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MMCV的 cfg 模式和 Registry 机制

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

共 6709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1-12-18 20:47


本文来自:Yimian Dai,OpenMMLab 社区专属ID:429212,PhD 在读,研究方向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遥感。



居于 OpenMMLab 框架核心地位的则是本文将要阐述的 cfg 模式和 Registry 机制,其分别对应了 MMCV 中两个非常核心的基础类:Registry 和 Config,外加两者之间的桥梁 build_from_cfg 函数。



本文内容

cfg 模式

Registry 机制

    模块类的全局注册

    字符串到模块类实例的映射


1.  cfg 模式


在相当多的开源代码和工具箱中,是以传入命令行参数的形式来实现对训练过程的不同配置,具体而言,是采用 argparse 模块在 train.py 中实现对命令行参数的定义, 赋默认值和解析,大体的流程如下:


# 导入模块import argparse
# 创建解析对象parser = argparse.ArgumentParser()
# 添加命令行参数及默认值parser.add_argument('--model', type=str, default='fcn',                    help='model name (default: fcn)')
# 完成解析args = parser.parse_args()


这种做法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所有的可选参数罗列位于同一层,对于训练过程中会同时用到的不同模块类,如果具有相同名称的形参,则需要在各自的可选参数前面加上相应的前缀以示区分。


此外,这种扁平化的参数罗列的可读性并不是很好, 很难将参数和具体的类对应起来,需要看 help 或者看被赋予了某类的哪个形参。


最后,由于所有命令行参数的定义 (包括赋默认值) 和解析都是在 train.py 中,导致 train.py 与模型高度绑定,传入参数定义不同的模型就需要不同的 train.py。例如, 以 GluonCV 为例, 在 gluoncv/scripts/detection 中,CenterNet, Faster R-CNN, SSD, YOLO 等各有自己的 train.py,相当多的代码存在重复。


与上面相对的,OpenMMLab 系列的一大特点是其所采用的 cfg 模式,即所有参数设置都是写在一个配置文件中, 如 mmseg 中的 configs/fcn/fcn_r50-d8_512x512_20k_voc12aug.py. 对于默认采用的 py 格式,其具体的参数设置是以一个个字典的形式存在,而且字典还可以嵌套,如下所示:

runner = dict(type='IterBasedRunner', max_iters=40000)model = dict(    type='EncoderDecoder',    backbone=dict(        type='ResNetV1c',        # ... 省略        num_stages=4),    neck=dict(        type='FPN',        # ... 省略        num_outs=4),    # ... 省略)


此外,这个配置文件可以通过继承更加基础的配置文件而来,并通过对部分参数设置的重写 (override) 来扩展功能,如:


_base_ = [    '../_base_/models/fcn_r50-d8.py', '../_base_/datasets/pascal_voc12_aug.py',    '../_base_/default_runtime.py', '../_base_/schedules/schedule_20k.py']model = dict(    decode_head=dict(num_classes=21), auxiliary_head=dict(num_classes=21))


与之配合,在 train.py 中采用 Config 类的 fromfile 来解析配置文件,得到 Config 类实例 cfg:


cfg = Config.fromfile(args.config)


采用这种 cfg 模式的好处在于:


可读性好,同属一个字典的所有参数都是 key 为 type 的 value 的那个类的参数,比如在 backbone 这个 dict 中, depth, num_stages, out_indices 等都是 type 的 value 即 ResNetV1c 的参数。


字典的嵌套结构, 使得分属不同类的参数可以拥有相同的参数名, 如 decode_head 和 auxiliary_head 都可以有名为 in_channels 的参数。


由于将参数定义在配置文件中,train.py 只需负责解析,即将其转化为 Config 类实例,解耦了模型参数的定义和解析,使得 train.py 与具体模型的究竟会包含哪些参数无关,从而使得 train.py 可以为多个模型所复用


如果比较 GluonCV scripts/segmentation/train.py 和 MMSegmentation 中的配置文件,可以看到后者的可选参数远远多于前者,暴露出更多的可选项,这也体现了 OpenMMLab 更加灵活,定制化水平更高的原因。最典型的就是 IterBasedRunner 还是 EpochBasedRunner 这样都可以选择,而这些在 GluonCV 中都是写死在 train.py 中的,并不是可选项。


最后,得到的 cfg 为 Config 类实例,支持以属性的方式获取参数值。原本字典的 key 变成了 Config 实例的属性名称,而原本字典的 value 变成了 Config 实例的属性值,且支持逐层嵌套访问属性值,如


cfg = Config(dict(a=1, b=dict(b1=[0, 1])))
# 可以通过 .属性方式访问,支持嵌套访问cfg.b.b1 # [0, 1]


2. Registry 机制


mmcv 中 Registry 类的定义很简单,在此基础上,我又浓缩了一下,大体如下:


class Registry:
   def __init__():        self._module_dict = dict()
   def build():        build_from_cfg(cfg, registry)
   def register_module(self, name=None, force=False, module=None):        self._register_module(            module_class=module, module_name=name, force=force)        return module
   def _register_module(self, module_class, module_name=None, force=False):        self._module_dict[name] = module_class


在我的理解里,Registry 类 = 模块类的全局注册器 + 字符串到对应模块类实例的映射器。因此, Registry 机制就是通过 Registry 类实例实现模块类的全局注册以及字符串到对应模块类实例的映射。


模块类的全局注册


除非具体使用哪个模块都一一写在了 train.py 中,否则都需要一个将传入的字符串参数映射成对应模块类实例的过程。这种映射一般都是由字典完成,传入的字符串参数作为字典的 key,而对应的模块类作为 value。


在 GluonCV 中,这类字典位于 gluoncv/data/__init__.py, gluoncv/model_zoo/model_zoo.py 等文件中, 是一个开发者手动注册的大字典。手动注册的意思是,一旦某个类实现好后,比如 resnet18_v1, 需要先在 model_zoo.py 中,导入该类, 然后再在字典中手动添加该条映射:


from .resnet import *
_models = {    # ... 省略    'resnet18_v1': resnet18_v1,    # ... 省略}


借助 Registry 类和 Python 的装饰器, OpenMMLab 实现了模块类的自动注册。不同于上面的做法,OpenMMLab 是建立了 DATASETS, BACKBONES, NECKS, HEADS, LOSSES 等 Registry 类实例, 而在每个实例中,都有一个名为 self._module_dict 的字典,用于存储字符串到模块类之间的映射。


此外,如之前的代码所示,Registry 类的 register_module 函数是一个装饰器 (decorator)。用法如下所示, 功能是将定义好的模块类, 如 FCOSHead, 添加到相应的 Registry 类实例中, 如 HEADS。


@HEADS.register_module()class FCOSHead(AnchorFreeHead):    # ... 省略


一般而言,作为一个接受另一个函数 (被装饰的函数) 为参数的可调用对象, 装饰器通常是会处理被装饰的函数,然后把它返回,抑或是将其替换成另一个函数或可调用对象。 


但是,在 OpenMMLab 中, Registry 类的 register_module 函数这个装饰器, 是会原封不动地返回被装饰的模块类 (如 FCOSHead),唯一所做的便是将该类注册到 Registry 类的 self._module_dict 字典中。其实, 这种做法也不算稀有, 很多 Python 的 Web 框架也会使用这样的装饰器把函数添加到某种中央注册处,例如把 URL 模式映射到生成 HTTP 响应的函数上的注册处1。


此外, 装饰器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它们在被装饰的函数定义之后立即运行。通常, 在 import 相应模块时, 都会过一遍相应的定义被装饰对象的代码, 此时装饰器就已经运行了。例如,对于 mmdet 的 AnchorGenerator, SSDAnchorGenerator 这些类,他们是在何时注册到 ANCHOR_GENERATORS 这个 Registry 类实例中的?


在 train.py 执行 from mmdet.core import DistEvalHook, EvalHook 时,会调用并执行 mmdet/core/__init__.py 中的 from .anchor import *,进而会调用并执行 mmdet/core/anchor/__init__.py 中的 from .anchor_generator import (AnchorGenerator, LegacyAnchorGenerator, YOLOAnchorGenerator), 从而完成 AnchorGenerator、SSDAnchorGenerator 这些类的注册。


字符串到模块类实例的映射


通过 Registry 类,程序在运行时可以实现从配置文件中的字符串到具体模块类实例的映射, 即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通过配置文件字典的 key ('type') 去查找对应的类(在注册器实例的 self._module_dict 字典中),然后将其实例化。


具体负责实例化的函数是 build_from_cfg, 以 Config 类实例 cfg 和 Registry 类实例 (如 ANCHOR_GENERATORS)为输入,返回一个具体的模块类实例, 如下所示:


from mmcv.utils import Registry, build_from_cfg
ANCHOR_GENERATORS = Registry('Anchor generator')
def build_anchor_generator(cfg, default_args=None):    return build_from_cfg(cfg, ANCHOR_GENERATORS, default_args)


当然也会有部分 build_xxx 函数并不直接调用 build_from_cfg,而是调用 Registry 类的 build 方法,如下所示.


def build_head(cfg):    """Build head."""    return HEADS.build(cfg)


但看过上面脱水版 Registry 类定义的我们很清楚,其实 build 方法的底层还是调用了 build_from_cfg 函数,这是 cfg 模式与 Registry 机制之间的桥梁, 也是将字符串映射成模块类实例的关键。为此,我们再来个脱水版的 build_from_cfg 函数定义,主要是两步。


第一步,完成从字符串 (string, Config 类实例的 ‘type’) 到模块类的映射:


obj_type = args.pop('type')obj_cls = registry.get(obj_type)


第二步,将该类实例化:


obj_cls(**args)


从 build_from_cfg 函数实例化模块类的 obj_cls(**args) 这句代码也可以看出来,其实配置文件中的那些选项和参数其实就是对应的模块类的参数。所以,通过看配置文件,基本也就可以了解整个模型的细节和训练流程了。


至此,cfg 模式和 Registry 机制在 OpenMMLab 系列中的工作机理也讲得差不多了, 大致是如下流程:


构建 Registry 类实例, 如 DATASETS, BACKBONES, NECKS, HEADS, LOSSES (mmdet, mmseg 已为我们做好)


定义具体的模块类 + 装饰器语法糖完成注册 (自己的定制过程从这一步才开始)


根据相应的模块类参数, 写好具体的 Config 配置


在训练程序周期中, build_segmentor, build_backbone 等函数通过底层调用 build_from_cfg 函数会根据 cfg 生成相应的模块类实例




最后,再重复一次,如果我们写了一个类,并在类的声明上方添加了装饰器代码, 一定要保证该类定义会在训练程序中被 import,即别忘了在相关的 __init__.py 文件中 import 该类,这样才能保证在使用前,自己定义的类注册成功了。


心动不如行动,快来试一试吧!




推荐阅读

CPVT:一个卷积就可以隐式编码位置信息

SOTA模型Swin Transformer是如何炼成的!

快来解锁PyTorch新技能:torch.fix

RegNet:设计网络设计空间

PyTorch1.10发布:ZeroRedundancyOptimizer和Join

谷歌AI用30亿数据训练了一个20亿参数Vision Transformer模型,在ImageNet上达到新的SOTA!

BatchNorm的避坑指南(上)

BatchNorm的避坑指南(下)

目标跟踪入门篇-相关滤波

SOTA模型Swin Transformer是如何炼成的!

MoCo V3:我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Transformer在语义分割上的应用

"未来"的经典之作ViT:transformer is all you need!

PVT:可用于密集任务backbone的金字塔视觉transformer!

涨点神器FixRes:两次超越ImageNet数据集上的SOTA

Transformer为何能闯入CV界秒杀CNN?

不妨试试MoCo,来替换ImageNet上pretrain模型!


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


                                    一个用心的公众号






浏览 20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