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985高校同一学院2位中青年学者相继离世,都才四五十岁……
共 2246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1-06-07 20:13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双一流高校、募格学术
最近一段时间,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来说,是无比悲痛的。因为,两位优秀的中青年学者相继离世。
而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已经有4位学者离我们而去......
985高校同一学院2位中青年学者相继离世
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消息,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14日6时30分在哈尔滨逝世,终年44岁。
李戈
出生于1977年9月17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200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方向为机器人视觉与运动控制技术,2013年任副教授。李戈同志立足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学科前沿,长期致力于我国智能机器人作业规划与运动控制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科研与工程项目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五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均有突出建树。
而在一个月以前,该院副教授高云峰同志,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4月5日18时26分在芜湖逝世,终年55岁。
高云峰
出生于1966年5月4日,黑龙江省绥棱县人,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并留校任教,1991年获得硕士学位。高云峰同志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方面均有突出建树。2013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高云峰同志长期致力于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芜湖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多月时间内
已有4位学者离去
令人悲痛的是,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已经有4位学者离我们而去.....
除上述两位学者外。
2021年5月31日,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两位知名教授、博导去世,两位教授所在学院的官网发文哀悼: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沈沁,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凌晨3时30分不幸逝世,终年53岁。
复旦大学化学系原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芃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22点40分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3岁。
沈沁教授不幸逝世
沉痛悼念杨芃原教授
复旦大学化学系原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芃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31日22点40分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不幸逝世,享年73岁。
杨芃原,1949年出生于上海市。先后在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芃原教授对中国蛋白质组学、质谱和微流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任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理事长、质谱学会常务理事。历任国家973项目“人类重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共首席科学家、国家973项目“微流控学在化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蛋白质测序装备和相关试剂国产化的关键技术”首席科学家。
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时
也要关注身体健康
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觉得十分痛心。优秀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离世。从侧面体现出了目前科研体制与管理方式的不健全。
为了个人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做到:
树立健康的工作观和价值观
读书读到博士,大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承载着自己和家人的期望,伴随着同样优秀的“同侪压力”,再加上现实工作压力和社会舆论对成功的宣扬,有很多科研人都习惯性地透支身体只为赶上自己心中那些目标。可是要知道,科研和学术是一项终身事业,不该废寝忘食,而应当循序渐进。
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习惯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生物钟及其内在原理的三位科学家。其研究成果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与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都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规律作息、按时吃饭,好好睡觉对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做一下拉伸,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既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能缓解工作压力,何乐而不为。
希望奋斗在路上的科研人们可以呵护好自己的身体。祝福我们健康工作到退休,幸福生活一辈子。
点个在看 paper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