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Python 之禅: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剧照:刺杀小说家
作者:三点水
来源:https://lotabout.me/2021/Explicit-is-Better-than-implicit
“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是 The Zen of Python 中的一句格言。长久以来都觉得挺在理,直到有天有人用这句话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我不甚赞同的观点,才发现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过它。
神奇的是在搜索过程中,发现讨论这句格言的并没有多少,不同的讨论中对 "explicit" 含义的理解差别也很大,最终发现最好的讨论来自 Elixer 社区:On ‘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本文尝试列举见过的一些观点,以及自己的理解。
Explicit 是什么含义?
Explicit 这个单词释义为:
stated clearly and in detail, leaving no room for confusion or doubt
“清楚详细地陈述,不容混淆或怀疑”。翻译成中文有“显式的”、“精密”、“不含糊”、“明确的”等多种翻译。在代码的语境下,什么样的代码才能称得上是 “explicit” 呢?网上看到了不同角度的观点。
一些观点
把代码显式写出来
显式地写出代码,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Making Games with Python and Pygame 中举了一个示例:
def getButtonClicked(x, y):
if YELLOWRECT.collidepoint( (x, y) ):
return YELLOW
elif BLUERECT.collidepoint( (x, y) ):
return BLUE
elif REDRECT.collidepoint( (x, y) ):
return RED
elif GREENRECT.collidepoint( (x, y) ):
return GREEN
return None # 这里显式地返回了 None
书中提到最后一行显式写 return None
能让读者更直接理解代码的用途。
思考:这个样例容易理解,也很赞同,但是如何推而广之呢?Explicit 在上面的例子中体现在哪呢?
我理解它的重点在于,当所有的 if
语句都不命中时,默认的行为是未知的,而显示写出的 return None
则清楚地描述了默认的情形,即使 Python 的默认行为发生变化,该方法的行为也不会发生变化。
要具体、要特化
这篇文章 明确表达了自己对“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的理解:
Being explicit means being concrete and specific instead of abstract and general. It also means not to hide the behavior of a function.
Explicit 意味着要具体、特化,不要抽象、通用。同时不要隐藏函数的行为。
对于要具体、特化,文章中举例如下:
# Explicit | # Implicit
import requests | from requests import *
r = requests.get("https://lotabout.me") | r = get("https://lotabout.me")
对这个例子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我认为重点不在于 requests.get
怎么好,而在于 import *
不好。因为这样的话 get
方法的来源就不明确了,容易混淆,需要靠猜。相对的,下面的代码我认为也是好的:
from requests import get
r = get("https://lotabout.me")
这里我的理解是,代码执行的逻辑,从溯源的角度上没有二义。如果用了 import *
,同时两个模块中都有 get
方法,则容易混淆,不知道真正执行的是哪个方法。
不要隐藏函数行为
同样来自上面提到的文章 ,示例如下:
#Explicit
def read_csv(filename):
# code for reading a csv
def read_json(filename):
# code for reading a json
#Implicit
def read(filename):
# code for reading a csv or json
# depending on the file extension
这个示例我不认同。从观念上,它与 OOP 中提到的封装的思想;从使用上,文件类型的判断的要求并没有消失,只是丢给用户自己实现了;进而从结果上,只要有多种文件类型存在,在某个层级上一定会有一个 read
方法的。
举例说,如果说不要隐藏函数的行为,那么我们在写 Web 服务的时候,在我们访问 DB 时,我们会希望直接处理 TCP 连接吗?Spring 框架选择隐藏这些行为,可以说是错误吗?
关键在于“预期”,与预期相符就是“Explicit”的,正如Elixer 社区的讨论 :“Don’t surprise me”。于是 Explicit 的要求演变成如何给用户正确的预期?我的回答是:良好命名,遵循 common sense,除此之外需要教育。
No Magic
Django 的 Design philosophies 中有如下描述:
Magic shouldn’t happen unless there’s a really good reason for it. Magic is worth using only if it creates a huge convenience unattainable in other ways, and it isn’t implemented in a way that confuses developers who are trying to learn how to use the feature.
这里指的是不要用复杂的语言特性(大家常把元编程称作 Magic)。
这个观点的持保留意见,我认为重点还是在于知识、背景是否匹配。例如当我熟悉 Decorator 时,就会觉得用 decorator 来指定一个 REST API 的路由很直观,很容易理解。但对于不熟悉的人可能就完全不能理解数据的路径(data path),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注解是怎么真正完成 URL 到函数的绑定的。
含义更直接
还有一些讨论会指向同一段逻辑的不同写法,例如SO 上的讨论 举的例子:
a = []
# ① my understanding is that this is implicit
if not a:
print("list is empty")
# ② my understanding is that this is explicit
if len(a) == 0:
print("list is empty")
这是一个“矛盾”的讨论,题主认为 ② 是 explicit,下面的回答则指出写成 ① 的方式能应对更多的情形,如 a
不是列表的情形。我能理解 ① 的作用,但同时也赞同题主的观点,从阅读的角度来说 ② 是更直接的。
还有 Elixer 社区的讨论 ,例子一方面说明什么是语义上的“直接”,也间接反驳“不要隐藏函数行为”的观点:
if (person.sex === 1 and person.children.length > 0) { ...do something... }
if (person.isFemale() and person.hasChildren()) { ...do something... }
if (person.isFemaleParent()) { ...do something... }
从阅读代码的角度,明显上最后一种最容易阅读,更符合语言习惯,不容易有歧义。
我所理解的 Explicit
上面我们看到,“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这句话本身就是 implicit 的,有很多歧义的理解。
我自己的总结是:Minimal Knowledge, No Surprise。
对于阅读者/使用者而言,需要最少的知识去理解它,在我们隐藏复杂度的过程中,要保证函数/API/…行为符合预期,没有意外。
例如对于函数最后加上 return None
比不加要好,因为加上后,我们就不需要了解 Python 函数的默认返回值是什么。类似的,显式引用会更好:from requests import get
,因为读者不需要去找 get
方法的来源,以及有重名时是哪个函数生效。
对于“不要隐藏函数行为”的做法,就有一定的反对意见。例如 read_csv
和 read_json
是否优于 read
方法?我认为此时 No Surprise 很重要。对于 csv, json 等文件格式我认为 read
更优,因为根据扩展名判断类型是一个共识,并不会有 surprise 发生。而如果读取的是 HDFS 上的文件,由于很多文件保存时并不会按扩展名保存,我认为此时 read
就容易有 Surprise,因此是不合适的。
对于 Magic,如果做法不是 common sense,则需要我们额外学习 Magic 的含义,就是属于"Implicit" 的,此时用来是不用,就要看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好处了。同样的还有语言中的语法糖,经常需要额外学习知识才能看懂/自己使用。
最后对于“含义更直接”,认为在 No Surprise 的前提下,越接近“共识”越好,因为需要更少的知识。
小结
关于 “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的理解,文章罗列了网上搜索的一些观点:
把代码显式写出来,如显式加上 return None
要具体、要特化,如显式 import: from requests import get
不要隐藏函数行为,如实现 read_csv
与read_json
要好于只实现read
No Magic,如非必要,不要使用元编程 含义更直接,如用 len(a) == 0
判断列表为空而不是not a
最后总结并说明了自己对 “explicit” 含义的理解:Minimal Knowledge, No Surprise
当然,我们会发现 Minimal Knowledge 或者说“共识”对于不同的群体,在不同上下文之下是不同的。这也是我们需要经验去理解,需要花时间去沟通的内容了。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