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的 PM,今年不好过

唐韧

共 1779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5-29 23:03

昨天一个做产品的朋友跟我说他离职了,准确说,是被裁的。


他所在的公司也算是细分行业的头部,去年刚完成了一笔大额融资,扩张和发展速度很快。


没想到半年过去,却落得如此境地。


他说这次裁员的重灾区是产研部门,比例超过 30%,剩下的主要是业务、销售和职能部门。即便是留下来的,也已经有两个月没发工资了。


对于类似的消息,今年已经看过很多了。有的说是公司正常末位淘汰,有的说是业务调整,还有的说是人员结构优化。


总之,确实有一批人正在被迫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我试着去问了一圈身边那些在大厂的产品经理,想看看他们的处境怎么样,得到了一些回复,也在这和你们分享下。


先说明,我并不是在这传递悲观情绪,只是客观表述一些事实。


为了保护别人隐私,接下来我提到的名字皆为化名。


小七,某大厂数据产品经理,工作 3 年,如今在公司负责产品和业务数据的提取和分析工作。


她说,从去年底开始到现在,公司业务增速明显放缓。不是说完全没增长,而是相比之前的高增速,现在回调趋势非常明显。


直接影响的,就是公司对业务的持续投入,这体现在人员招聘、业务预算、年终奖上。


去年业务团队每周都有新人入职,今年明显少了很多,有一段时间甚至是只出不进。


业务增速好的时候,年终奖能拿三个月,去年只发了一个月的安慰奖,今年什么情况还不知道。


她说,这不赶上 618 了么,你能感觉到今年 618 的存在感么?


K 哥,某大厂产品负责人,工作 8 年,现在负责一支 20 人的产品团队。


在和 K 哥的沟通过程中,我感觉到他最大的焦虑来源于他自身,因为公司已经开始对中层下手了。


他们所在的业务算不上公司的核心部门,以前是创新业务孵化而来的,虽然业务跑得还不错,但离盈利还有距离。


在公司开源节流的大趋势下,他们的求生欲很强,生怕哪天突然就没了。


之前,他们兄弟团队就是一锅端,离职率超过 80%。


对他来说,平移去其他业务部门担任同等职位的机会比较少,因为他这个职级的坑本来就少,所以略显焦虑。


我比较能理解他的这种处境,上去难、下来也难,能保持稳定和现状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花花,某大厂应届产品经理,工作不到 1 年,现在主要协助部门领导完成一些日常产品工作。


作为一个产品新人,她最明显的感觉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新需求少了、另一个就是团队不招人了。


以前,需求多到排不过来,加班是常态,有时候还需要为需求优先级和其他业务部门争上半天。


此外,之前至少每两个月就会进几个新人,现在已经半年没招人了。领导说这是公司要求,目前没有新的 HC 出来。


以上三位,都是大厂的产品经理,他们分属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业务,但都在经历同样的现状。


这个现状,就是今年不好过。


当然,局部现象和整体趋势之间一定是有关联性的,局部无法代表全局,但全局却在真实地影响着局部。


一定有依然过得不错的团队和个人,同时也存在包括上面三位在内的大多数。


企业裁员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不幸,但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自救。


同理,跳槽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趋利,但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损失。


公司不是家,同时和领导也不是家人,我们只是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团结在一起去创造价值。


同理,公司需要生存,生存就不是做慈善。公司可以裁员、可以收缩、可以破产。


有人可能会说,你是不是在帮公司说话?


实话实说,当我们把个人的不幸完全归因于公司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输了。


这其中的逻辑,上面已经进行了解释。


当然,因此产生的欠薪、非法裁员、故意刁难员工的做法是不可容忍的。


我们得学会接受现实,以稳定的心态去面临接下来的挑战。没有什么事是能永续的,个人、公司同样如此。


变化,将成为常态。


过去十年是美好的,但或许也是最好的。


未来十年依旧是美好的,但或许会换一种好的方式。


我们回不到坐马车的时代,也不会再用回功能机,这就是变化和进步,即便过程中会让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很不爽。


没办法,时代就是在用这种方式进行着筛选。


适者生存,仅此而已。


················· 唐韧出品 ·················

安可时刻

外部环境越是不好的时候,越适合安下心来学习。比如,你可以来我们星球学点知识、认识些人、做些事情。



今天,与 74619 位读者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后台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推荐阅读


糟糕的产品团队
新版微信上线,群聊就有救了?


浏览 3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