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建和信创大潮下的网络技术趋势

共 3910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2-09 21:00




背景

“新基建”是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区别于传统基建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通信网络、大数据中心、智慧交通、智慧健康、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低轨道卫星、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以及特高压输电网等。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拉动内需、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意义。202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的支撑下,“新基建”可以创造与满足新需求,促进消费升级,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从而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大背景来看,趋势层面,近年来,“ABCDE”(AI:人工智能Blockchain: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迅速渗透至产业。


互联网40 多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前20 年作为第一阶段, 主要是互联网与科学研究相结合;90 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互联网开始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个人消费领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成就,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

下一步,互联网将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国外有关研究人员也将这一代互联网称为第三代互联网( 互联网3.0/ 未来网络)。在技术上什么样的网络架构可以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学术界提出未来网络的候选方案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内容中心网络(CCN)、信息中心网络(ICN)、未来移动网络(Mobility First)、云网络(Nebula)、可表述网络(XIA)、可选网络(Choice Net) 等等。



随着“新基建”和信创大潮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大规模网络、云计算、AI等的应用,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正逐年增加,目前的情况是,懂网络的人彼彼皆是,但精通网络的人则凤毛麟角。特别是有主流厂家技术认证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根据近年来各大厂HR部门统计,获得相关认证后,一般的工程师会被企业所重用而获得薪资的大幅上涨。


技福小咖特地邀请了专业讲师,深度结合国内一线公司网工人才需要,根据认证要求推出这套《网络技术及实战技能》系列课程。



未来网络架构

互联网的开放架构使得新应用的创新层出不穷,伴随着云宇宙等概念的提出,应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面向未来 5-10年,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演进最为令人期待;VR、AR、全息等新媒体应用也同样值得关注。6G面向万物智联,提出了感知互联网、AI服务互联网、行业服务互联网等应用场景和需求。随着业务形式的多样化和网络规模的扩张,对网络自身也提出了智能、开放的要求。


未来网络架构的核心要点,一是网络自身的能力要提升(确定性承载、内生安全等);二是这种能力要能够向两端延伸,向应用开放;三是控制面增强、转发面简洁和融合。


面向新的业务需求,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三个方向:智能网络多维互联算网融合。这三个方向对应着未来网络的三个主要应用场景。


智能网络

数据中心网络还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整个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数据平面在向“极简化”的方向发展,包括“尽力而为”的IP转发、SDN统一数据平面等。控制平面是提高网络端到端性能、保障网络健壮性的重要方面,传统的网络控制平面技术主要是通过“确定性建模”的方式生成数据平面的转发规则。智能技术对数据中心网络的路由选择算法(比如,如何把流量分割到不同的路径上)、拥塞控制算法(比如,如何调整TCP的拥塞控制窗口)、故障预测和恢复(AIOPs)等都能带来较大的帮助,从而实现“自动驾驶网络”(self-driven network)。


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工业物联网、智慧能源、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实时交互要求极高的业务,网络需要提供99.999%的可靠性,以及毫秒级的时延和微秒级的抖动。面向未来的AR/VR、全息通信、态势感知安全等消费类业务,网络同样要满足越来越苛刻的带宽需求和精准传输需求。


根据上述需求,目前提出服务定制网络(SCN) 的概念,用户需求什么样的网络,就可以立即配置所需的网络,包括满足用户流量、安全、延迟等方面的需求。SCN 的思路就是服务可定制、服务可感知、服务可迁移,通过内容管控及调度平台、软件定义路由器平台、大数据策略感知平台这组网的核心技术及三大核心平台,为未来网络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其实SCN 网络体系架构的类似于交通运输系统,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采用差异化的运输方式,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支付不同的费用,例如普通公路不收费而高速公路收费,普通列车低收费而高铁高收费,水路运输低收费而航空运输高收费。因此,网络能够灵活地提供差异化服务质量的保证,势在必行。



多维互联

包含3个方面:万物、万网和万业。通过网络将持续融合多种异构网络互联,包括网络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下一代智慧光承载和接入网、下一代5G/6G、卫星移动互联网等;而随着物联网包括工业物联网的深入发展,未来网络需要支持更大范围、更高数量级的万物互联IoT,从而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校园、智慧医院等等数字化社会的目标;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多种边缘异构异质网络无缝连接到以IP为核心的未来网络互联体系。


驱动未来网络发展的新需求是安全、超大规模、5G 业务、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业务等。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网络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简单、开放、可扩展、安全可靠、融合现有网络;高效、灵活地调控网络及信息资源。



算网融合

在边缘计算的大背景下,算力资源从中心云的集中模式,逐渐向云-边-端的分布式模式转变。因此,如何将全网的算力资源、网络的精准传输能力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云、边、端三级算力的分配和协同,是未来网络需要完成的使命。具体来说,网络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并结合网络实时状况、计算资源实时状况,将业务导入到最合适的计算节点上执行计算任务,实现用户体验最优、计算资源利用率最优、网络效率最优。进一步地,通过动态优化连接的特性,如带宽、时延等特性,可为计算资源的动态利用提供更好的网络连接QoS保证,从而实现了计算和网络的深度融合。


未来数据中心网络三大新技术

近几年,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数据中心里最后的一块封锁基地也终于得以开垦。国家提出的大基建里面,有七个方面,其中最基础的一个就是数据中心IDC的建设。数据中心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向着高性能、可编程、虚拟化、智能化等四个方向发展的。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数据中心网络涌现了哪些新技术。


大二层技术


大二层技术是目前最火的网络技术,获得了数据中心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得到了规模应用。大二层技术实际上包含了多种技术,CISCO提出的草案最多最完善,比如:TRILL、OTV、LISP、PBB-EVPN、NPS、FabricPath等, 可见CISCO在网络领域技术的领先优势。其它网络厂商也不甘示弱,Juniper提出了QFabric,华为提出了CloudFabric,H3C提出了EVI。


VXLAN出现了,这是由VMware和CISICO联合提出的草案,迅速得到了所有网络厂商的响应。VXLAN技术也已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发展完善,并在全球的各个数据中心得到应用,再好的技术没有实用也仅是一种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



虚拟交换技术


虚拟交换技术是指允许在同一台物理设备上执行多种交换功能,或在网络中的多台物理设备上执行单功能交换,虚拟交换技术是多服务网络交换结构中的核心概念。虚拟交换技术的实质是通过服务器来实现网络交换的部分功能,以此用服务器替代网络交换机的部分网络功能。


CISCO和VMware向IETF提交了虚拟交换技术草案VN-Link,CISCO是传统的网络硬件厂商,而VMware是虚拟化软件厂商。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多数朝着规模庞大、超灵活的需求方向迈进。出于安全的考虑这些不同的数据中心之间需要进行网络隔离,避免超大流量互相影响甚至恶意攻击。为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传输的安全性,成熟有经验的实战型网络工程师成为最佳人选。



大交换技术


大交换技术关注的是数据中心交换机内部实现,服务器可以实现一虚多,多虚一,多虚多等虚拟化技术,这些虚拟化技术给数据中心带来了实质的好处,这使得数据中心对网络也提出了这类的需求。实现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不仅可以便于管理,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划分、隔离,便于部署业务。



目前这个领域有几种大交换技术,CISCO的VSS和VDC,华为的CSS,中兴的VSC,H3C的IRF,这些技术虽然叫法各不相同,但实现的都是设备虚拟化。如今,大交换技术已经成为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的标准配置,不支持大交换的网络设备已经无法进入到数据中心,所以不管支持到什么程度,提出自己的虚拟化技术是必须的。


结语

在不久的将来,伴随ABCDE技术的广发应用,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一定会彻底走入我们的生活,有兴趣入行未来前沿产业的朋友,可以收藏关注,及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前沿资讯和基础知识,让我们一起携手,引领人工智能的未来!




浏览 3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