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徐靖: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七)共享制造

工业互联网世界

共 339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1-28 03:02

编写背景

2020年12月22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推广工程”,“到2023年,面向垂直细分行业,形成100个左右新模式应用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应用场景。”


为落实《行动计划》,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的典型特征、应用场景和落地路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的指导下,赛迪研究院联合多个部属单位和2019年十大双跨平台企业,围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以及零工经济、共享制造、现代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业态编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力求为企业开展相关实践提供指引,提供可落地的经验借鉴,期望对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启发。

《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白皮书》将分9期进行专题报道,本期是第7期,主要围绕“平台+共享制造”展开。


文|赛迪智库信软所工业互联网研究室 徐靖


当前,海尔、航天云网、智能云科等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推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以隐性服务能力的市场化实现闲置资源的高效配置,促使工业制造、创新、服务能力进行效率导向的按需分配。



“平台+共享制造”的特征



能力可计量


过去,制造、创新、服务能力是不可计量的,交易的双方对于交易的时间、价格、产品形态、收益等内容缺乏量化统计工具,导致部分交易难以完成。相对于有形产品所有权的转让,基于有形产品服务能力的度量较为复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据枢纽,有利于打通研发、制造、服务等各环节数据孤岛,对制造、创新、服务的能力按照时间、产品、精度、数量等维度准确计量,使基于平台的能力交易成为可能。


能力可协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制造、创新、服务等能力分散在社会不同主体之间,不同资源主体的信息在空间、时间等层面呈现碎片化特征。一方面,市场上充斥着无数个交易主体的信息,闲置资源的空间分布是碎片化的。另一方面,资源可利用时间是动态变化的,充满不确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沟通物理世界和虚拟数字世界的桥梁,有利于优化工业资源配置效率,加快闲置资源有效协同,实现了分散资源的精准匹配,支撑构建协同化的生产制造和服务模式。


能力可交易


能力的交易能否实现,取决于交易成本是否足够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和应用,使搜寻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成本、支付成本、信用成本都得到了降低。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以开放接入模式汇聚数据、人才、技术等生态资源,为资源要素整合提供载体,助力实现制造能力在线发布、制造资源弹性供给、供需信息实时对接、能力交易精准计费,促进了隐性服务的市场化,加速打造以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为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




典型应用场景



制造能力共享


一是制造资源在线汇聚。大型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盘点、剥离、集成、整合闲置的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加工、计量检测、测试认证、物流配送等制造资源的在线汇聚、计量和发布,提升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水平。二是制造资源弹性配置。企业将生产设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按使用时间、价值或按工件数量等计费方式,面向全行业提供制造资源社会化共享服务,实现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提升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在线分享和优化配置水平。


例如,智能云科通过iSESOL平台将上万台i5机床接入云端,采用租赁方式,按使用时间、价值或按工件数量计费,有效降低企业的一次性生产成本。基于航天云网INDICS平台,不同制造工厂之间可交易14大类、66小类生产制造能力,12大类、139小类试验能力,3大类、30小类计量检测能力,实现不同所有者的制造能力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共享,实现“人人皆可制造”。


创新能力共享


一是线上研发设计资源的共享。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固化封装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工业机理模型和工业APP,实现开发工具、工业机理模型、工业APP等研发设计资源的积累沉淀和广泛复用,形成研发需求在线发布、研发资源在线共享、研发业务在线协同的新型研发体系,降低工业创新门槛。二是线下研发设计资源的共享。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将分散、闲置的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等线下研发资源汇聚起来,在线有偿、分时段、有序的开放和共享,提升线下研发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海尔基于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设计工具、工业机理模型等研发设计资源,研发设计人员可以直接调用海尔开放的,进行协同式的研发设计,平台的开发者超过10万人,链接了用户3.4亿,链接企业50多万家,形成多方参与、交互体验的研发设计生态。


服务能力共享


一是行业共性服务能力共享。大型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仓储、产品检测、验货验厂、金融资本、方案咨询、检测认证等共性服务资源,等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务需求,整合海量社会服务资源,探索发展集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共享。二是孵化服务共享。大型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市场、品牌、渠道等优势,提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培训、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等孵化服务,增强中小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的服务生态。


例如,荣事达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品牌、技术、制造、资金、市场、信息、人才、管理、文化等领域,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扶持孵化服务,其赋能服务的初创企业的存活率接近100%。




对策和建议



加速企业上云,夯实共享基础


一是推动研发设计资源上云,引导企业以成本驱动为导向加快研发设计工具、实验仪器、检测设备等研发资源的上云步伐,提升研发设计资源的在线集成整合与重构。二是推动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以集成应用为导向,引导企业将系统架构迁移到云端,打通共享制造涉及的各环节,促进系统间数据共享。三是推动设备和产品上云,以能力交易为导向,引导企业开展制造能力在线发布、供需信息实时对接等业务,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


聚焦模型开发,优化资源供给


一是围绕制造能力共享,开发生产加工、计量检测、测试认证、物流配送等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实时对接和精准计费模型,促进制造能力优化配置。二是围绕创新能力共享,基于平台将技术、经验、知识和最佳实践封装为工业机理模型,实现研发设计资源的积累沉淀和广泛复用。三是围绕服务能力共享,开发投融资、方案咨询、检测认证、精准营销、智慧物流等模型,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


构建共享机制,完善产业生态


一是鼓励大型企业创新机制,释放闲置资源,推动研发设计、制造能力、物流仓储、专业人才等重点领域开放共享,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与资源调配机制,推动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能力开放共享。三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深度行、现场会等活动,推动典型案例,引导利益相关方积极开放数据接口等资源,加快打造数据共享的产业生态。



延伸阅读

赛迪宋颖昌: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一)数字化管理

赛迪徐靖: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二)智能化生产

赛迪管桐: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三)网络化协同

赛迪张朝: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四)个性化定制

赛迪孙刚: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五)服务化延伸

赛迪宋颖昌: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新业态(六)零工经济



推荐阅读


2020年工业互联网十大事件评出

工业互联网2021展望:“15+m+n”多层次平台体系加速构建

赛迪顾问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特征分析

肖亚庆: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向更多行业延伸

卡奥斯入选2020全球“50家聪明公司”!业内评价:中国“灯塔工厂”领路人

天鹅奖上工业互联网:河源“5G+”正渐行渐近

世界样板与中国方案:洞察新格局下的工业互联网“脉络”

关注!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编辑 / 王改静


浏览 3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