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飞读书 | 让没有故乡的我看到祖辈记忆里的上海繁花!推荐《繁花》
共 115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03-29 12:33
在兰州,总被说不像兰州人
在上海,总被说不像上海人
没有故乡的人很难看出故乡的印记
上海话,是祖辈们在荒凉西北相互慰藉和身份认同的官方话
也是他们无法回去的故乡
01.
《繁花》为我补充了对上海某个时代的认知:讲述的是一群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弄堂里的上海人的成长与大时代环环相扣的故事。
很地道的让我看到,在全国饥荒的年岁里仍能吃到精致小菜,有机会在大光明、美琪看一场最新的电影,在淮海路吃吃咖啡蛋糕的少年生活;然后在“文革时期”,一群精致的上海人变了身份模样,有人上学辍学有人被抄家审查消失在上海也有人进了工厂,住进曹杨新村改头换面做起工人,他们从自由恋爱到找到身份对等的人结婚。
在若干年后,有人终于有幸被平反,所有人重新踏上时代的快车奔向更新潮的未来——做老板、开餐厅、当律师、出国,就连离婚再婚看破红尘直接出家都比其它城市快了不止一两步。
而那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婆,早已经适应了西北的黄沙漫天,也就无从想象弄堂里外的飞速变化了。
唯独记得的,还是他们年少时的英租界法租界,还有日本人建的带游泳池的小学,以及周末在公园高尔夫球场当球童的故事。
而我,记忆里只有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上海,然后一转弯,走进永康路的奶奶儿时的家。
进门先是厨房,一路踏着木头楼梯走到阁楼,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回上海就会住在这里,每当有大车经过甚至整个楼都会跟着跳动一下,让人心惊胆战。除此之外最害怕的是老房子里的楼梯,小时候没少在楼梯上滚下去,以致于现在看到这种磨到包浆的木质楼梯都会肾上腺素飙升。
可是啊,永康路也要拆迁了,爷爷奶奶的童年就永远的留在回忆里了。
02.
关于《繁花》的故事,不得不说,我实在很难理解里面人物的状态,究竟是大时代造就了爱而不得因此肆意人生,还是其本身就不愿意安于现状又不敢承担造就了左右为难又令人很铁不成钢的角色形象?
太难理解他们纠结又复杂的生活状态了。
希望能理解或者有想法的朋友能帮我分析一下。
03.
最后不得不提到,作者金宇澄的文笔非常优美,在很多场景和心理状态的描写上非常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然后,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竟然是用非常蹩脚且我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上海话在心里默念看完这本书的。
关于弄堂生活场景,脑子里则一直浮现着新闸路、永康路阁楼里潮湿的味道和我总是滚下去的楼梯。
没有故乡的人,可以拥有两个故乡。
推荐金宇澄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