行业协会、招银国际、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协会等。
教授在金融行业有多年的专业经验,曾设计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师认证课程;并担任“金融创新奖(深港组)”,国际区块链奥林匹克及“金融科技专项奖”的评审委员会评委,亦是香港金融科技周的主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